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7/11 17:02:37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市委〔2013〕6號
(2013年6月7日)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深化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根據省委《關于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和市委《關于實施創新強市戰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發展創新型經濟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產業發展,推動創新型經濟跨越式大發展,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從浙江長遠發展出發,提出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實現“八倍增”、“兩提高”和到2020年跨入創新型省份行列的奮斗目標,為杭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指明了方向。新世紀以來,杭州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戰略位置。特別是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作出全面實施創新強市戰略、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策部署以來,我市科技和產業創新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取得較好成效。但面對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區域間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還存在著許多“短板”和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突出主攻方向,發揮特色優勢,搶占技術和產業制高點。當前,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杭州以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為重點的信息產業基礎較好、增速較快,傳統優勢產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強勁。我們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重點聚焦到加快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上來,全面推進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實現產業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雙突破”,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雙提升”。
(二)指導原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深化落實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部署,深入實施“創新強市”、“實業興市”戰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從杭州的城市定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出發,把加快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作為突破口,按照“縱向產業鏈提質、橫向產業鏈突破”的要求,突出重點領域、優化產業布局、強化企業主體,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杭州經濟轉型升級,為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創新型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三)主要目標。
1.規模提升目標。到2015年,信息軟件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2800億元,實現三年翻一番,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方陣;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實現三年翻一番以上,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
2.企業發展目標。到2015年,以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為核心的上市公司數力爭達到36家;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服務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力爭達到5家。
3.社會貢獻目標。到2015年,信息軟件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0%,電子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6%;全市信息軟件產業和電子商務服務業直接就業人數力爭達到20萬人。
二、推進“十大工程”
(一)軟件產業壯大工程。圍繞著力提升軟件技術創新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市場拓展能力、服務創新能力、系統集成能力等綜合競爭力,加大對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國產芯片整機應用以及服務外包的扶持力度。加大對以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安全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重點領域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做優做強杭州軟件產業,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科委、外經貿局)
(二)電子商務創新工程。圍繞電子商務產品與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多層次協同創新,尊重電子商務首創精神,為電子商務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重點發展商業大數據存儲分析、比價和移動商務。打造“中國快遞之都”,完善信用、支付、物流(快遞)、質監和相關服務等電子商務生態產業鏈。以發展為優先目標,創新網上產品質量監管模式,推進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工作。加大對網商、服務商的培育力度,有效促進企業、農業、農村經濟電子商務應用,推進批發與零售類專業市場以及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并與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對接,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工商局、質監局、公安局、貿易局、農辦、外經貿局等)
(三)智慧民生應用工程。圍繞“智慧民生”建設,加大信息技術在民生服務和保障領域的應用力度,實現應用模式、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突破。重點開展智慧醫療、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養老、智慧家居、智慧教育、網上辦事等應用。(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科委、衛生局、公安局、建委、城管委、民政局、教育局、審管辦)
(四)智能制造推進工程。圍繞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以提高工業軟件水平和制造業服務化為核心,以“機器換人”工程為抓手,推動信息技術在傳統制造業的深度滲透和融合,加快我市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服務化方向發展。(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科委)
(五)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圍繞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發展需求,促進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培育壯大信息安全產業。加快新型信息安全服務保障模式的探索應用,完善有關信息安全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提高新型信息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等提供有力的信息安全保障。(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科委、公安局)
(六)人才引進培育工程。圍繞產業發展的核心,進一步優化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人才發展環境,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降低創業、就業成本。在住房、子女就學、戶籍遷入、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鼓勵海內外高端人才帶項目來杭創業,深入推進企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加大大學生人才實訓和服務外包人才培育力度,以適應我市信息產業迅猛發展的需求。(牽頭部門:市委人才辦。配合部門:市人力社保局、經信委、教育局、外經貿局)
(七)特色園區優化工程。圍繞產業集聚的需求,按照整合、提升、轉型、拓展的思路,實施園區優化工程,進一步提升園區綜合服務和助力功能,形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實力強大的專業基地和應用示范區。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等大平臺,要以“區中園”形式重點發展信息服務業特色產業園,鼓勵傳統工業功能區、存量廠房和城中村改造集體留用地加快向軟件園、電子商務園等轉型升級;以“信息港”、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杭州經濟開發區、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為龍頭,將園區特色與區域特色有機結合,形成各園區和區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一港四區多點”產業布局,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和帶動效應。(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科委、規劃局、國土資源局,各開發區管委會)
(八)金融服務支撐工程。圍繞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需求,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發揮政府創投引導基金、產業投資母基金的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對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產業的直接股權投資。加強培育并鼓勵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企業上市,形成有影響力的杭州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板塊。通過財政增信政策扶持,引導并支持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證交所債券市場進行發債融資。設立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產業互助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引導銀行開展信用貸款。鼓勵并支持網絡金融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超市等創新平臺的扶持培育力度。(牽頭部門:市金融辦。配合部門:市經信委、發改委、科委、財政局)
(九)網絡基礎設施完善工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加大無線高速網絡、高速固網、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建設和推進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引入競爭機制,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多熱點的無線寬帶網絡。加強功能型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拓展網絡增值業務。加快建設提供存儲、轉發、容災備份等互聯網業務的高等級、綠色節能互聯網數據中心(IDC),鼓勵運營商、龍頭企業對現有數據中心開展基于云計算模式的升級改造。(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國土資源局、規劃局)
(十)功能品牌提升工程。圍繞“中國軟件名城”、“全國電子商務中心”建設,加大對名企、名園、名品、名人、名展的推廣宣傳,努力提升“杭州軟件”品牌影響力。推進軟件標準化、商品化、國際化進程,發布電子商務指數,提升行業話語權。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走出杭州、跨出國門,開展市場營銷。加大對名牌軟件產品扶持與激勵力度,開展優秀軟件產品以及創新型、成長型信息軟件和電子商務企業的評選。辦好“中國杭州電子信息博覽會”等專業展會,打造創新型城市的推進平臺和創新型經濟的展示平臺,強化平臺的集聚輻射作用。(牽頭部門:市經信委。配合部門:市發改委、科委、工商局、會展辦)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
相關閱讀:
- ·杭州要讓更多的“阿里巴巴”茁壯成長(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