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信用卡到底要不要設密碼?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2/25 14:23:41
這幾天,有關于信用卡究竟是設密碼安全,還是不設密碼安全的爭論甚囂塵上。
“信用卡不設密碼更安全”的說法的確有些超出大家的常識。而這種說法背后的邏輯來源于《銀行卡管理條例》,其中明確要求:收單商戶負擔核對信用卡簽名的責任,只憑簽名消費的信用卡丟失或者被盜刷以后,如果鑒定不是本人簽字,責任就轉移到了刷卡的商家身上。而設置密碼的信用卡所進行的交易,都被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因此,在辦卡的時候,出于責任的考慮,銀行往往推薦用戶設置密碼。
有密碼 被盜刷 負全責
信用卡一直就隨身放在皮夾子里,短信卻顯示,卡里被刷了2萬元。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短信,第一反應是詐騙短信。但是,扣款是確確實實地發生了。盡管有證據證明盜刷事實,但銀行信用卡中心給出調查結果仍是:憑密碼消費的交易,銀行概不負責?跉怆m然有些“霸王”,但確是每一位持卡人所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記者從中信銀行信用卡杭州營銷中心負責人那里也證實了上述說法。
據了解,設置密碼意味著自設屏障,一旦因此盜刷,銀行無法識別信用卡被盜刷還是道德風險,即使被盜刷也被認定為個人保護密碼不當,責任為持卡人承擔。
幾乎所有銀行的信用卡章程上都有這么一條:“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
沒密碼 被盜刷 掛失后 要賠償
如果是信用卡不設置密碼,那么僅憑簽名消費的信用卡丟失或被盜后,盡管容易遭盜刷,但不存在密碼泄露的情況。在追究責任時,筆跡專家能分辨真偽,如確認非本人簽名,責任就不在客戶身上。
不過,上述中信銀行負責人表示,一般情況下,無密碼的信用卡如果發生盜刷,客戶一定要第一時間掛失。掛失后,如果還是出現盜刷,銀行肯定要負責任。
信用卡盜刷風險有三類
信用卡的風險有三類:一類是不慎遺失,被他人撿去盜刷;另一類是遇到“克隆卡團伙”,被技術復制偽卡;還有一類,是在線支付時中了病毒,或者被網站“釣魚”(此時無論你有沒有密碼,都很麻煩)。
持卡人如果遺失了信用卡,密碼認證更加安全?ㄆ瑏G失而密碼未泄露,被盜刷、克隆的風險極低;簽名認證的,則可能被仿冒簽名去消費,盜刷風險較高。
不過,假如遇上犯罪團伙,自己又不注意防范,密碼就不那么管用了。犯罪團伙可能在高處偷窺,也可能在ATM處裝攝像頭或在POS機上動手腳,把卡片克隆不算,連密碼也搞到了。
相反,憑簽名消費的信用卡最怕遺失,被人撿到卡,可能立馬就被盜刷。。
若簽名卡遭惡意克隆,則更容易追回權益。因為商戶必須核對簽購單是否本人親筆簽名,如被盜刷,只需證明不是自己親筆簽名,就只需承擔保管不善的部分責任,舉證還相對容易,因為筆跡可以鑒定。
簡言之,密碼認證更不怕丟,但怕“克隆”,簽名認證則相反。
無密碼被盜刷 索賠程序很麻煩
從銀行所設定的條款中,理論上如果信用卡被盜刷后,與客戶實際簽名不符,持卡人可申請拒付,不過,真的要拒付,并不容易,另外,銀行所說的賠償是有條件的部分賠償。雖然多數銀行是提供失卡保障服務。
以廣發銀行為例,其在國內較早推出“失卡萬全保障”,據該行透露,上述服務是針對掛失前48小時內的交易行為進行賠償,從保障時間來看,各銀行規定不同,一般為掛失前48小時,最長120個小時內。
不過,真的要談到賠償了,其范圍也有限,廣發就規定,憑簽名的交易才能獲得賠償,網上交易、電話轉賬等均不在“失卡保障”范圍內。
而且,上述中信銀行的負責人也表示,掛失后出現的盜刷,銀行不一定會全賠,有的銀行還設置了封頂5萬元的規定。持卡人要獲得全額賠償也并非易事。
銀行人士表示,不設密碼更安全是有前提的,首先收銀人員要嚴格核對簽名守好第一關,盜刷發生后銀行要保證持卡人權益。但這兩點目前都做不到,一般盜刷發生后銀行都先入賬由持卡人承擔損失,破案后才能返還,而國外這部分損失是由保險公司先行賠付。
另外,要想最后拿到賠款,持卡人之前要做的工作還是比較多的,首先是向銀行掛失后,另外還要提供公安部門出具的被盜刷報案證明,填寫銀行《失卡保障受理表》后,再等待銀行核實,決定是否給予賠償。你要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接了這個案子,確實報上了,拿著報案書找銀行,銀行再根據你的一些情況來進行判定,但是如果銀行不認可你的報案,那么很抱歉,你的損失銀行還是不承擔。
即便銀行承認了報案,但是到了法院進行責任劃分的時候,持卡人也往往脫不了干系,賠償比例通常比較低。像上面所說的一樣,賠償額在10%—50%之間。當然,也有全賠的案例,但比較少。
到底應不應該設密碼?
說到這里,很多持卡人可能都糊涂了。一邊說不設密碼比較安全,一邊又說即使不設密碼,發生盜刷了,也不一定可以拿到全額賠償。那究竟這密碼是設,還是不設?
理論上如果信用卡被盜刷后簽名不符,持卡人可申請調單拒付,但在目前國內銀行業整體服務水平下,持卡人舉證和獲保障很困難。另外,目前的安全體系對持卡人保護太少,不設密碼的信用卡如同裸奔,各個環節都要承擔責任。還有,銀行的規定特別將不設密碼若在網絡上被盜刷列為“不賠付”,維權更難。
當然,國內信用體系才剛建立,要求銀行對每筆持卡人舉報的盜刷都買單并不現實。
中信銀行信用卡杭州營銷服務中心負責人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是一個對信用卡特別了解的人,我建議還是用密碼,你給門上掛把鎖總比敞著門出去好吧。但安全用卡、保護信用卡個人信息才是最終的王道。”
另外,信用卡最好開通消費短信提示。一旦發生盜刷情況,好及時掛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是每家銀行都提供免費消費提示服務,也不是每筆消費均提醒,比如建行的信用卡,只有金額在500元以上的消費,才會給卡主發送短信提醒。
若使用無密碼信用卡,最好多設幾道保障,如短信提醒、交易限額等,并選擇有失卡保障和異常交易監控的銀行。同時,一定要在卡背面簽上不易被模仿的簽名。
養成良好的刷卡習慣
除了多設防之外,養成良好的用卡習慣,也是保護自己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
1.不給別人使用自己的信用卡。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老公信用卡老婆隨便刷的情況。商家有甄別卡主身份的義務,但對于持卡人來講,保護好自己的信用卡是最基本的責任。
2.網上消費注意是否釣魚網站。在網購時經常會遇到所謂的釣魚網站,在套取客戶卡號密碼之后,就能使用卡的信息盜刷。因此,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網購時,一定要多方驗證網站的可靠性。
3.注意保護卡片信息(包括密碼、卡號、三位碼)等,這些是網上購物的“密碼”。這是網購付款時必須輸入的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另外,現在有的購物網站還多加了一道“手機驗證碼”,增加網購的安全性。
4.設置密碼和使用密碼注意保密,密碼設置不要過于簡單。
延伸閱讀
國外信用卡均無密碼
據了解,國外的信用卡在交易時不需要輸入密碼,僅憑持卡人簽名即可進行交易。但是這個“慣例”的前提條件是有一整套成熟的法律體系和信用體系。
信用卡研究資深人士董崢表示,美國的信用卡產業經歷了五十多年的發展,有一整套成熟的法律體系和信用體系,因此他們可以承諾如遇到盜刷情況,持卡人一般只承擔50美元損失,其他部分由銀行或是商戶承擔。而在國內,信用體系才剛剛建立起來,雖然人們已開始意識到個人信用的重要性,但是對個人生活的影響遠沒有國外那么大,這也是為何信用卡違約率會逐年上升的原因。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銀行對每筆持卡人舉報的盜刷都買單自然不現實。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每日商報
相關閱讀:
- ·四招防范信用卡被盜刷(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