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學者與商人之間 牟同升:讓“光”給企業幸福感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0/11/5 16:08:53

“企業不一定要做得你死我活,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牟同升很低調,作為浙大三色的掌門人,他在杭州的名氣比不上自己的公司。牟同升也很高調,作為光學專家,他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照明和顯示領域眾多標準的制定。今年,他還受到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嘉獎,被授予“IEC 1906 獎”,表彰他對國際標準的杰出貢獻,以及協調中國國家委員會所作出的努力。
采訪牟同升那天,他剛從香港參加半導體照明論壇回來,秘書的日程表上顯示,這次在杭州的停留時間又將像往常一樣,不超過一周。一年中,唯一能讓牟同升在杭州多待上一段時間的理由,是為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上課。
國際標準專家、企業負責人、大學教授,牟同升不停地在三者間進行角色轉換。他說,自己很享受這個過程,可以將大學的研究、企業的產業化和品牌、國家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共同實現他的目標:讓“光豐富人類生活,改善生存環境”。
商人:做企業很辛苦,但也很有趣
面對的是一位國際權威,去見牟同升之前,記者做了不少關于LED背光源、液晶顯示LCD等光電領域熱門話題的功課。
可等到牟同升開口,你會發現,事先那些小緊張、小顧慮完全是多余:不懂專業知識沒關系,牟同升會慢慢講解,用的事例都是身邊最常見的例子;不理解技術問題沒關系,牟同升會細細分析,還時不時為你說對的頻頻點頭鼓勵。這更像是牟老師的一次賞識教育課。
把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人,這是牟同升一向來的本領。1986年碩士畢業留校工作后,牟同升就開始了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探索,讓原先書本上枯燥的理論,靈活地融入到生活中。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要這樣很難。那時,絕大多數老師仍在為書本上的一個公式、一個定義抓破腦袋。
正因為牟同升這種特別的探索,2001年,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啟動后,浙大三色公司作為第一批注冊的高新科技企業入園發展,牟同升成了第一批入園企業的帶頭人,與此同時,他也成了浙大頗有爭議的人物:“身兼大學老師和企業法人代表的身份,你憑什么就可以兩頭都得好?”牟同升說,當時踏出這一步,幸虧有開明的校長,允許老師不下海也可以在大學科技園創辦科技型企業。
走出去了,才發現外面是一片海闊天空。憑借專業知識,牟同升一開始就將浙大三色定位在光電領域,專門制造半導體照明LED、平板顯示等光電檢測儀器。佛山照明、飛利浦、浙江陽光等知名企業,許多國家檢測中心,甚至像美國國家標準實驗室等國際頂級機構,都是牟同升公司的客戶。現在,國內有95%以上的檢測設備是由杭州制造的。牟同升透露,在這些同行產品中,浙大三色的價格并不便宜,但卻是最有吸引力的,也最具競爭力。這其中和浙大三色在創新研發上一直走在同行前列不無關系。
牟同升一直將大學實驗室作為未來新技術的研究主力,他有一批研究生圍著“光”展開奇想,今年他們正在研究怎樣使燈光減輕辦公室綜合征、抑郁癥,讓“光”增加人的幸福感。而公司研發中心則負責新產品開發,目前已經開發了應用于半導體照明和顯示產業上下游的10多種光電檢測設備。開發團隊還承擔了國家工信部半導體照明檢測設備產業化的重大項目、人居光環境檢測關鍵技術國家支撐計劃項目等。
牟同升告訴記者,有些“光”還會損傷人的眼睛和身體,針對LED等光源對人眼視網膜的光化學損傷和熱損傷的測量,浙大三色進行了5年多的研究,發明了一種視網膜輻射亮度計,引起了國際上的高度重視,并正在牽頭制訂國際標準。
“做企業很辛苦,但也很有趣,可以交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這是牟同升對自己商人身份的感悟。
學者:國家的事做好了,企業一定有回報
相比于帶領公司做出的成績,牟同升似乎對自己作為技術派專家顯得更有自信。“技術上PK起來,我是不怕任何人的。”
30年前從黃巖出來的牟同升,以數學93分(當時最高分為100分),物理99分(當時最高分為100分)的成績,16歲成為浙大學生。這一本領,讓他不畏懼和任何人談技術。
在技術上,牟同升究竟有多牛?來看看下面這些介紹,就可見一斑。
牟同升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名的國際標準化專家,參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液晶顯示LCD、有機發光OLED、LED背光源、光輻射安全等領域的國際標準制訂;并擔任IEC62341-6-3國際標準項目組長,領導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等五個核心國家專家組成的國際標準起草小組,制訂OLED圖像質量的測試方法國際標準。同時,他也是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的光學專家,是CIE光與輻射測量分部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有關OLED國際標準的聯絡官,協調兩大國際組織之間的標準工作。今年6月,在美國CIE第六分部的年度會議上,牟同升被提名為國際CIE光生物和光化學分部新部長的候選人。
這些身份,注定牟同升是個常年在外奔波的人,一年七八次國際演講已不足為奇。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平衡商人與學者的關系。牟同升說,他對浙大三色發展的定位是“以推動國際標準制訂,引領企業發展”,國際標準從制訂到應用,往往存在3至5年左右的時間差;浙大三色是生產標準檢測儀器的,從國際標準的發展可以掌握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牽頭制訂國際標準,也是公司快速樹立國際品牌的捷徑。“這其實是個雙贏的過程。”
“我國要真正從經濟大國成為經濟強國,必須在國際貿易規則上發揮重要作用。”牟同升很自信,“國家的事情做好了,企業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牟同升說過,他只做自己擅長的事和能做的事。顯然,在國際標準會議上,坐在立著“China”(中國)牌子的位置上,是他擅長的。
專家點評
吳洪彬(上海銀行杭州分行小企業金融部總經理)
“創新來自于對傳統的超越”,浙大三色在弁同升教授的帶領下,依托測光技術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參與照明、顯示和光輻射安全領域的標準制訂和相關領域的研發和產業推廣,并取得了優異的業績。
一流的企業制標準,二流的企業講人品,三流的企業賣產品。對于中小企業,如果能把握“技術的規律性”,倡導“領隊的感召性”并具有“產品的創造性”,那么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相信浙大三色會走得更遠。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閱讀:
- ·成思危:浙商“寧為雞首,不為牛后”要不(10/28)
- ·數字經濟成為城市產業發展新動能 省內(09/04)
- ·2019年度“浙商創業青云榜”啟動(07/09)
- ·浙商銀行全國總部正式落戶杭州錢江世紀(05/08)
- ·杭州錢江世紀城再添新地標 浙商銀行總(03/15)
- ·杭州新增創投機構數量超過北上深(01/25)
- ·浙商銀行總部落戶杭州錢江世紀城(12/11)
- ·杭州蕭山區持牌金融機構總部已達8家(11/27)
- ·第五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啟(05/02)
- ·浙江工商大學教工路校區將成為創業園(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