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集體轉型購物中心 陷入過剩困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8/6 13:54:46
近幾年,傳統百貨業的發展并不如意,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運營成本不斷高企等壓力令眾多老牌百貨店在倒閉邊緣徘徊,或陷入惡性循環的促銷戰中難以自拔,或直接落得關門停業的慘狀。
在這些企業的轉型戰役中,購物中心無疑成為了一個重要出口。然而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架勢,或將令這些剛出泥沼的企業再度陷入另一場“過剩”的困境中。
行業疲軟
近年來,零售業,尤其百貨業的疲軟,已成為無可爭論的事實。
據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僅為8.3%。其中,中國連鎖百強企業的銷售額增長10.8%,門店數量增長為8%,是增幅最低的一年。
與之形成反差的則是,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31萬億元,同比增長67.5%;占社會零售總額的6.23%,較2011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
進入2013年,零售市場的頹勢并沒有得到扼制。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0.7%,增速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6月當月,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1.5%,增速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
此前由財富中文網發布的一份2013年中國500強排行榜顯示,僅有29家商業企業上榜,約占總數的6%,而其中卻有20個商家較去年相比名次下滑。
除此之外,擺在零售企業面前的另一大難題則是,盈利能力大不如前。2012年,零售企業的平均費用較2011年上漲8.3%,其中,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漲為主要推動因素。行業內普遍流傳的一個說法是,百貨行業目前的凈利潤平均水平僅有2%-3%,傳統百貨已步入微利增長時期,百貨業成為相對不被看好的產業。
“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者信心下滑、電商模式沖擊、消費習慣改變、成本不斷高企……這些都是零售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零售業資深人士陳剛指出,中國零售行業的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市場正走向空前激烈的競爭狀態,“坦白說,這已經不僅僅是眼下生存環境堪憂的問題了,未來2-3年,零售業恐將在低谷中徘徊。”
“百貨業這種業態在規模上雖然會變小,但還是不會消失的。因為消費者在某些商品的購買上還是有親身體驗的需求,比如服裝、珠寶、化妝品。”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指出,這意味著,百貨零售企業并非沒有生存空間,而是應該積極尋找更適應當前需求的發展空間。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不少零售企業開始轉型自持物業或者與地產商聯營合作,逐步向“零售+地產”的思路傾斜。一時間,購物中心等為傳統百貨零售企業提供大量商業發展空間的新興業態迅速崛起。
返回頂部- 責編:8002
- 瀏覽:
-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相關閱讀:
- ·郭增利談中國商業地產的缺失和短版(07/15)
- ·2019《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新鮮出爐(07/12)
- ·寧波120個購物中心誰人氣最高(07/05)
- ·杭州商業持續發力 今年近20個商業綜合(05/30)
- ·看看嘉興購物中心如何修煉中庭“吸金大(04/03)
- ·杭州拱墅區萬融城購物中心整裝待發 預(04/02)
- ·商業綜合體規模越來越大 人性化的“導(04/02)
- ·購物中心化,百貨的重要出路(03/27)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蘇寧收購萬達百貨 百貨業下半場何去何(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