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業競相“出海”海外并購迎新機或成常態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11/26 15:27:50
今年5月,鳳凰傳媒全資子公司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和美國出版國際有限公司(PIL)簽署了一份交易總價款為8500萬美元的《資產購買協議》。這次收購是我國出版業迄今為止交易規模最大的一次跨國并購,也是目前我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最大一宗并購案。
“當下中國文化企業海外并購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好的外部環境。”鳳凰傳媒高管層認為“利好”主要來自3個層面,一是政府大力支持;二是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文化影響力日益擴大,國外文化企業對中國文化資本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三是一批具有一定資本實力的文化企業有拓展國際發展空間的內生動力。
世界經濟的復蘇乏力,國際文化市場的變化,為我國文化企業走出去帶來機遇。“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進行海外并購,并且慢慢轉向服務和文化方面。”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說,“今后10年,海外投資并購將變成一個新常態。”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二季度,我國文化娛樂產業披露的海外并購總金額達10.92億美元,如果將復星收購studio8也計入其中,那文化娛樂業整體并購金額將超過13億美元,位列所有行業中第五位。
對于有著海外投資“藍圖”的文化企業來說,出海還要多備上幾張“船票”。海外并購需要圍繞自身發展戰略和產業鏈延伸來進行,避免購買與自身無協同效應、甚至不熟悉不了解的項目。海外并購還需要企業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具備行業前瞻意識,以及對國際市場趨勢的預判能力,以避免并購到無競爭力、無發展前景、市場占有持續下降的夕陽產業。如在鳳凰傳媒對PIL的并購中,標的企業的主營業務是有聲童書與益智早教結合的泛文化產品,而非傳統的紙質出版,對公司現有業務將形成有益的補充和延伸。“童書市場”和“有聲讀物”則顯示出其對未來市場的預判。
當下,我國文化企業海外并購活躍的領域仍相對集中,主要涉及出版、影視等細分行業,且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身影交替出現。例如出版方面,先有安徽出版集團2013年在波蘭全資收購時代馬爾沙維克集團;中國出版集團也在計劃以1億元收購英國出版科技集團股份,積極搶占數字技術制高點。影視產業方面,先有萬達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AMC并就地實現IPO;華策影視全資下屬公司華策香港也斥資3.23億元人民幣獲得韓國電影行業NEW公司15%的股權。
點評:受制于發展理念、管理模式、法律體系、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國外文化產業也在轉型,文化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時必須謹慎,不宜過于“跨界”,也不宜購入國外將要淘汰的落后業態。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文創產業穩步提質增效(08/02)
- ·全國“文化企業30強”評選杭州占十席(05/19)
- ·寧波“20條”推進文化產業發展(05/10)
- ·寧波大力扶持激勵文化產業發展(05/10)
- ·文化企業扎堆上市將引發2013年文化投資(01/11)
- ·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05/22)
- ·2015年文化產業成國民經濟支柱(02/17)
- ·證監會表示支持文化企業發行上市(12/08)
- ·寧波文化產業融資不再難(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