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并預測2012年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趨勢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6/11 15:47:16
今年三月份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集聚業內及相關政府部門人士,共同回顧總結2011年中國商業地產發展歷程,展望并預測2012年行業發展趨勢。
調控政策邏輯與市場取向
此輪房地產調控已持續兩年時間,收獲了一些成果。兩年間出臺的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之間有沒有邏輯性?被稱為“政策市”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的政策走向、趨勢又將如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關于房地產調控政策,大家疑惑,房地產政策年年出,到現在還在堅持調控,看不懂調控政策,有沒有其內在邏輯?我個人認為,從研究政策的角度,從決策的角度來看,實際是有邏輯的。
當前房地產調控是從2010年國十條開始持續到現在,目前政策持續了將近兩年。這一輪調控政策國務院領導一直堅持不動搖,這個不動搖指的是什么?就是抓住了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兩手一起抓,一手控制投資和投機性需求,控制房價上漲,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總理也說現在調控成果剛剛顯現,要控制調控成果;另外是大力建設保障性住房,滿足市場剛性需求,發展市場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房、住得上房,在市場不能滿足的時候,要通過保障房來加以彌補。
這樣的調控政策和2010年調控政策有什么區別?我個人認為發生了一個轉變,要更加強調房地產業的社會功能。回顧一下住房制度改革,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之后,房地產業在市場力量驅動下得到快速發展,從2003年開始出現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2003年到2007年,這五年應該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非常快的五年,也是城鎮化居民收入提高最快的五年。但這五年里調控調了半天,房價越調越漲,主要一個原因是供給不足。
為什么供給不足?2005年出兩個國八條,2006年出了國六條,文件名字都是要穩定房價,但具體措施沒有一條提出增加供給。所有控制房價穩定的措施主要是調結構。如果不能夠供給,在需求大幅度上升的前提下,房價上漲就難以遏制。2010年之前,所有房地產調控政策更加看重房地產業的經濟功能。
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去年末是5.6%,已經超過了5%,經濟學的意義上是支柱產業,它對經濟增長貢獻大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不能夠再繼續強調房地產業的經濟功能。
政策出現一個轉向,客觀上更強調房地產業的社會功能。房地產是一個資產,不是一般的消費品,這個資產和其他資產有很大不同,在于它既有資產屬性,又有使用屬性,所以房地產調控政策抑制投機,滿足剛性需求,主要是使產業更多強調社會功能,提供居住需求這種產品,而不是提供投資品,不是培育成投資者炒房的產業。
房地產政策調控現在和過去相比有一個重要轉向,就是從注重產業的經濟功能開始轉向社會功能。
怎么轉向社會功能,怎么滿足人們以居住為需求居住福祉呢?政策目標非常明確,現在有一個說法,住房制度沒有頂層設計,我是不贊成的,住房制度是有頂層設計的,就是住有所居,居者有其屋。過去大家都在考慮中國到底怎么解決住房問題,就是居者有其屋?政策上又鼓勵買房子,但是又說租房子,到底怎么解決住房問題好像政策不太清晰。但是2007年十七大明確提出,要促進廣大居民實現住有所居,住有所居的含義是什么?就是通過租賃和購買兩種方式解決居住問題,購買已經非常普遍了,下一步要大力發展租賃市場。
發展租賃市場有一個問題,現在限購,不讓大家買多套房,租賃市場怎么發展?我個人認為,發展租賃市場要做好兩個文章,一是要挖掘現在住房的存量資源。我們看到過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城鎮常住人口2100萬左右,大量城鎮化過程,農民到城市來居住。大家不要忽視一個問題,伴隨著農民變成市民的過程,還有大量的中小城市的市民到大中城市居住、工作的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這個規模依然非常龐大。有很多人在中小城市是有房子的,他到北京、上海這些城市買不起房子怎么辦?他去租房,但是他們的房子在中小城市就閑置了。從過去住房制度改革到現在,中國的新建住房大概是80多億平方米,我們已經提供了大量住房,有一些住房客觀上是閑置的。如何促進存量資源有效投放租賃市場?這些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另外,中國這么大的住房需求,我們缺乏住房的品種,是由企業提供租賃式的住宅小區,我們現在沒有,也需要研究政策如何進行支持,當然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也提供一些補充。所以政策目標實現住有所居,實現租買并舉。
社會上總有一部分人既租不起,也買不起,怎么辦?對頂層設計的配套制度建設,是我們下一步關鍵,如何落實頂層設計,實行配套制度建設,是非常關鍵的。就是以市場配置資源作為主渠道,與政府保障相結合,實現居住需求的全覆蓋。
解決中國住房問題,主要是靠市場,通過市場來滿足豐富多樣的居住需求。政府的保障主要定位兩種,第一種是托底性的保障,有一部分家庭一輩子可能都是低收入者,就業技能比較差;第二是暫時性的、過渡性的保障,年輕人一段時間收入低,工作不穩定,渡過一段時間以后,有了工作經驗,收入提高了以后就離開保障。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實現居住需求的全面覆蓋,市場為主渠道。我認為今后房地產市場發展,特別是住房市場的發展仍然有巨大空間,而不是減少。
實現市場主渠道和政府保障相結合全覆蓋政策配套落實,有許多工作要做,涉及到長效機制的建設。從房地產業本身來看它的政策調整有很多內容,過去十年整個房地產市場擴張了十倍,增長速度非常快,但是適合房地產市場發展規律的相關制度建設是滯后的,市場跑快了,我們的規劃制度卻滯后了。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聯商網
相關閱讀:
- ·為什么還須加強房地產調控?(10/10)
- ·遠洋集團上半年商業地產穩健突破 在營(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團十年磨一劍 打造商業地(08/23)
- ·金融調控加碼 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08/20)
- ·港資頻頻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業綜合體新(08/19)
- ·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面臨集體突圍(08/07)
- ·下半年一二線城市房地產調控或將加碼(08/01)
- ·中央政治局定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07/31)
- ·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期(07/24)
- ·2019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發布 研判(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