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的好日子要到頭了嗎?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7/9 10:49:21
7月6日中國央行與歐洲央行同一天降息。住宅市場回暖,投入商業地產的資金會撤離嗎?商業地產的好日子到頭了嗎?在昨日播出的《新財富夜談》節目中,財經評論員葉檀和安徽金大地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輝、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所長蔡為民、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會長王永平就此話題進行了探討。
葉檀:央行降息步伐之快,出人意料,說明經濟情況差于預期。而降息通道帶動樓市這兩個月明顯反彈。從6月份開始,住宅價格出現回暖,土地拍賣價格水漲船高。萬般無奈之下,房地產尤其是住宅地產消費又被推舉到前臺充當要角,房地產市場預期已經扭轉,降息是火上澆油。雖然房地產貸款下行空間被央行鎖定,不享受優惠,但中國房地產市場從低谷反彈的預期已經形成。
前陣被樓市調控逼向墻角的開發商們紛紛投向了商業地產的懷抱,那么在樓市調控之下,商業地產是逆勢崛起 ,資金大量地涌入。根據一份調查顯示,僅僅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商業地產的投資開發增速是達到了43%以上,可以說商業地產是相當的火。今年一季度住宅開發投資增速僅為19%,而商業地產則達到了43.4%,資金還在大量進入商業地產市場,商業地產的確火了。
從飛漲的寫字樓租金中就可見一斑,今年一季度,北京寫字樓租金同比上漲48%,頂級寫字樓——國貿三期租金直逼香港頂級寫字樓,最高達到1200元/月/平方米。今年北京CBD頂級寫字樓的租金比2011年同期上漲了75%,排名已超過紐約,躍居全球第五位。
不僅一線城市商業地產火爆,這股熱潮也在三四線城市發酵。石家莊市房協的數據顯示,2009年石家莊商業地產成交量只有6.7萬平方米。到了2011年,商業地產成交量為32萬平方米。僅僅兩年時間,石家莊商業地產成交量增加了近五倍,預計2012年將突破40萬平方米。
蔡為民:商業地產風險很大,現在的狀況如雨后春筍,未來的狀況是岌岌可危。商業地產的發展,首先需要有人去消費,如果沒有人去消費,沒有辦法經營,它就不再是一個資產。事實上商地會比住宅還要慘,將變成負債。
王永平:商業地產之所以火爆,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很大一部分地產商是被動地卷入到里邊來。很多地方政府在出讓地塊的時候,往往把商業是搭著住宅在賣,商業用地被住宅地產所綁架了。如果說住宅是一塊瘦肉的話,商業就是一塊肥肉,地方政府覺得要搭著一起賣才會好。
我國商地的經營是住宅依賴型的發展模式,與國外的商業地產的模式完全不一樣。國外的商業地產是專業的,另外有專門的基金來支持它,成本也沒有這么高,而我們沒有這種專門的商業地產信托基金,沒有保險資金沒有養老資金來支持這些產品。那么我們只能就是一個項目來自求平衡,那開發商就往往只能去拿一塊住宅用地,然后把住宅賣掉,這個錢來養這個商業。當住宅形勢不好的時候,這個商業就很難養了。
房企紛紛搶灘商業地產,在這片繁榮的背后風險和泡沫在暗流涌動。一方面是商業地產供應過剩,另外一方面是住宅回暖,在雙重危機之下,房產商還能撐多久呢?
蔡為民:商業地產十家有九家會面臨嚴重的問題,或者是半死不活。調研數據顯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日本的人均商業面積,東京是1.48平方米、大阪1.59平方米、京都1.74平方米;我國的人均商業面積,北京2.56平方米、銀川3.32平方米、寧波4.28平方米、廈門4.3平方米。日本已經發展了這么二三十年了,他才也就是一點多平方米,而卻已經遠超過他們了,怎么可能呢?
王永平:預期在未來的這個四五年間,很多項目就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對那些大型的商業來講,壓力就會比較大,招租如果達不到一定比例,你就開不了業,這個壓力財務成本就很大。如果項目不好,即便招滿了也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商鋪進場付租金是天經地義的,現在也不付了,還有更過分的,叫倒包租。一般來講我們到百貨公司里面開店,商場會跟品牌商說,你一個月賣不到30萬,我就讓你走人; 現在呢?品牌商說如果一個月賣不到30萬,你得給我免租。在這種情形下,房產商是很難過的。
繼住宅地產商業地產之后,現在神州大地又掀起了新一輪旅游文化地產的圈地運動,聲勢也是非常的浩大。那么這究竟是房企一次成功的轉型,還是又一次資產泡沫運動呢?
葉檀:說到旅游地產我就心驚肉跳,旅游地產的代表海南,曾是中國唯一的泡沫大規模崩潰的地方。
2010年以來,大批開發商再度紛紛涌入海南島,大規模燒錢開發旅游地產。在海南島1528公里長的海岸帶上,一個“旅游房地產群”已悄然出現,萬科、富力、恒大、魯能等知名地產企業先后開發建設旅游房地產項目。這樣的情形,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上一輪地產泡沫破裂前海南樓市的瘋狂。
王輝:旅游地產這兩年熱門的原因就是強調第二居所的概念。以往的旅游以觀光旅游為多,現在會務旅游、度假旅游,各種各樣的旅游形態在發生變化。在海南省的很多海濱別墅和公寓酒店,實際上是一般的房地產功能,F在很多人是以旅游的名義在圈住宅用地,最后本質都是要靠這個住宅、 別墅這些概念去盈利的。
目前有很多景區在搞上市,搞融資,事實上旅游地產的盈利能力比商業地產的盈利能力還要低,投資回報很差,時間周期還要長。什么人在蓋酒店?就是說我們旁邊有很大一堆住宅,有很多的利潤了,這個錢我不愿意去交稅,然后我沉淀到一個酒店里邊,這樣我可以少交一些稅,可以去折舊。然后我拿這個酒店將來可以做銀行抵押,做評估的時候會高一點,我到上市公司里邊這估值還沒當作利潤。它本身是不賺錢的,就是融資平臺。
搞旅游地產,去掉門票收入,實現不了收益,很多人都是拿旅游的名義做配套住宅。開發商一千畝兩千畝地拿地,背后一定有很大的住宅配套,這樣整個住宅成本就得以下降了。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證券時報
相關閱讀:
- ·遠洋集團上半年商業地產穩健突破 在營(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團十年磨一劍 打造商業地(08/23)
- ·港資頻頻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業綜合體新(08/19)
- ·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面臨集體突圍(08/07)
- ·繼續從嚴!樓市調控基調已定(08/05)
- ·全球最貴CBD降溫了 香港核心區寫字樓租(07/25)
- ·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期(07/24)
- ·科創板向左 房地產向右(07/24)
- ·上半年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攀升 供應量(07/19)
- ·2019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發布 研判(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