互聯網進入熱詞時代 傳統媒體面臨沖擊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0/4/21 14:07:00
如果您最近上網的話,肯定會發現“骷髏死”、“硫磺筷子”、“蝸租”、“低碳生活”等熱詞充斥網絡,而且平面和電視媒體也推波助瀾的跟進報道這些熱詞事件。再回顧近年來“俯臥撐”、“打醬油”、“犀利哥”、“洗臉死”、“偽幸福”……各種熱詞的頻繁出現,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熱詞時代。
網絡信息過載 引發詞時代到來
在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網站互動百科日前舉辦的文化沙龍上,來自媒體互聯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當前的熱詞頻出的詞時代現象,及其對傳統及新媒體所產生的影響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
《南都周刊》主編陳朝華認為網絡熱詞大量流行引發的詞時代到來,是當前社會信息過載、信息爆炸的結果。
由于科技水平的日益發達,尤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當前社會的信息量已經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據統計,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半衰期在18世紀為80~90年,19~20世紀為30年,本世紀60年代為15年,進入80年代,縮短為5年左右,現在已經縮短到不到3年。
全球印刷信息的生產量也是每5年翻一番,《紐約時報》一周的信息量即相當于17世紀學者一生所能接觸到的信息量的總和。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信息已超過過去5000年信息生產的總和。
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傳播?熱詞給出了答案。陳朝華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熱詞就是互聯網在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濫時代自我清理的過程,最后通過網友的群體智慧,呈現出最精煉、最能代表社會形態的詞語。
《中國民航報》TOP時空主編植萬祿則認為,熱詞現象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網絡表情,它是網絡自由創造力的體現,也是網絡文化在互聯網上的一種體現。
詞時代到來 媒體變革路在何方?
《中國企業家》高級編輯康莊認為,熱詞是由來自廣大網民的力量自發編寫提煉完成的,充分體現了網絡2.0時代網民自主互動的特性,每個網民都可以提供信息,也就是說都是一個媒體單元,匯集在一起就是一個誰也無法比擬的強大媒體。這就對更多依賴記者、編輯個體為主采寫的傳統媒體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如何讓傳統媒體年輕化,增加互動性,實現紙制媒體的2.0是需要思考的。
植萬祿分析,由于熱詞集簡約、精準、傳神、犀利、不易混淆等特點于一身,所以它很容易一下子抓住公眾。熱詞的出現,不僅滿足了公眾快速獲取核心信息的需求,而且還滿足了媒體精準傳播的訴求。傳統媒體應該更多的與網絡媒體進行合作,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互聯網使人更加封閉,更加孤單,以自我為中心。信息識別能力更差,有更多的東西會被忽略。媒體的作用就是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被人們看到”,陳朝華認為《南都周刊》開辟的引用來自互動百科的銳詞來報道解讀社會熱點事件的銳詞版起到了這個作用。
對此,康莊認為熱詞一旦被傳統媒體選用,傳統媒體就會對其進行精英化改造,使之變得更精致,更合乎規范,進而將熱詞言外之意的微妙之處表達的更到位,而傳統媒體也借助熱詞,改變過去非常嚴謹的語言風格,來感染、吸引新生代讀者,滿足在互聯網全媒體時代成長起來的讀者的需求,從而雙方在互動中沉淀下去。
鑒于此,與會的專家一直認為“詞時代”的到來必然會帶來新的傳播載體、傳播途徑以及傳播終端,來滿足公眾了解社會,獲取有價值信息的需求。陳朝華認為,不管承認不承認詞時代是一個客觀存在,對詞的高度敏感和關注,是媒體人應該做的。康莊則認為詞媒體時代就是新形式的搜索,關鍵詞搜索的時代。植萬祿表示,詞媒體將來的形態沒法預見,但這種可能性不是說它與傳統媒體誰取代誰,而是彼此之間的合作。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
相關閱讀:
- ·把脈世界互聯網經濟新動態(12/15)
- ·傳媒遭遇互聯網之后的全新想象(09/06)
- ·1~5月傳統媒體廣告變化趨勢(07/28)
- ·溫州平陽網絡經濟從業人數超萬 電子商(06/09)
- ·中國網絡經濟成典范(05/20)
- ·網絡經濟為溫州企業再發展“添翼”(02/26)
- ·互聯網加金融擦出創新火花(01/20)
- ·溫州網絡經濟增勢喜人 電商人才培訓加(12/26)
- ·浙江互聯網經濟勃發 撬動產業轉型升級(12/04)
- ·金華發力網絡經濟 多項指標增速居浙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