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并預測2012年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趨勢(2)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6/11 15:47:16
除土地問題以外,還有房地產金融,到現在為止,房地產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有多少?特別是商業地產金融支持品種有沒有?世界各個國家都有針對政策性住房的金融制度,中國有嗎?這些都需要研究,我們還遠遠沒有發揮稅收的作用。
除房地產自身相關政策之外,影響房地產業發展還有背后的一些問題需要調整,否則房地產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也很難做到。就是產業配置合理、工業資源配置的優化,以及城市均衡發展。目前為止,中國城市人口6.7億人,現在有600多個城市,中國大城市發展的空間還非常多,要培育更多的大城市的成長,讓更多的城市能夠分享更好的公共資源,能夠得到更優化的資源配置,包括行政資源的配置,公共資源水平不要差距這么大,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到這些城市去就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德國是世界上房價最穩定國家,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到現在,房價幾乎沒有怎么漲。德國8200萬人口,有2000多個城市,城市發展均衡,所以德國的房地產市場除了有非常嚴格的市場管制制度,有非常發達的住房金融制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城市發展的相對均衡,人們在任何一個城市居住、生活、工作所得到的機會差不多,人們不需要都到大城市中去。所以今后我們城市的發展更重要的還是調整城市發展結構,發展更多的大城市,提供就業機會多、發展潛力好、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城市的成長,長期持久地推動房地產業的發展。
隨著房地產調控持續,現在政策重點轉向,行業整合已經開始出現,必將持續發展,這將對房地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機會。怎么看商業地產的發展前景?就一句話,機會很大,風險也很大。
核心競爭優勢:擁有超強的資本管理能力、租戶網絡及管理、運營管理
凱德商用在全亞洲都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商業地產公司,多年來一直深耕中國市場,在面臨中國持續而又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凱德又是怎么樣進行戰略投資決策的?
凱德商用中國總裁駱偉漢:凱德商用亞洲是最大的上市購物中心,2009年底在新加坡上市,去年在香港第二次上市。現在我們主要做的物業是綜合多功能的獨特服務中心業務模式,現在物業在五個國家,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和日本,總共在51個城市里有97家商場。
在國內,2003年開發上海來福士后,陸續在中國各地開發了一些項目,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包括上海來福士、北京來福士等等。去年客流量和租戶在這五個國家都有非常明顯的漲幅,尤其在中國。現在承租率高達97.4%,客流量也增長7.5%,租戶銷售額也增長了13.2%。在中國35個城市里有56個項目,這56個項目當中有42個項目已經開業,總面積大概是568萬。
為什么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最近五年來發展增長率還是最強的。人均購物消費在中國還是非常低,這也代表了成長潛能非常高。即到發達國家的消費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組織型零售行業主要從商務中心和百貨來組織零售行業,在國內來看也有很大空間。新加坡已經達到65%,中國只是20%,所以接下來還有很多購物中心的需求。
從消費跟GDP增長的角度看,中國非常大的市場,我們在中國有很大的希望。城市化有4.8%-5%的成長率,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市場。人均收入的增長也非常高,將會更好地刺激消費。接下來四年能夠進入銷售行業、進入商業房地產行業也具有很大吸引力。
正因為有那么大的市場,我們去年開了三個購物中心,包括上海凱德龍之夢,北京精品購物中心。今年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一年,2012年我們將開七個項目,包括北京太陽宮項目將在年中開業,還有山東日照、東北哈爾濱,也會開兩個來福士項目,包括寧波和成都,年底在西安也會開兩個項目。
凱德商用如何能夠在這個行業取得優勢?我們的業務模式是比較獨特的,從政府手上拍地或者從開發商手上買下購物中心,或者把已開業的項目買下來。我們可以自己去投資開發建立購物中心,也可以自己去經營管理購物中心,資產的管理和資金的管理都是我們自己公司管理,所以從整個價值鏈來看都能夠在各方面操作。尤其是資本管理這方面,對于管理商場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在這方面有獨特優勢,因為我們有多元化的投資能力,還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我們利用私募基金和信托基金能夠持有這些項目,當然也有傳統的銀行貸款。在新加坡和香港上市以后,也比較容易從資本市場獲得一些股權融資或是債權融資,對我們來說有一個很好的資本管理能力。
租戶網絡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優勢。現在國內有5000多個租約,代表的4000多個不同品牌業態,每開一個商場,租戶都跟著我們去,打造一個更好的購物中心。我們本身是不做零售業的,所以對不同的商家都一視同仁。無論是餐飲,還是服裝,都有很多的品牌在我們的商場里。
怎么拉動客流呢?市場推廣活動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經驗,也能夠融入在五個國家內不同商場的經驗,做出更多的活動。
租戶進入商場后,我們也給他們增值。如何把他們的設計做得更好,能夠做出比較獨特的門店,更好地吸引顧客,這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優勢。物業管理方面無論是環保、安全、培訓,都達到了國際標準。
對于凱德商用說,要繼續在中國發展,必須具備三大能力,第一是資本管理,第二是租戶的網絡和管理,第三是運營管理。
商業地產不確定性與風險控制
只選城市中最好地段是其一直的投資思路,每個項目都成為一件公共藝術是其追求的目標。認為地點和設計師是房地產“基因”的恒隆地產總裁陳啟宗,又是怎樣把握商業地產市場不確定性和控制風險的?
香港恒隆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宗:討論商業房地產不確定性和風險控制,首先要把定義搞清楚,到底商業房地產是怎么回事?作為商業房地產商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是為何,第二是如何。
為什么要做商業房地產?我個人觀察,中國內地真正以商業房地產為主的發展商不太多,主要還是以住房為主,但在住房領域開發一段時間之后,發現有幾個大問題,第一,市場波動很大;第二,盈利很可能不穩定;第三,政府的參與可能會越來越多。政府參與又從兩方面說,第一是調控。第二是政府甚至會直接參與,就像去年出臺的在五年之內建3600萬套保障房,第一年就要開工一千萬套,我聽了這個數字大吃一驚。我翻了一下記錄,2010年全國商品住房大概是930萬套。去年政府根據溫總理說的要開工保障房是1000萬套,也就是說比前一年所有商品住房的總量還要大,你要是住房發展商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我的餅小了很多,所以不少房地產商會向商業房地產挪移。
他們沒想到,住房開發跟商業房地產開發是不同的領域。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住房房地產是一個量的較量,必須做大、做多;住房房地產也是一個速度的較量,必須蓋得快,能夠快快進到市場,特別是你要貸很多款,資金流轉需要回籠時就需要快,所以住房開發是量的較量,是速度的較量。
但商業房地產是絕對不可以用量和速度來衡量的,否則,都是水平不夠的。有些房地產商說一年要蓋12個商場甚至18個商場!難怪他蓋出來的都是垃圾,好東西是不可能那么快就蓋出來的,所以“如何”是個大問題。
住房蓋了是要賣的,商業房地產基本是不可以賣的,要賣只能整棟的賣,不可以分層賣。但我也知道,中國的房地產整個領域還處于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也就是商場切開一層一層或是一個單位一個單位進行出售,這會破壞整個商業房地產領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做房地產開發還要有文化的理念,你那么快地蓋,蓋了又賣掉,不可能有文化的理念。只有那些慢慢蓋,蓋起來以后不賣,自己擁有,才會真正有文化的理念注入到你產品里。
我多次跟人說,恒隆的產品每一個都是公共的藝術。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先生曾經跟我說了一句話,他說每天上班都看到你的恒隆廣場,就很舒服。
可惜的是在國家大發展的過程里,很多垃圾大樓被蓋起以后,在視覺上污染了大家。我住20樓,早上把窗簾打開一看,對不起,都是垃圾,沒有給我半點文化的培養,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事。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聯商網
相關閱讀:
- ·為什么還須加強房地產調控?(10/10)
- ·遠洋集團上半年商業地產穩健突破 在營(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團十年磨一劍 打造商業地(08/23)
- ·金融調控加碼 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08/20)
- ·港資頻頻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業綜合體新(08/19)
- ·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面臨集體突圍(08/07)
- ·下半年一二線城市房地產調控或將加碼(08/01)
- ·中央政治局定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07/31)
- ·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期(07/24)
- ·2019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發布 研判(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