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將成“后危機時代”中國經濟重要引擎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0/7/21 10:43:31
2008年開始,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對國際各國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一些經濟體甚至飽受重創。如今,危機的臺風眼已經過去,全球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發展的"后危機時代",各國經濟發展正在逐步恢復回升,基本面維持向好。中國在這場危機中也未能獨善其身,出口外貿等方方面面受到諸多影響。在"后危機時代",國際分工體系變化、低碳潮流化、貿易摩擦常態化等多種因素依然對中國經濟發展構成重大的外部挑戰。
回溯歷史不難發現,幾乎每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影響深遠的科技革命,帶來一場巨大的變革,進而推動產業革命,催生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08年開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發展遭受嚴重挫折,同時客觀上推動全球進入一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時期。目前,許多國家都在對未來經濟發展進行戰略規劃,有重點地著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有關互聯網、寬帶、物聯網、云計算等問題的討論,就是在積極尋找經濟發展新的路徑。
這場危機對世界影響深遠,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場金融風暴或許將成為中國經濟積極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或將推動中國經濟朝著更加發達的互聯網經濟時代轉型。 "后危機時代"互聯網的重要性
不知不覺,"后危機時代"的中國正駛入信息產業的"快車道",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的互聯網,因其特殊而積極的作用愈發凸顯。互聯網在中國高速發展過程中,正在扮演一個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的重要角色。
自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中國政府迅速而及時推出一系列經濟振興計劃,應對危機。2009年初以來,國務院相繼召開常務會議,通過電子信息等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未出半年,發揮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引領支撐作用的規劃又擺上政府研究的議程。2009年下半年開始,有關部門開始考慮從對產業的科技支撐入手,研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帶,特別是新興的戰略型產業。
當年9月,溫家寶總理連續三次主持召開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約請專家學者就信息技術等七個產業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該七大產業被表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業,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6月18日,發改委首次透露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方向:現階段我國應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為重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跨越發展。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將聚焦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制定也與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包含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一項重大產業政策,儼然成為4萬億元投資之后的"下一個經濟刺激點"和經濟增長的"倍增器"。
與"4萬億"計劃有本質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賴以依托幾大產業支柱,如重化工產業、基礎設施產業、房地產業、汽車制造業產業等。如今,戰略性新興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意義非凡。之前的"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結合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提升,而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而其中互聯網作為發展方式"轉換器"和產業升級"助推器"的作用已經一覽無余。
互聯網在中國的經濟作用何在
互聯網因具有高度的創新性、滲透性、倍增性和帶動性特點,是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在"后危機時代"仍將扮演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的角色。優先發展互聯網,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舉措,積極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互聯網的經濟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互聯網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利用互聯網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帶動了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中國的工業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水平迅速提高。互聯網發展與運用還催生了一批新興產業,工業咨詢、軟件服務、外包服務等工業服務業蓬勃興起。信息技術在加快自主創新和節能降耗,推動減排治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新型戰略性產業。
---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大型企業電子商務正在從網上信息發布、采購、銷售等基礎性應用向上下游企業間網上設計、制造、計劃管理等全方位協同方向發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意識普遍提高,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數量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網上零售規模增長迅速,市場逐步規范。據調查,建立了電子商務系統的大型企業已過半,通過互聯網尋找供應商的中小企業超30%,通過互聯網從事營銷推廣的中小企業達到24%,中國網絡購物用戶已超1億人。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3.6萬億元。電子商務專業化服務體系正在形成,數字認證、電子支付、物流配送等電子商務應用支撐體系逐步建立。
---互聯網促進了文化產業發展。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影視等產業迅速崛起,大大增強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總體實力。過去5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始終保持約30%年均增長速度,2009年市場規模達到200多億元。2009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為258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39.5%,居世界前列。中國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廣播、網絡電視等均呈快速發展態勢。持續擴張的網絡文化消費催生了一批新型產業,同時直接帶動電信業務收入的增長。截至2010年3月,中國已有各種經營模式的上市互聯網企業30多家,分別在美國,中國內地、香港上市。
如果再以推動中國經濟的 "三駕馬車"來看,其經濟作用亦表現在三個方面:
---互聯網在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擴大傳統消費,積極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訓、養老、家庭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信息消費"這一新型消費領域的拓展,將給信息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伴隨著金融風暴的沖擊,中國的傳統經濟模式受到頗為嚴重的打擊,在外貿加工、出口及工業等領域尤為突出,而以搜索引擎為首的互聯網經濟模式,由于在覆蓋范圍和成本方面更具有優勢,更加適合最易受經濟危機影響的中小企業進行推廣和營銷,已經被視為國家拉動內需的絕佳武器,并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和認可。
---互聯網在投資方面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還充分發揮了信息產業"倍增器"、"轉換器"和"助推器"作用。經濟增速下滑,主要是工業下滑,扭轉這個趨勢,工業是重點。解決工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信息技術應用的威力十分巨大,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功效非常顯著。互聯網具有環保、低碳、高附加值等優勢,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能夠引領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和發展。此外,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今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這一發展將會產生巨大的資金需求,將拉動一大批基礎設施的建設,極大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推動產業形態創新,促進文化產業、信息產業和其他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互聯網在出口方面同樣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中國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政策,國內市場消費活躍,產業庫存大幅降低,許多中小外貿企業資金儲備隨之增加。這些企業嘗試從互聯網入手謀求國外商業訂單。據一季度調查顯示,約4成企業在建設中文網站同時建設了英文網站,同比2009年增長36%,同時擁有中英文網站的本土企業數量同比增長71.5%。這些企業爭相開通英文網站主要目的是方便海外采購商和企業能夠通過互聯網訂購產品,擴大銷量。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恢復維持向好,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影響越盛,將有更多的中小型外貿企業走向國際化。
互聯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現代高科技的核心產業,互聯網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旺盛的生命力。隨著新技術、新業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開始廣泛滲透到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特別是在經濟領域,它正在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產業邊界日益交融,新型商務模式和服務經濟加速興起,衍生了新的業態,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業界資深人士和有關專家提出,目前,無線互聯網正在成為熱點,截至2009年12月底,手機網民規模2.33億,占網民總體的60.8%。各種商業機會和新模式在不斷涌現,將會成為互聯網行業增長的又一強勁動力。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將在未來幾年內保持持續高增長趨勢。線下零售逐步轉入線上電子商務,行業不斷規范化,誠信體系逐步完善。這些趨勢不僅成為互聯網的機會點,也給其他行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中國企業報
相關閱讀:
- ·華數“三網融合”,新業態的實踐者(07/02)
- ·中國出臺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目(03/30)
- ·三網融合將為文化產業注入推進劑(03/26)
- ·三網融合助推寧波智慧城市建設(09/05)
- ·中國互聯網要何時才能走出多事之秋?(08/12)
- ·酷6網裁員 究竟誰在“暴力”?(05/24)
- ·趕驢網宣布關閉 提醒競爭對手別總拿錢(04/11)
- ·專家呼吁:警惕網絡推手誤導網上輿論(02/15)
- ·金山與360隱私戰:竊取實無罪 泄露有責(01/10)
- ·曝光“水軍”網站的牟利之道 “人氣”(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