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2/23 14:16:31
“十二五”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階段。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科技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根據國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整體部署,制定本規劃。
一、形勢與需求
“十一五”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的五年。自2006年全國現代服務業科技工作會議以來,我國現代服務業科技工作按照《科技規劃綱要》的部署,組織實施了“現代服務業科技行動”,加強了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支撐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開展了現代服務業科技應用示范,優化了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環境,提高了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水平,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
——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進展。“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重點項目,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數字醫療、數字內容、數字社區、數字教育、數字旅游、電子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多個重要領域和方向,突破了一批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和系統集成技術,制定了一批現代服務業標準規范,現代服務業科技支撐能力明顯提高。
——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態勢初步顯現。通過應用示范,創新了一批服務模式和服務業態,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現代服務企業。截止2010年底,全國已有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18家,一批現代服務產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相繼成立。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在服務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環境明顯優化。頒布了《現代服務業科技行動綱要》,舉辦了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系列論壇。在現代服務業相關領域支持建設了若干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綜合研究機構,加大了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政策的實施力度。提高了有關各方對現代服務業的認識,營造了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21世紀以來,全球產業結構進入由“工業經濟”主導向“服務經濟”主導轉變的新階段。特別是自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為重塑國際競爭優勢,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在繼續將加工制造中的高耗能、低附加值環節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同時,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積極搶占后危機時代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基于信息網絡的現代服務業成為國際經濟新的增長點,并呈現出細分化、國際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
服務業的快速細分不斷催生出新的服務業態,推動新興服務業態和服務模式不斷涌現,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國際金融危機并沒有改變全球服務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服務國際化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支撐,數字化、信息化成為服務業提高能力和發展水平的共同選擇。
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及其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科技支撐和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的需求。科技進步與創新成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科技與產業的融合使科技在現代服務業中的作用日趨顯著。模式創新成為現代服務業的核心,以應用性、系統性、集成性為主要特征的支撐技術成為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將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應對國際產業科技競爭,保證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明顯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都對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
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但離“制造強國”還有很大的距離,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還處于低端位置。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業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可以有效推動我國制造業向產業鏈高端轉移,大大提高產品附加值,有效帶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改善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發展新興服務業。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發展方式的演變,以知識密集、技術密集、人力資源密集、高成長性為特征的現代服務業新業態,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也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數字文化、數字旅游、數字醫療與健康、數字社區等依托信息與網絡技術,從傳統公共服務業衍生出來的新業態。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迫切需要發展科技服務業。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科技不但通過其創新支持產業的發展,其本身也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依靠市場機制,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促進研發設計、技術轉移轉化、創新創業服務、科技金融、科技咨詢等科技服務業做大做強,培育科技服務產業新模式,壯大科技服務產業規模,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優勢。
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我國現代服務業及其科技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偏小、新興服務業引領作用不強、科技服務業支撐能力薄弱、創新政策體系有待完善等。
未來五年,為應對國內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巨大挑戰,我國現代服務業科技工作必須迎難而上,突破制約,準確把握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方向,緊緊抓住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強化部署,進一步提升科技對現代服務業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二、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科技規劃綱要》要求,以促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為戰略目標,以模式創新為核心、技術集成應用創新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整合部門和地方資源,完善現代服務業技術支撐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支撐體系,改造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做大做強科技服務業,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布局,加速現代服務業發展進程,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重與水平。
(二)基本原則
——系統規劃,統籌推進:加強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以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政產學研用的結合,統籌項目、基地、人才、政策以及創新體系建設,全鏈條布局發展模式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試點示范,充分依靠地方和部門,從主要依靠項目推動轉向從工作層面系統全面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市場牽引,政府推動:面向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支撐體系、科技創新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關產業、領域的要素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實現高效、集約的服務過程和倍增的服務效果。
——模式創新,技術支撐:以商業模式創新為核心,積極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服務流程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在重視共性關鍵技術突破的同時,高度重視模式創新,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帶動已有成熟技術成果的系統集成和綜合應用。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突出區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確立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發展路徑,形成充滿活力、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大格局。
(三)發展目標
圍繞生產性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加強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集成創新,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形成一批系統解決方案,建立完善現代服務業技術支撐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發展支撐體系。開展一批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的示范應用,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新業態,打造一批知名服務品牌。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推動現代服務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顯著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和水平。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科技部
相關閱讀:
- ·杭州“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出爐(11/07)
- ·寧波海曙鼓樓街道:打造高端現代服務業(03/27)
- ·2018海寧現代服務業暨樓宇經濟招商對接(05/23)
- ·杭州兩家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 入圍年(12/22)
- ·現代服務業驅動金華永康經濟轉型升級(09/09)
- ·紹興柯橋力推“服務業興區”戰略顯實效(08/27)
- ·寧波江東區現代服務業“高臺再起飛”(07/29)
- ·紹興柯橋區現代服務業交出傲人成績單(07/23)
- ·杭州蕭山服務業增加值首破700億元(02/04)
- ·杭州招引內資逾千億元 現代服務業占八(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