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5/20 10:44:31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活品質之城”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新形勢下,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已成為杭州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科技為支撐,以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智慧主導型戰略產業。“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先后作出了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其中“3”是指一、二、三次產業,“1”是指文化創意產業)和發展十大產業的重要部署,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下一階段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規劃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共浙江省委關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決定》、《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若干意見》等精神,并與有關專項規劃相銜接,是今后一段時期推動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科學、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本規劃的范圍涵蓋整個杭州市域,其中杭州市區為重點規劃范圍。
本規劃所指文化創意產業,在統計體系上參照2011年7月杭州市統計局《杭州市十大產業界定及2010年基礎數據》。
規劃期限是2011—2015年。規劃基期為2010年。
一、現實基礎
(一)主要成就
1.產業實力不斷提升。據統計,自2007年以來,全市文創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6.1個百分點。2010年,全市文創產業增加值突破700億元,達到702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11.8%,同比增長16.2%,高于全市GDP增速4.2個百分點,高于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3.9個百分點,其中核心層實現增加值460.36億元,占全部文化創意產業的65.6%。全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限額以上企業資產總計1914.89億元,同比增長24.9%;從業人員為28.06萬人,同比增長13.9%。
2.行業地位日益突出。2010年,全市動漫游戲業完成原創動畫片42部35008分鐘,同比增長27.7%,年產量連續兩年居全國各城市第一,有47部原創動漫游戲作品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境外銷售額1192萬美元,出口額同比增長86%。浙大網新、阿里巴巴、浙江中南集團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西泠拍賣的首位度不斷提升,2010年秋拍成交額突破10億元,創歷史新高。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文創企業上市融資,目前,認定中博展覽、宇天科技、思美傳媒等10家文創企業為創業板上市培育對象,其中順網科技、華策影視、宋城旅游等5家企業成功登陸創業板,其余企業上市工作正在積極籌備中。
3.園區建設扎實推進。目前,全市市級文創園總數達16家,文創特色樓宇24家。其中,截至2010年底,首批認定的十大文創園區建成面積為124.4萬平方米,同比增加57.16萬平方米,增幅達85.01%;使用面積為52.77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1.54萬平方米,增幅達27.99%;企業數量為1437家,同比增加600家,增幅達71.68%;就業人數為23074人,同比增加8042人,增幅達53.50%,園區的集聚效應得到不斷提升。
4.人才隊伍持續壯大。截至2010年底,已成功引進潘公凱、余華、約翰·霍金斯、劉恒、鄒靜之、賴聲川、朱德庸、蔡志忠等一批國內外文化名人以不同方式入駐西溪創意產業園、之江文化創意園、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等園區。認定10家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14家大學生實訓基地,共實訓大學生5148人次。每月1次的“西湖創意市集”、“酷賣街·動漫市集”、“創意力量大講堂”等活動,已經成為青年設計師、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學習交流的重要平臺。
5.政策體系逐漸完善。先后制定出臺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若干意見》、《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統籌財稅政策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利用工業廠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實施意見》、《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我市文創企業創業板上市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2010年達2.82億元,2007年以來共對全市1360個文創產業項目進行扶持,帶動社會投資約150億元。與杭州銀行等9家在杭金融機構簽訂了融資戰略合作協議,構建文創產業融資戰略合作機制,2010年簽約合作銀行為杭州文創企業提供了45億元貸款。推出1.6億元規模的文創產業銀政投集合信貸產品“寶石流霞”、“滿隴桂雨”,為全市92家文創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6.品牌打造成效明顯。以西泠印社為主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宋城千古情》等3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電視連續劇《中國往事》獲韓國首爾電視節最高獎。杭產動畫《夢回金沙城》成功入圍第83屆奧斯卡;中國國際動漫節被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動漫節展”;杭州高新區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獲得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最佳動畫產業基地獎”;西湖數字娛樂產業園成功申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獲得了“2009年度中國動漫游戲行業——全國優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稱號;之江文化創意園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聯合命名為“中國美術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創意)園”;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杭州建立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
7.文化會展優化提升。中國國際動漫節實現永久落戶杭州,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其中第六屆動漫節共吸引了47個國家和地區的365家動漫企業參展,161萬人次參加了動漫節各項活動,簽約項目近200個,動畫片意向成交量達13.28萬分鐘,成交總金額達106億元。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其中2010年杭州文博會吸引16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參展,國內外觀眾突破30萬人次,完成簽約項目36項,項目意向成交及意向投資額達32億元,實際成交額及項目落地資金達13億元。此外,還成功舉辦了國際雕塑年鑒展、CIOFF亞太民間藝術節等一批文化類會展項目。
8.組織機構得到健全。建立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指導委員會,負責產業發展戰略及重大事項的決策。成立隸屬市委宣傳部的相當正局級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市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負責規劃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養、綜合協調、檢查考核等工作。全市13個區、縣(市)完成機構組建工作,新設立的文創辦均為相當當地正局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均在5人以上。八大行業牽頭部門均落實具體責任處室推動所管轄產業的發展,組織協調作用進一步加強。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雖然杭州文創產業發展整體保持了較好態勢,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與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產業發展不夠協調。這種不協調不僅表現在八大重點行業的發展上,在區、縣(市)之間,文創產業發展的“二元結構”問題也較突出。二是園區競爭力不夠強。據調查顯示,與北京、上海相比,我市的文創園區在集聚度、投資強度、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文化創意人才仍然緊缺。不僅人才總量上仍有不足,而且隊伍結構性短缺也較突出,部分行業的人才建設舉措有待加強,既擅長創意產品開發又精通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仍十分缺乏。四是國際化程度不夠高。目前我市與歐美、日本及港澳臺等地初步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力度還不夠大,合作還不夠深入;文創企業“走出去”工作仍有待加強。五是中介服務不夠完善。與同類城市相比,我市文創中介組織數量偏少,規模偏小,自律機制尚未健全,產業中介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二、發展形勢
(一)新機遇:國家、省、市政策利好不斷。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2010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將“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功能定位之一。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通過了《中共浙江省委關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決定》,全面部署了建設文化強省的各項工作。在《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的“一核三極七心四帶”文化產業發展總體布局中,將杭州定位為全省綜合性的文化產業發展核心。《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十大產業。國家和省、市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杭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和有利的政策空間。
(二)新趨勢:文化與經濟、科技日益交融。隨著世界新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趨勢日益明顯,文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這一發展趨勢,使得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等物質要素對經濟的制約和決定作用越來越弱,而智力因素對經濟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強,文化不再是經濟產品的附屬物和裝飾品,已經成為了經濟的實體內容。在文化與經濟、科技日益交融的大趨勢下,把握機遇,搶占先機,積極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經濟,已成為杭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
(三)新要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目前,雖然杭州市人均GDP已超過了1萬美元,但產業層次不高、技術含量低、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依然突出,環境、資源、要素的制約日益明顯,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解決。而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消耗少、低污染、高附加值、滲透性強等特點,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化,有助于杭州率先邁入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后工業化時代。
(四)新動力: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加快。國際發展經驗表明,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區域消費結構將呈現加快升級趨勢,人們將更多地注重對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2010年杭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到10103美元,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城市。今后一段時期,隨著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杭州居民的消費結構將加速轉型,消費能級將不斷提高,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這為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五)新挑戰:區域間文化競爭日趨激烈。近年來,文化發展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關注,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長遠發展戰略,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新一輪文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國內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紛紛出臺強有力舉措,加快搶占文化發展先機。比如,北京的文創產業已成為全市第二大支柱產業,2010年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達12.3%;深圳、上海已獲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稱號。新形勢下,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和發展意識,積極推動我市文創產業發展掀起新高潮,取得新突破,已經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現實課題。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
相關閱讀:
- ·杭州首次發布文化創意產業白皮書(01/27)
- ·杭州創意設計中心正式開園(10/16)
- ·第九屆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將于10月(10/09)
- ·一季度杭州市文化創意、信息軟件等產業(06/04)
- ·杭州文創實力大陸第三(05/04)
-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杭州模式”(03/17)
- ·去年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逾1600億(01/30)
- ·中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躋身全國文(12/25)
- ·蕭山區再添一家市級文創園區(12/11)
- ·全球設計創意力量匯聚杭州 讓“杭州設(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