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兩萬億元平臺上的“全新坐標”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1/26 14:32:09
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了2013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主要指標,雖然這些跨年的指標有些“遲到”,但因為依據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進行了新的測算,資料更全面、方法更完善,能更準確地描述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面貌。
總量:首次站上兩萬億元新平臺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1351億元,首次超過兩萬億元,與GDP的比值為3.63%。由于有第三次經濟普查的數據支持,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核算中增加了個體戶的數值,實現了“全覆蓋”,可為以后全面分析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和對比坐標。
其中,在原有統計基礎上可以對比的是,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20081億元,比上年增加2010億元,增長11.1%,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一個百分點。
如何從這串數據來描述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
文化產業增加值站上第一個萬億元臺階用了8年時間,站上第二個萬億元臺階只用了3年時間,文化體制改革激發了產業的活力。在許多行業增速都在放緩時,文化產業的發展增速卻依然能達兩位數,高于GDP增速,“跑贏”了其他行業,體現出文化產業作為新興行業發展的潛力和活力,體現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渴望,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的進一步繁榮發展。當然,不可回避的是文化產業增速回落,在整體經濟都在回調的情況下,文化產業自然也隨之而受影響,進入發展的新常態。
結構:文化產業內容生產是主力
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承載的是思想觀念、審美情趣、價值選擇,關系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文明傳承,影響人們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規范。因此,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要看數量,還要看質量;不僅要看總量,還要看結構。要把社會效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這是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所在。
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構成中,文化制造業實現增加值9166億元,所占比重為42.9%;文化批零業增加值為2146億元,占10.1%;文化服務業增加值10039億元,占47.0%。如此看來,文化服務業幾近“半壁江山”。這表明,文化產業突出內容創新、注重提質增效,主要靠創意和文化在實現增加值,是內涵式發展,進一步凸顯文化產業的“兩高兩低”特點,即高知識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特征。
2013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8246.4億元,電視劇市場規模達到108億元,電影總票房217.69億元,這一個個規模的突破和一個個文化內容生產企業的發展壯大,正是取決于思想的傳播、故事的講述和人才的創意。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文化產業和文化內容生產提出新的要求:“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
企業:注重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
文化企業是文化經濟發展便利化、傳播化、創意化的產物。因此,91.8萬家文化產業法人單位要“各美其美”,定位好自己存在的理由。
我們看到,大企業數量少,但經營能力強。規模以上文化服務業企業數僅占全部文化服務業企業的3.2%,但從業人員卻占三分之一,資產占一半。2013年,規模以上文化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占全部文化服務業企業的比重達62%。如此看來,未來文化產業要實施大企業帶動戰略,推動文化資源與要素適度向優秀企業集中,各門類形成一批主導企業,各地區培養一批骨干企業。
小微文化企業雖然經營能力相對較弱,但單位數量多,吸納就業能力強。2013年末,全國共有小微文化企業(指企業法人單位,不含個體工商戶)77.3萬個,占全部文化企業的98.5%。其中,小型文化企業16.8萬個,占21.4%,微型企業60.5萬個,占77.1%。有時一個創意就是一個公司,就成為一個家庭的支柱來源。2013年我國小微文化企業從業人員979.9萬人,占全部文化企業的63.3%。小微文化企業平均每億元資產容納從業人員196人,遠高于大中型企業125人的平均水平。
因此,文化產業未來發展中,要進一步壯大文化市場主體。堅持做優存量、做強增量,注重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尤其要支持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打造中小企業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進一步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
第一次發布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數據
記者注意到,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中,第一次發布了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數據。2013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創造的增加值為3495億元,占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16.4%。
第一次發布,沒有對比坐標,又如何來掂量這兩個數字的分量呢?
統計專家提供了分析思路:在文化產品生產的12695億元的增加值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占據了四分之一,顯示出在整個文化產業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其產業價值更不可小視。規模以上文化創意和設計類企業中的廣告服務企業、建筑設計服務企業,以及文化軟件服務企業三類企業的營業收入相當于其他規模以上文化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的總和。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數量最少的文化軟件服務企業創收能力最強,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035.6萬元,明顯高于文創企業的493.3萬元總體平均水平。
然而,從另一個維度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整體還很弱小,在整個經濟大盤中的比重不到一個百分點,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專家們相信,充分發揮創意設計先導產業作用,帶動引領相關產業提升質量水平,形成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后,能加快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推動中國企業從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移動,助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新跨越。
返回頂部- 責編:8006
- 瀏覽:
-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藝創小鎮:打造中國數字文化藝術高(06/19)
- ·杭州藝創小鎮打造中國數字文化領域的產(06/14)
- ·一季度杭州西湖區文創產業開局良好(06/10)
- ·助力杭州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 37個項目(05/23)
- ·杭州“菜擔兒”要變站城一體“新門廳”(03/29)
- ·杭州武林新城新地標“天空之城”開建(03/28)
- ·發揮政協優勢 助力杭州之江文化產業帶(03/28)
- ·杭州西湖區3家文創園獲評省重點文化產(01/28)
- ·嘉興推動秀湖文化產業圈建設 打造秀洲(01/16)
- ·文化金融合力助推杭州之江文化產業帶建(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