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把脈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8/22 18:40:38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媒體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做了具體部署。
為此,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就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強化網絡思維、如何適應技術與內容并重的發展趨勢、如何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遵循客觀規律 強化網絡思維
“互聯網傳播的自由性、實時性極大挑戰了傳統媒體新聞的分發、傳播方式。”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負責人李曉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網絡和數字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新興傳播媒介層出不窮,由此帶來媒體格局的重大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大轉變。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很重要的就是要運用網絡技術手段去改造傳統媒體,要求我們必須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來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言人姜軍表示,近些年來,我國新聞機構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新華社的集成報道、人民日報的報網互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云終端、央視的視頻終端等都走出探索創新之路。
姜軍表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也是傳統媒體的自我革命,這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是必須經歷的過程。“融合的關鍵,是要在思想觀念、管理機制、傳播方式、人才隊伍等方面實現重大轉折。”
技術內容并重 謀求轉型升級
近年來,隨著網絡和數字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新興傳播媒介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人群特別是年輕人習慣于網絡閱讀、網絡表達。
專家認為,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的優勢是新聞內容的采集加工生產,最大的劣勢則是對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升級維護滯后。
意見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將技術建設和內容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驅動媒體轉型升級”“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傳統媒體內容有深度,新媒體傳播技術新,若兩者融合得好,必定會加強我國媒體輿論輿情的監測與引導能力,加大我國媒體話語權,媒體自身話語權將產生一次質的飛躍。”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萬曉紅說,如果傳統媒體能與新媒體形成良好的融合發展態勢,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內容層面,都是“1+1大于2”的效果。
強化媒體集團 推動深度融合
進入新世紀,隨著傳播技術的快速進步、相關應用的廣泛普及,新興媒體重新定義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方法。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傳統媒體如何走出一條新的生存發展之路?
意見指出,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目前,國內許多媒體機構開展融合發展大多僅限于各單位內、不同媒介間的簡單融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郭鎮之說,希望通過這次國家層面提出的媒體融合發展戰略性部署,打破媒體間的藩籬,以更開放的機制和更積極的方式進行深度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尹韻公表示,通過新型媒體集團的整合管理,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媒體的責任意識和人文關懷。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