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1/11/15 17:50:21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該規劃圍繞貫徹落實《電子簽名法》和《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二五”規劃》,在總結“十一五”我國電子認證服務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了“十二五”的發展目標和思路,確定了6項重點任務及2項重大工程,并提出了相關保障措施。
附件: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目 錄
一、“十一五”回顧
(一)《電子簽名法》配套政策法規逐步完善
(二)電子認證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三)電子認證應用范圍日益廣泛
(四)電子認證技術穩步發展
(五)電子認證標準規范體系初步形成
二、“十二五”面臨形勢
(一)電子認證服務作用更加凸顯
(二)電子認證服務發展空間日益廣闊
(三)電子認證服務資源亟待整合
(四)電子認證服務亟待創新與突破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發展目標
四、重點任務
(一)健全政策法規,完善電子認證服務發展環境
(二)規范認證服務,突破重點領域電子認證服務瓶頸
(三)拓展應用市場,發展壯大電子認證服務業
(四)開展試點示范,推動電子認證服務創新發展
(五)完善標準規范,加強電子簽名技術檢測與認證服務監督
(六)開展合作交流,促進電子簽名與認證跨境互認
五、重大工程
(一)數字證書交叉認證及應用試點工程
(二)可靠電子簽名與數據電文應用試點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改進行政管理模式
(二)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三)加快專業人才培養
(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精神,按照《“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的總體部署,制定《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本規劃側重指導第三方電子簽名認證服務,是推進行業發展、開展行業管理、組織實施重大工程的依據。
一、“十一五”回顧
(一)《電子簽名法》配套政策法規逐步完善
《電子簽名法》為電子認證服務奠定法律基礎。2005年4月1日實施的《電子簽名法》確立了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電子簽名法》關于數據電文的書面形式效力、原件效力、證據效力以及數據電文的存檔與收發時間、收發地點的規定和由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提供電子簽名第三方認證的要求,為電子簽名的應用以及相關認證服務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電子簽名法》配套政策法規逐步完善。依據《電子簽名法》,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并發布了《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對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設立、許可、服務、暫停和終止、法律責任以及監督管理作出了規定。相關部門從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密碼使用及管理要求、電子政務領域的認證服務應用、電子商務領域的認證服務應用等方面制定了《電子認證服務密碼管理辦法》、《電子政務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電子支付指引》、《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文件。部分省市還出臺了規范本地區電子認證服務市場,推進電子認證應用的規范性文件。
(二)電子認證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十一五”時期,電子認證軟、硬件和服務市場規模增長明顯。數字證書認證系統建設、硬件介質數字證書發放、電子認證相關應用系統集成及服務等領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電子認證服務業市場總規模超過20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速度約為38%,2010年的增長率接近100%。
作為電子認證服務業的主體,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得到長足發展。截至2010年底,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許可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共30家,分布在全國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總資產規模達到20.1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3.2億元,有效數字證書總量達到1530萬張,其中機構證書、個人證書、設備證書分別約為730萬張、790萬張、1萬張。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規劃司
相關閱讀:
- ·工信部發布互聯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