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地產泡沫表現總量嚴重過剩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0/8/9 13:51:41
國家嚴厲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出臺后,內地一、二線城市樓市出現調整,新建和二手商品房交易量大幅回落,房價也有不同程度地下調。在一些地方,又有人鼓動投資炒作商業地產,認為目前是投資商業地產的“黃金時期”。
對此,知名地產學者羊慧明談道,內地商業地產泡沫已經比較嚴重,進一步吹大商用地產泡沫將打擊公共服務業,危害經濟與民生。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羊慧明說,所謂“目前是投資商業地產的黃金時期”的說法,完全是利益集團的渲染。內地主要城市商業地產的泡沫比住宅市場的泡沫更大。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十幾萬、幾十萬一平方米的商用房已不鮮見。超高的商用物業成本,已使包括零售業在內的服務業不堪承受。“為什么北京有幼兒園月收費高達7000多元?為什么內地大城市商店的許多商品零售價比港臺歐美還要貴?為什么藥店要黑心加價?為什么內地電影票比美國還貴?恐怕一大原因就是商業物業成本太高,商家不得不以加價來沖抵成本的上升,這又進一步推升物價,加重民生負擔。”他說。
有人說,與東京銀座高達幾十萬美元每平方米的商業地產價格相比,我國內地的商業物業價格并不貴。對此,羊慧明駁斥道:“恰恰就是日本商業地產的超級泡沫毀了日本的經濟。那么高的商業物業成本及相應的人力成本,吃碗烏冬面要幾千日元也就一點兒不奇怪。物價畸高不僅打擊了日本的旅游業,也制約了日本服務業的發展,更嚴重的是,生活成本太貴,使日本大量精英攜資本像潮水般移民北美等地,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他還說:“在當今網絡時代和汽車日漸普及的時代,黃金口岸都在貶值,網上購物漸成潮流,從巴黎的香榭麗舍到紐約的第五大道都在萎縮。”
羊慧明認為,中國商業地產的泡沫還表現在總量嚴重過剩。國際都會一般人均商用房面積0.5-0.9平方米就足夠了,而我國內地一些城市人均商用房面積已達3平方米以上。街邊店一半左右開了就虧,像走馬燈一樣關門,又前赴后繼地上馬。眾多中小商家本是弱勢經濟群體,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上億人就業,是共和國經濟體中的基石之一。然而商業物業成本的暴漲,已經威脅到許多中小商家的生存發展。因此說,利益集團炒高商業地產,對社會經濟和民生的禍害更大。
返回頂部- 責編:8002
- 瀏覽:
- 來源:中國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