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廣告公司棄傳統業務
- 杭州寫字樓網
- 2006/11/24 8:47:38
當遲雯2001年創立自己的“Smartcom”廣告公司的時候,很多業內朋友都對她選擇的主營業務大惑不解。“數據行銷?太冷門了吧。做傳統的廣告創意或者媒體代理業務不是挺好的嗎?”那時候,國內廣告公司依靠著“外資莫入”的免戰牌正發展得如日中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中國走過WTO過渡期的五年間,遲雯的公司已經從只有9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40多人的中型公司,微軟、寶馬、雀巢等國際巨頭的名字都出現在Smartcom客戶名單中。“而據我所知,一些經營傳統業務的同行們有的公司被收購,有的改了行,堅持到現在的已經寥寥無幾。”相比之下,遲雯對于自己的成功并無太大的意外,“我只是在一開始選擇了正確的方向。”這位年輕的女總裁表示。
洋廣告商掠走八成市場
就在遲雯的公司開業那一年,中國加入WTO“一錘定音”。根據承諾,從2004年3月起,外資公司可以擁有中國合資廣告企業中70%上限的股權。而從去年年底開始,廣告業對外資全面開放。
盛世長城、維亞康姆、奧美……一個個廣告業的全球巨頭們紛至沓來涌入中國市場。根據2005年度廣告公司營業額排名前20名大型廣告公司情況調查表,我國的外商投資廣告公司幾乎壟斷了所有的國際品牌在華廣告業務。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外資廣告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已經占到八成以上。
同時,很多本土品牌也將“包裝”的重任委以“洋”廣告商。一家國內知名體育用品品牌剛剛在不久之前將原來的廣告公司,一家內資企業更換為美國公司,很快就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系列廣告。“我們需要東方元素,但要以全新的方式來演繹。”該公司一位高管表示。
外企高薪挖走設計人才
一些本土公司曾經認為,洋廣告會在華水土不服,這個規律也正被逐漸打破。“國際4A廣告公司在華雇用的設計人員已經基本實現本土化,不存在創意隔閡的問題。而且國外廣告設計的專業性和精細程度是國內一時還無法趕超的。”一位從某民營廣告公司跳槽到4A公司的黃小姐表示。
不少國際廣告公司在并購本土企業之后,在廣告內容方面也開始大量采用原班人馬的設計。去年9月國際媒體集團維亞康姆戶外正式收購了北京流動魅力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吃下”北京5800輛公交車車身廣告業務。“我們的廣告設計都是由原流動魅力的工作人員完成,”維亞康姆戶外(北京)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告訴記者,“不過維亞康姆方面定期會對員工進行培訓。”
外資廣告公司的“財大氣粗”是掠走國內眾多廣告精英的一個重要原因。黃小姐透露,她在原來的民營企業擔任首席設計師,月薪大約5000多元,而現在的收入是當時的三倍。
新業務領域內資尚有“一線天”
對于中國加入WTO之后帶來的廣告業“風云突變”,遲雯坦言她當初并沒有想那么多。“我只是覺得,國內的廣告公司太多了,而且業務大同小異。所以我必須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遲雯說。數據行銷正是她所指的“不一樣”的廣告業務。
“人們經常在電子郵箱里或手機上看到一些‘垃圾郵件’式的廣告。但是如果這些廣告是客戶主動訂閱的,我們在獲得了用戶許可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投遞,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遲雯解釋了“數據行銷”的概念之后表示,這在中國市場上還完全是個新生事物。“所以,我們現在的客戶全都是外資公司,他們更容易理解我們的業務。”遲雯表示。
“在這一領域廣告市場上,國內外競爭者也就10家左右。”遲雯認為,本土廣告企業如果能夠占盡先機,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關鍵在于不能在傳統業務上與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硬拼,而要發展專屬于自己的模式。”
返回頂部- 責編:5sw
- 瀏覽:
-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閱讀:
- ·投資商鋪小心被套 6招教你百發百中(05/14)
- ·跨國4A廣告公司搶占中國明日之顛(10/11)
- ·安踏成功廣告不是唯一手段(09/30)
- ·廣告進入戰爭時代(09/21)
- ·如何讓你的廣告標題事半功倍?(09/18)
- ·廣告易貨,企業做“廣告”新思路(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