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杭州樓宇經濟發展趨勢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11/4 14:46:32
樓宇經濟是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城市化推進以及現代服務業的崛起而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都市特色經濟。樓宇經濟以中心城區為發展依托,以高端性、高集聚性、高效益性為主要特點。發展樓宇經濟,對于集約利用資源、開拓發展空間、集聚經濟要素、提高業態檔次等,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城市區域競爭力、實現城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樓宇經濟扮演著城市發展的“三個角色”
(一)扮演著卓越品質的“先行者”角色。商務樓宇聚集的地方,就是財富聚集的地方;商務樓宇的檔次,代表了城市的檔次;商務樓宇的高度,就是城市財富高度的最經典具象。樓宇經濟從品質、管理、收益等多個層次助力城市的升華,極大地展示了城市形象、增添了城市魅力、提升了城市品位。華爾街、帝國大廈、上東區、第五大道、中央花園……這些聞名世界的商務區、高端的住宅區、公園區、購物區等組成了耀目全球的紐約CBD曼哈頓,從而掌握全球經濟命脈。以樓宇經濟為標志的新一輪經濟發展,正夯實著城市經濟發展后勁,帶動著經濟總量的快速、持續增長,促進著現代業態的形成,從而實現“經濟升級、城市轉型”,做強做精區域經濟。如上海浦東新區、深圳羅湖區、重慶渝中區、成都錦江區、青島市南區、廈門思明區的樓宇群,或攬山,或納水,或精致,或簡約,或卓越,或臻美,或駐足云端高空,或俯瞰城市一角。無論從外形上還是內涵上,都給城市增添了無限魅力,不僅代表了城市建設的水平,也代表了城市發展的水平。如杭州下城區轄區集中了全市60%的金融機構,僅以武林廣場為中心的2.5平方公里核心區域內,每平方公里的財政收入就達14.66億元,6幢稅收億元樓宇每平方米產生年稅收3139元,最高的達4041元。
(二)扮演著自主創新的“領頭羊”角色。城市發展的歷程有力地證明,一個有生命力的城市應是一個既有“根”又重“創新”的城市;是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現代時尚感的城市;是既有發展潛力,又有持久活力的城市。走進活力十足、熱氣騰騰的城區,隨處都能感受到沸騰的建設氛圍和時代感濃郁的現代商業氣息,穿梭的車輛、喧嘩的鬧市區、繽紛的霓虹燈,加上人來人往的中央商務區、千姿百態的廣場樓宇、活力四射的“特色街區”,處處彰顯著城市的魅力、時尚的活力,讓人們在人頭攢動的大街小巷深刻地感受著城市的動感、時尚、速度。如北京的高端購物集聚地新光天地購物廣場擁有90多個國際頂級品牌、938個全球知名品牌、24家首次在中國開設專柜的知名品牌店、53家首次在北京開設專柜的知名品牌店。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146家商務樓宇中集聚了556家金融機構,約占全市金融機構總數的70%。
(三)扮演著品牌建設的“排頭兵”角色。樓宇經濟是城市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能級提升的新引擎,如雨后春筍般矗立的中央商務樓宇無不彰顯著驚人的聚富能量和創富動力,凸顯著樓宇發展的軟實力,引領著樓宇時代的發展。樓宇經濟正成為支撐城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不斷提升著城市經濟增長的“容積率”。有關資料表明,一幢高級商務樓里各類企業所產生的效益可等同于城郊7.8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企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一幢樓宇足以成就一個城市的品牌,一幢樓宇可能產生相當于一個園區的效益。如2010年杭州市區502幢樓宇入駐的24652家企業,創造稅收177億元,稅收3000萬元以上樓宇130幢、億元以上樓宇39幢。
樓宇經濟塑造著城市發展的“三張名片”
(一)著力塑造著“人文城市”的名片。樓宇經濟形成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建筑物和建筑物中的經濟交易活動,還需要一定的文化積淀等環境因素。悠久的歷史文明、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樓宇里得以集中體現,為城市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賦予了城市發展更強的生命力、爆發力和影響力。無論從樓宇外觀的色彩、造型、風格,還是樓宇內裝飾、色調、布局;無論從精心導入的生活理念,還是商務、社交的完美融合,林立的樓宇在集中了當代先進的技術、和諧的產品美學、個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質內涵,創造更多城市美麗的同時,又無不承載著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價值、體現著城市的文化內涵;而樓宇文化的弘揚,又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樓宇經濟的動感與活力,形成軀體和靈魂的完美結合,傳承著城市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創造著人文、經濟、社會價值的總和。如南京鼓樓區山西路商圈作為現代化綜合性商貿商務中心,其周邊的民國時期建筑群、文化藝術中心及諸多高校為其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歷史氣息。
(二)著力塑造著“速度城市”的名片。樓宇經濟通過整合現有產業優勢、品牌資源、管理資源等,為產業、企業的獲益成長提供了強勁的“加速度”。因此,樓宇經濟集聚區作為城市的核心區、新窗口,無論從地理位置、產業基礎,還是發展潛力、發展前景,都被廣泛看好和令人振奮。如杭州下城區的《發展樓宇經濟三年行動計劃》、西湖區的“9303工程”等都較好地推動了樓宇經濟發展。近幾年來,許多城區的各項經濟指標都以30%左右的增長速度上升,而樓宇經濟就是其中一支重要推動力量。洛陽西工區用3年左右時間,使全區商務樓宇總量、建筑面積增加近1倍、樓宇入駐企業總數提高近4倍、樓宇平均入駐率提高1倍、樓宇區級稅收提高近10倍。寧波鄞州區在4年時間里,使入駐樓宇的企業、入駐面積分別提高130%和159%,企業入駐率、企業屬地注冊率分別提高46.3和22.5個百分點。可見樓宇經濟發展速度之驚人。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的新區、開發區等,新一輪發展才剛剛掀開篇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更大的效益,還有很多領域等待發掘,足以推進城市的新一輪發展,成就“速度城市”。
(三)著力塑造著“時尚城市”的名片。樓宇經濟所集聚的高端產業、高素質人才、高品質服務等,展現給人們的不僅是一種氛圍,更是一種潮流、一種時尚。這種時尚、潮流,正培育、衍生著上下游產業鏈,引領著人們的消費觀念、創造著品牌效應,著力塑造著“時尚之都”。各具特色的地標樓宇、縱橫交錯的特色街區、隨處可見的休閑場所,自然稟賦中浸透著閑適文化,古老文化中飄逸著現代氣息。人們在樓宇中創業、在茶室里休閑、在特色街區逛悠,張弛有度的休閑模式讓創業者在人與人的直面交流中,一個個創作的靈感不斷涌現,一朵朵思想的火花不斷迸發,形成“品位休閑”與“活力創業”的互動發展。融生態、生產、生活于一體的建筑理念,讓一幢幢商務樓宇成為引領時代、延續財富的一個個時尚藍本,構筑著城市的“首善之區”。如杭州西湖區、成都錦江區等依托“中國休閑城市”的優勢,在樓宇經濟發展中積極融入“在休閑中創業、在創業中休閑”的理念,以更完善的配套設施服務人、親近人、愉悅人,打造“人的CBD”。
樓宇經濟驅動著城市的“三個改變”
(一)樓宇經濟改變了城市的魅力品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無論從外觀的色彩、造型、風格,還是內部的裝飾、色調、布局,無不融入了現代都市的文化元素,體現了城市內涵、充斥著時代氣息,彰顯著現代城市的活力與繁榮。而樓宇經濟的高端性、高集聚性、高效益性的特征,決定著樓宇無論從外觀還是內涵上,都體現了城市的品位,是城市財富的地標,也是城市文化的地標。如杭州市在樓宇經濟發展過程中,以招商一批、管理一批、更新一批、建設一批、規劃一批等“五個一批”為指導思想,著力提升樓宇經濟項目的檔次和品位,2010年市區新投入甲級商務樓宇70幢、特色樓宇30幢,使甲級樓宇占全市樓宇總量的30%以上、樓宇稅收占市區稅收總額的25%、樓宇經濟對市區GDP的貢獻率達15%以上。
(二)樓宇經濟改變了城市的發展方式。樓宇經濟集約利用了土地、空間、資本、人才、文化、產業等要素資源,共享了人才、信息、城市基礎設施等,降低了對城市道路等交通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的投入,以最小的投入獲取了最大的產出。如“四街四城”、五角場商圈和中山公園商圈等,使得上海的商業布局在空間分布上更加合理,區域商業中心、居住區商業特色功能區、商旅文化風情街等不同級別的商業設施使上海商業的各個層次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大連沙河口區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推進兩種方式,提出“中介服務專業大廈”概念,重點發展工程咨詢、會計審計、法律服務、廣告、房產咨詢、管理咨詢、科技中介等咨詢服務業,為星海灣金融商務區發展提供配套,延長金融商務區產業鏈條。
(三)樓宇經濟改變了城市的競爭模式。高端性、高集聚性決定了樓宇經濟是一種集約發展的經濟形態,它改變了以往城市之間靠資源、靠土地等獲得GDP的傳統的、粗放型的競爭模式,轉而依靠高端的產業、人才、技術、服務以及文化、品牌等軟實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如寧波江東區以浙江省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為契機,精心籌辦“2011中國國際物流節”、“2011寧波國際貨物貨代洽談會”等大型展會,著力促進物流產業發展轉型。沈陽和平區借助土地資源豐富、制造成本低的優勢,聯合六大集聚區構筑“總部——制造基地”合作鏈條,發展沿河經濟帶總部和樓宇經濟,著力培育新金融、文化創意、高新科技集聚的都市工業群。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樓宇經濟的優勢,改變著城市的競爭模式,構筑著城市競爭的“新藍海”。(作者:夏效鴻 杭州市政府研究室副處長、樓宇經濟研究學者)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西湖區樓宇經濟領跑杭州 樓宇吸金創新(09/12)
- ·4月杭州樓宇總部經濟及商業綜合體建設(04/30)
- ·借勢樓宇經濟 杭鋼云計算數據中心二期(03/05)
- ·2月杭州樓宇總部經濟以及商業綜合體建(02/28)
- ·1月杭州商業綜合體以及樓宇總部經濟建(01/29)
- ·12月杭州樓宇總部經濟以及商業綜合體動(01/04)
- ·11月杭州樓宇總部經濟及城區建設動態報(12/06)
- ·杭州翠苑街道樓宇經濟成為“效益高地”(08/23)
- ·7月杭州樓宇總部經濟及特色小鎮動態(08/06)
- ·翠苑街道領跑杭州西湖區樓宇經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