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1/11/15 17:50:21
電子認證在公共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應用不斷擴大。電子認證在網上報稅、報關、工商年檢、社保繳納、公積金管理等公共服務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在網上招投標、在線支付、在線合同等電子商務領域應用迅速增長,并逐步向知識產權保護、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擴展。
跨地區的電子認證應用穩步推進。2009年粵港兩地電子簽名證書互認應用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基于粵港電子簽名證書互認環境下的跨境電子報關支撐平臺”試點項目的實施效果逐步顯現。2010年,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電子認證服務機構聯合建設了“長三角數字證書應用互聯互通平臺”,在電子認證應用層面推進認證資源共建共享取得突破。
(四)電子認證技術穩步發展
電子認證基礎技術日趨成熟。基于國產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算法的數字證書認證系統研發成功,國產數字證書認證系統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數字證書介質不斷豐富和完善。
電子認證應用技術快速發展。電子簽章系統、電子簽名服務器、身份認證網關和時間戳服務系統等一系列電子簽名與應用類產品進入市場,為電子認證應用提供了基本保障。可信電子憑證、可信電子記錄和可信電子合同等應用技術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五)電子認證標準規范體系初步形成
證書管理、時間戳、密碼協議、系統檢測等技術類標準基本完善。已制定數字證書格式、在線證書狀態協議、公鑰基礎設施組件最小互操作規范、證書策略與認證業務聲明框架等22項技術類標準。
公鑰基礎設施系統互操作性評估準則等相關的應用支撐類標準開始研究。《電子認證系統證書分級規范》、《電子簽名驗證通用指南》等6項電子認證應用支撐類標準起草工作基本完成,形成了征求意見稿。
電子認證服務機構運營管理、崗位設置、業務規則等管理規范框架基本形成。已制定《電子認證服務機構運營管理規范》、《電子認證服務機構服務規范》(試行)、《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崗位技能規范》(試行)等7項電子認證服務管理類規范。
我們也要看到,電子認證服務業目前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應用市場有待進一步培育,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發展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跨行業、跨地區電子認證服務存在阻力,信息化監管手段亟待建立,身份認證與簽名應用有待規范,服務模式單一、能力不足,行業結構仍不夠合理,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宣傳培訓力度不夠等等。
二、“十二五”面臨形勢
(一)電子認證服務作用更加凸顯
構建可信網絡空間的需求日益迫切。身份盜用、交易詐騙、網絡釣魚等各種安全事件頻發,與蓬勃發展的網絡應用矛盾日益突出。據統計,我國有近1.28億互聯網用戶遭遇過上述安全事件影響,初步估計損失超過150億元,嚴重打擊網絡用戶的信心,阻礙網絡應用的快速發展。構建可信網絡空間的呼聲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迫切。電子認證服務通過保障網絡身份真實、網絡行為可溯和數據電文可靠,為維護權益、追究責任、履行義務提供法律保障和技術支持,是構建可信網絡空間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與快速發展,電子認證服務對構建可信網絡空間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二)電子認證服務發展空間日益廣闊
截至2010年底,我國有2.78億個IP地址,866萬個域名,191萬個網站,網民數量已突破4.5億,網絡購物用戶數量1.61億,電子商務交易額4.5萬億元。據預測,“十二五”期間,網絡應用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將進一步普及深化,到2015年,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將突破18萬億元,電子認證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社保、醫療、保險等諸多公共服務領域將逐步深化電子認證的應用,電子病歷、電子保單等更多業務將得到廣泛開展。隨著社會對電子認證服務的認可程度進一步提高,網絡購物用戶數量將迅速增長,網上交易活動開展更為頻繁,在線招投標、電子合同簽署與電子訂購等業務將蓬勃發展。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傳統電子商務逐步向移動電子商務轉變,手機支付的應用使得商務交易更加便捷,身份認證、授權管理和責任認定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云計算等新模式的產生使得云端數據的安全存儲、訪問授權、隱私保護問題逐漸凸顯,為電子認證服務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物聯網、三網融合等新技術新業務的出現勢必為電子認證服務的應用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三)電子認證服務資源亟待整合
數字證書互認與認證資源整合的需求迫切。跨地區、跨行業的網絡應用需求旺盛,迫切需要實現數字證書互認。電子認證服務多樣性的需求漸趨突出,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日益提高,實施淘汰落后的退出機制條件逐漸成熟,對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綜合服務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采用多種形式整合認證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四)電子認證服務亟待創新與突破
服務方式亟待拓展,服務質量亟待提高,服務能力亟待加強。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的應用領域和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對電子認證服務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個性化,迫切需要以用戶為中心,圍繞用戶需求,加強技術研發,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用戶體驗,提升服務的便捷性和產品的易用性,保護用戶隱私,在現有服務基礎上,進一步開展電子簽名和數據電文可靠性認證服務。
“十二五”時期是電子認證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勇抓機遇,大膽創新,充分發揮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轉變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電子簽名法》為依據,以推進國家網絡信任體系建設和規范網絡空間秩序為目的,以加速網絡身份認證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堅持統籌全局、規范發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應用牽引、服務創新的原則,鼓勵和引導第三方電子認證服務,推廣可靠電子簽名應用,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支撐。
——統籌全局、規范發展。綜合運用技術、行政、法律等手段,統籌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加強部門協調與溝通,優化行業結構與布局,整合資源,營造環境,貫徹落實電子認證服務相關法規與標準,加強監督管理,規范電子認證服務,推動電子認證服務業健康發展。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率先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第三方電子認證服務和可靠電子簽名,發揮政府部門帶頭作用。制定鼓勵產業發展政策,大力發展電子認證服務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提升企業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形成滿足需求、合理有序、公平競爭的電子認證服務業。
——應用牽引、服務創新。緊緊圍繞公共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對電子認證服務的需要,創新服務模式,健全服務體系,豐富服務內容,發展便捷、安全、可擴展、個性化的電子認證服務,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實現電子認證服務業可持續發展。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規劃司
相關閱讀:
- ·工信部發布互聯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