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買房時代行將結束 房地產業不敗神話破滅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3/9 16:29:40
房地產業不敗神話已徹底終結。
在過去的10年,國人經歷的最大泡沫不是998-6124點的A股盛宴,而是10年漲而不跌的房地產泡沫。房地產市場10年,時間不長,造富量大,史上罕見。
過去10年的贏利模式
1、杠桿
由于內地房地產業事實上走的是香港模式,故而我們的房地產交易,其本質是杠桿交易,或者可稱為隱性期貨交易。所以,當房價上漲時,資產的增值是虛幻的,因為通過杠桿放大了收益。
2、利率
在期貨交易中,低廉的費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這使得交易成本極低,并可通過頻繁交易來擴大收益。在過去的10年中,貸款利率呈中間高兩頭低的態勢,如此低息保證了投機房地產的低成本。
3、政策
過去10年是貨幣超發的10年,為泡沫的興起提供了充足的彈藥,房地產只是這一貨幣泡沫的主要載體。因為房地產業的產業鏈夠長,可容量的泡沫夠多,所以被游資作為炒作對象。另外,由于對房地產泡沫數次打而未壓,使得房地產業一直沒有經歷真正意義上的調整。
本輪調控政策的解讀
1、調控的思路
在我們看來,房地產業目前就像是一個堰塞湖,水位高,水量大,直接泄洪有崩盤之虞。所以本輪調控的特點,是通過對房地產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多點的精準切割,達到調控目的。在上游,縮減銀行貸款;在中游,加大保障住房建設;在下游,制訂多項交易政策形成阻攔。
2、調控的方向
財政部《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辦法》將上海、浙江、廣東、深圳列為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這一信號的發出,意味著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將向舉債財政轉變。房地產業大勢已去,資金密集流向房地產業的趨勢已發生逆轉。地產業不僅不會再有黃金10年,而是將面對失落的10年。
3、保障房沖擊波
如果保障房能嚴格執行準入機制的話,這批房源最多也只會沖擊低端樓盤,事實上有資格買保障房的群體購買力有限,在整個樓市的占比是小眾。真正買房的實力派,要么已手中有房,要么持幣觀望,故保障房對于中高檔樓盤,以及整個樓市帶來的沖擊波是比較小的。
調控政策動了誰的奶酪
1、剛需
以結婚為目的買房的,學孟母三遷想買學區房創造學習條件的,贍養老人的等等這些剛需型,如果現價打個六折,相信會有不少人忍不住出手抄底的。但考慮到過往高杠桿賺大錢的思維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心理預期,也導致買房者不能正確地評估自身防御流動性緊缺的能力,故而不懂得降低財務杠桿的買房者會受到政策與房市趨勢的雙殺。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上海商報
相關閱讀:
- ·房地產調控政策分化是趨勢(06/14)
- ·三部門為樓市虛火“降溫” 房地產融資(05/27)
- ·以穩為主,未來房地產調控政策面臨調整(04/25)
- ·回望40年 地產行業探討未來大勢(12/24)
- ·樓市調控政策今年已發上百個 僅4月各地(05/09)
- ·多地表態強化調控 樓市政策高壓將持續(03/05)
- ·超百城發布150余次樓市政策 2017年房地(12/13)
- ·房地產調控史鑒:調控政策或仍將密集降(03/17)
- ·7天19城出臺調控政策 杭州情況怎樣?(10/09)
- ·商業地產面臨生產過剩 蘇州調控政策預(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