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售房網房價為何朦朧 權威性遭質疑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7/20 7:55:45
幾天前,網友“山下的瘋子”在微博上貼了張圖片,圖片顯示的是橋西某樓盤的“日住宅簽約均價”,圖片說明是這么一句話:“橋西某盤今日的數據太搶眼了,怪不得爭著搶房子……這個價格甩了什么降價項目幾條街了”。
這個橋西某樓盤叫金瑞城市風景,最近剛新推一批房源,正炙手可熱,而這個“甩了降價項目幾條街”的價格數據則出自杭州透明售房網。從截圖顯示的數據看,7月11日該樓盤的成交價格為9021元/平方米,差不多僅是前一天成交均價的5折。這個價格到底是怎么回事?
樓盤價格無辜被“對折”,工作人員解釋:系統出錯了
打開杭州透明售房網,搶眼的“對折”價已經不見了,網上顯示金瑞城市風景的近月簽約價格約為19565元/平方米,累計均價約為18112元/平方米。
當記者聯系那位網友時,對方表示,圖片就是網站上直接截圖的,并未經過后期處理,當時顯示的數據就是9000多元/平方米。
“操作出了點差錯。”記者隨后向透明售房網一位工作人員求證,他解釋說,同一個樓盤不同批次的房源有的叫“××地塊”、有的叫“××樓盤”、有的叫“××項目”,現在采用人工方式,將同一樓盤不同批次的預售證都統一在一個樓盤名下,方便購房者查詢。“當天是誤將另一個下沙樓盤的信息掛到了金瑞城市風景名下,發現出錯后,當即就改掉了。”
“問題”很快就修正了,金瑞城市風景的“對折”價其實并沒有在網上停留太久。但“系統出錯”的解釋似乎并沒有讓網友信服,“求買一套”、“越來越不靠譜”……或調侃或質疑的聲音并未停止。
成交套數出“烏龍”,到哪里找靠譜的數據
6月11日,有網友“lostin”在杭州某房產論壇發帖,說同一個樓盤寰宇天下,在透明售房網上每日成交信息里顯示當日成交45套,到了當日主城區樓市成交行情則統計為成交101套,而該樓盤所在的濱江區在每日區域行情里顯示當日濱江區總成交58套,在附上四張截圖以證明數據來源后,該網友說“不看不要緊,越看越是一頭霧水”。那天,寰宇天下到底賣了多少套房子?哪個數據是準確的?恐怕連開發商自己都要糊涂了。
“其實是因為杭州房產信息網和杭州透明售房網在數據交換上出了問題,因為新版透明售房網上線試運行后數據交換不是很穩定。”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然而這樣的帖子仍時不時會在各大房產論壇出現,給透明售房網“糾錯”,幾乎成了很多網友的娛樂。一位從事市場數據分析的業內人士說,原本透明售房網上的數據可信度還是比較高,但現在每日成交均價沒了,也不再逐月公布市區商品房、二手房交易均價,對他來說,這樣的數據市場分析的價值已經不高,而且也不具有指導性。
其實問題并非針對透明售房網,對普通購房者來說,似乎越來越不知道哪里才能找到靠譜的數據,哪個價格才更可信。6月26日,杭州價格網上突然公示了金色黎明40號樓的價格,共140套房源。但,如果購房者看到這個信息去銷售部買房,注定是要失望而歸的,因為這批房源早在一個月前就開盤了——在杭州透明售房網上,金色黎明40號樓5月27日就已經開盤。
“這還不算最離譜的,去年還發生過我們一批早就銷售完的房源時隔近一年突然重新在價格網上公示的烏龍,搞得我們一頭霧水,還得跟找上門來的客戶一個個解釋。”一位開發商私下抱怨說。
申報一個價,成交一個價,價格“雙軌”制,哪個更可信
讀者陳先生說,從去年上半年開始他就打算買金地自在城,雖然透明售房網上每套房源都有申報價格,他也查過杭州價格網上的價格,但申報是一個價格,銷售部報價又是另一個價格,而他向買了房的朋友打聽到的實際成交還有一個價格。
這似乎不是一兩個樓盤的問題。以某濱江樓盤為例,今年已經推過四批房源,每批房源在杭州價格網上的公示價格平均都在20000元/平方米左右,從3月~6月,四批房源,既沒有漲也沒有跌。但很快,網上爆出該樓盤開盤現場的一張價格表,以“團購價”的形式進行優惠,優惠后,實際均價在17000元/平方米左右,而最近開盤房源價格還有上漲。然而在杭州透明售房網上,該樓盤的累計均價仍維持在20145元/平方米左右。
說起來,為應對開發商這種價格“雙軌”制,有關管理部門也是想過辦法的。“雖然對商品房申報價格沒有限制,但下一批房源的價格會根據上一批房源的成交均價做參考,比如上一批房源申報價格為20000元/平方米,而實際成交均價是18000元/平方米,那么下一批同類型房源的申報價不允許超過18000元/平方米。”杭州某知情人士透露說,雖然相關部門沒有出臺正式文件,但為了讓申報價更接近實際成交價,對申報價有一個浮動比例的,“一般在±5%之間”。
然而,事實證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再多的措施,執行、監管不到位,總是有空子可鉆。
透明售房網與房管部門剝離,權威性遭質疑
盡管很多人,把杭州商品房市場的價格不透明,歸咎于去年5月透明售房網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改版升級。
但實際上,在去年透明售房網與杭州房管部門剝離之后,盡管它承擔著一部分信息公開的功能,但其實并不能承以“官網”之名。
從那以后,透明售房網上不再公布每日成交均價,透明售房網幾乎受到了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頻繁,也持續最長的一場信任危機。
但,坦率地說,改版以后透明售房網或許確實更背離了它最初的設定,但把杭州商品房市場價格公開、透明的重任,壓在一家市場化運營的網站身上并不合理。從商品房的整個銷售流程來說,涉及多個部門,他們都能夠知道商品房成交價格,若職責明確,他們也可以公布,這件事并不是只有透明售房網能做。
“透明”就要“明”到底
2004年12月5日,那天,杭州專門為透明售房網上備案試運行開了一個“動員大會”,動員大會的內容之一就是宣布,那是杭州紙質購房合同備案的最后一天,同時也是網上售房的第一天。當時,我還是見習記者,剛剛開始接觸房地產,看工作人員現場操作網上備案,感覺很新奇,還只知道看到什么寫什么,還不懂得提問題。
杭州透明售房網開通差不多4個月后,相關部門曾通報過一組數據,說訪問人數已經超過448.56萬人次。對一個官方網站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訪問量,由此也可見透明售房網的關注度之高。
杭州是全國最早一批開通透明售房系統的城市之一,而且借鑒了上海的經驗,很多細節設定做得比其他城市更好。當時對透明售房網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推行房地產市場預警預報系統,公開房產信息,規范交易行為,便于市場監控。
曾經有那么兩三年時間,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看透明售房網,如果你善于運用它的數據,那么,對一個記者來說那里有海量的新聞線索,涉及價格、成交量、預定率、退房量、預售證申領信息、購房者投訴……只要你想寫,每天都能發現新聞。而且透明售房網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最開始只有一手房,然后有了二手房,納入了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房,它與杭州住房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幾乎是同步的。
有一度,我們是一邊批評著它還不夠透明,一邊見證著它越來越公開,一邊期待著它終有一天會完成最初的設定——公開房產信息,規范交易行為,便于市場監控,并起到為房地產市場預警預報的作用。
我忘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透明售房網的關注次數從每天變成了每隔兩三天再降到每周,大概是從我再不能從它那五花八門的設定里找到想要的信息開始的吧。
與其質問,當“透明”這個詞都變得不透明的時候,我們還能相信什么?不如要求,既然曾經有“推行房地產市場預警預報系統,公開房產信息,規范交易行為,便于市場監控”的承諾,那么請給我們一個信息公開的平臺、一個監督的渠道,它可以隸屬于任何一個部門,我們也不介意它是否有“透明”之名,只要它有“透明”之實。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