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還能吃什么?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1/5/6 14:49:56
吃葷怕激素、吃素怕毒素、吃飲料怕色素、吃啥都沒數。“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近期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頻出現,監管緣何缺失?我們吃什么才能放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這是千百年來的警世之語。
可近些年,國內先后出現的蘇丹紅、三聚氰胺、植物奶油、樹膠蜂膠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使百姓的生命與健康權利受到嚴重侵害,造成一次次信任危機。
食品安全令人憂
這個春意融融的四月,卻成為食品安全的“黑色四月”。
繼上個月雙匯“瘦肉精”的重磅曝光,本月的“染色饅頭”、“黑豆芽”、“黑粉條”、“牛肉膏”等妖魔鬼怪粉墨登場。
4月初,央視報道,上海市浦東區一些超市出現染色饅頭,生產日期隨便更改,食用過多將對人體造成傷害。
上海“染色饅頭”曝光后,我省立即全面部署開展糕點、米面制品等散裝食品經營行為的專項執法行動。
4月15日,溫州龍灣區工商部門查處一家染色饅頭作坊,用手一捏,雙手立刻被黃色的“玉米饅頭”染黃,現場還查獲檸檬黃、糖精鈉及玉米香精等添加劑。
作坊的賬本還顯示:3月22日至4月14日間,他們共賣出這種饅頭19.48萬個,其中有1.1萬個染色饅頭賣給作坊附近的一所高校。
4月17日下午,龍灣區成立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的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深入全區10個鎮(街道)進行專項檢查和專項整治。17日晚,溫州市龍灣區公安局抓捕3名制售染色饅頭的違法涉嫌者。
食品安全事件的新名詞,像接龍大賽般不斷增多,在挑戰人們想象力的同時,也宣告它們的驚人戰斗力。有網友慨嘆,原來我們成了甘之如飴的“試毒者”,全然不知自己的血液中早已流淌著各種毒素。
“這是一個有毒的世界:吃葷怕激素、吃素怕毒素、吃飲料怕色素、吃啥都沒數!”這是流傳于網絡論壇上的一個順口溜,透著無奈的諷刺:我們到底在吃什么?我們還能放心吃什么?
從生氣到憤怒、再到無奈和漠然,人們在反復遭遇打擊時,通常會有這樣的心路歷程。
觀察近期公眾對幾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應對,能發現大眾心態正經歷從憤怒到無奈的微妙過渡。
九龍治水多弊端
按道理,遇到“染色饅頭”、“豬肉變牛肉”、“廚房變染坊”這些光怪陸離的食品安全事件,第一反應就算不是憤怒,起碼也要“嘖嘖稱奇”,但如今,更多人對這些事件的反應是見怪不怪、無奈調侃,因為人們從以往經歷中看到太多的“類似”。
“類似”的不僅是主題,更在于問題出現的模式和應對方式:媒體曝光——相關部門迅速行動——有關責任人表態——偃旗息鼓、風波平息——迅速遺忘——下一事件曝光。每一起事件過去,似乎都“沒帶走一片云彩”。
更不可思議的是,往往A地出現問題,B、C、D等地都堅稱本地沒問題,直到B地出現問題,A、C、D又堅稱自己沒問題。就這樣,不同地區、廠家、行業、品牌幾乎以“前赴后繼”的勁頭接連“淪陷”,輪番“過堂”。
部門之間也是如此。沈陽警方查獲40噸“毒豆芽”后,市打假辦會同公安、工商、質監、農委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試圖從根本上解決豆芽生產的監管問題。會上,上述部門均稱“不歸我管”,振振有詞,唾沫四濺。就豆芽生產而言,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歸農業部門管;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歸工商部門管;按照《食品衛生法》,歸衛生部門管;按照《食品安全法》,歸質監部門管。嚴格說來,每個部門都能從對應的法律中找到管理的切入點,但現在誰都不去管,責任撇得干干凈凈。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網絡訂餐食品安全(03/12)
- ·無印良品頻陷“質量門”(01/17)
- ·媒體總結2011年度食品安全監管十大案例(03/13)
- ·“雙匯”事件拷問社會誠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