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商業地產模式融資在信托業悄然興起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2/25 13:40:26
以整體持有、改造再退出的新型商業地產模式融資,如今正悄然在信托業興起。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平安信托、外貿信托、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等公司紛紛加碼了此類商業地產項目。記者從平安信托獲悉,僅該公司在商業物業上的總投資規模就已經超過140億元,并形成全國性布局,涵蓋了寫字樓、商場、酒店公寓等各種商業物業類型。
從行業整體上看,商業地產信托單只產品的規模一般都在5億元以上,與開發商自建自持模式不同的是,專業投資機構通常以房地產基金形式,在一定期限內(5年~10年)持有商業物業,通過改造、重組,不斷改善項目的經營情況,提升租金收益,最后通過出售或上市等形式實現退出,為投資者獲取收益。實際上,商業地產投資追求的并非短期收益,而是需要長遠眼光,這已成業界共識。
來自凱德商用的經營數據就顯示,該公司旗下2008年~2009年期間所收購商場的凈租金收益率,直至2012年末才達至6%以上,顯示商業地產需要3年~4年甚或更長的經營期,才能步入成熟穩定的收益期。
據平安信托物業投資策略研究部人士表示,國內專業投資機構商業地產的投資策略,目前大都是通過對零售市場的預判配置投資,形成全國性的戰略布局,通過多地、多元化的物業組合,達至控制風險的目的。
在具體投資策略上,不同機構的表現不盡相同,選址、定位、經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如港資機構(例如恒隆、新鴻基)重點關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而凱德等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則青睞二、三線城市內具有資產改良潛力的物業。
不過,隨著國內大批商業地產項目的涌現,市場不乏供應飽和的擔憂情緒。但上述人士認為,隨著國內經濟及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需求亦持續上升,零售物業的吸納量不斷增加,特別是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的市場容量和深度不斷擴張,優質項目仍將獲得強勁的商戶租賃需求。
為了保持可持續發展態勢,目前商業地產開發商或投資機構也在通過積極的資產改良、調整舉措,形成差異化經營。即便是在穩定經營期內的項目也在順應市場趨勢的變化,每隔數年對項目進行品牌更新,如各地萬象城、萬達廣場、凱德MALL每年均有5%~20%的品牌調整。商業物業在調場期間,短期內可能造成空置率升高,經營數據稍欠,但若長期來看,調場是商業地產發展不可或缺的必經步驟。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證券時報
相關閱讀:
- ·遠洋集團上半年商業地產穩健突破 在營(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團十年磨一劍 打造商業地(08/23)
- ·港資頻頻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業綜合體新(08/19)
- ·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面臨集體突圍(08/07)
- ·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期(07/24)
- ·2019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發布 研判(07/17)
- ·郭增利談中國商業地產的缺失和短版(07/15)
- ·7月第一周杭州商業地產成交下降3成(07/10)
- ·商改租遇冷 商業地產困境凸顯(06/25)
- ·存量房市場,一二手聯動成房地產經紀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