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商業地產不可再頭腦發熱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1/9/20 11:10:30
一路高歌了幾年的商業地產估計快到需要歇會兒的時候了。有消息稱,銀監會近日向商業銀行警示商業地產的風險,要求對近期炒作升溫的商業房地產保持高度警覺,并加強對商業地產貸款的監測。各銀行尤其是非金融機構不得頭腦發熱,盲目增加信貸投入。這表明商業地產的風險已為政府重視,政策有可能轉向。
受畸高的利潤蠱惑,很多零售商都熱衷地產,有些甚至放棄了零售主業,如去年被家樂福收購的保龍倉以及今年出售給華潤萬家的洪客隆等,莫不如此,導致零售業開始“泛地產化”。因此,這不僅給地產商敲響了警鐘,也值得很多轉向商業地產或正準備進軍這一領域的零售商高度重視。
筆者在一年多前曾鼓勵零售商適當切入商業地產。但一些零售商忘了“適當”二字,開發商業地產主要目的是為了遠高于零售環節的利潤率。河北一家零售企業的老總就對筆者坦言,自從做了地產,就對零售再也提不起興趣了,因為零售太辛苦,利潤還低。
然而零售商只看到商業地產巨大的利潤誘惑,卻忘了自身立足市場的根本。這值得警惕。零售商必須堅守的一條原則是:商業地產首先是滿足自建自用的拓展需求,絕不能一味追求地產的利潤。
這是因為零售業始終是輕資產行業,很多企業現金流雖然充足,但自有資金并不多。而開發商業地產,以租賃費用為2000萬元左右的一家購物中心計算,自建需投入3億—5億元不等。很多零售商只能依靠壓占供應商賬期和通過銀行貸款解決資金需求,這無疑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會傷及自身。
事實上,由于大量開發商及其他各行各業的企業紛紛殺向商業地產,零售商在這一領域無論從資金、人才、管理還是其他方面均已不具備優勢。而且,商業地產的風險已經明顯加大。以北京為例,據統計,截至目前北京商業地產存量面積959萬平方米,就算按較快的銷售速度計算,也至少需要28個月才能消化完,而這其中占用的資金高達2296億元。石家莊、上海、廣州等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一問題。
此外,有專家預計,未來一兩年內,很多商業地產項目將陸續出現問題。3年左右,會有一批項目倒閉。筆者的判斷是,商業地產供過于求的苗頭已經出現。零售商必須更加謹慎,避免頭腦發熱和盲目決策,切忌在一哄而上的熱潮下進行非理性的商業地產開發。
返回頂部- 責編:8044
- 瀏覽:
-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相關閱讀:
- ·遠洋集團上半年商業地產穩健突破 在營(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團十年磨一劍 打造商業地(08/23)
- ·港資頻頻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業綜合體新(08/19)
- ·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面臨集體突圍(08/07)
- ·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期(07/24)
- ·2019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發布 研判(07/17)
- ·郭增利談中國商業地產的缺失和短版(07/15)
- ·7月第一周杭州商業地產成交下降3成(07/10)
- ·商改租遇冷 商業地產困境凸顯(06/25)
- ·存量房市場,一二手聯動成房地產經紀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