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國際金融城隱藏“空城”風險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8/30 14:18:37
在廣州國際金融城近日上演的土地盛宴中,4家廣州本土金融機構分別競得金融城4幅商業地塊,土地成交總價近57億元,其中一宗地塊更是創出金融城樓面地價新高。
然而,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場土地盛宴背后隱藏著金融城“空城”的風險。在參與競拍的本土金融機構看來,此次拍出的土地價格已超出其心理價位。如果不是一系列限制條件將房企排除在外,恐怕此次競拍將重演今年首次出讓時的房企盛宴。而廣州相對薄弱的金融背景,又使得金融城缺乏對國際金融機構的吸引力。
參與此次拍地的平安不動產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政府在金融城的規劃中,必須更多地考慮金融企業的需求和資金實力,在地塊價格以及稅收政策、補貼政策方面需要做出更多的讓步。”
拿地難敵房企
廣州國際金融城此次推出的4宗商業地塊起拍價為45億,最終以57億成交,溢價約26%。與金融城首批地塊出讓時,一日收金近130億的盛況相比稍顯遜色。
“競標過程冷熱不均,最后的整體結果與政府事前的設想有一定距離。”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人士向記者表示,這與金融機構自身的條件密切相關,而最終能夠順利成交,也是這些機構與政府的一場“交易”。
此次出讓中,廣東南粵銀行以18.21億奪下當天出讓的第一宗地塊,樓面地價達到19078元/平方米,創下國際金融城新高。而廣州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體以14.08億元競得的另一宗地塊的樓面單價為18723元/平方米。由深圳平安不動產和新華人壽競得的兩宗塊溢價則處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據記者向參與競拍的金融企業了解,金融城目前的土地價位已超出金融機構的心理價位。
廣東一家貴金屬交易企業人士表示,外界一直認為金融機構“不差錢”,然而要動用大筆資金購置不動產,多數金融機構不僅“囊中羞澀”,還受到相關管理政策的限制。
以習慣大手筆投資不動產的平安不動產為例,此番在國際金融城競得的地塊溢價并不高。上述該公司一名知情人士透露,金融企業進駐金融城并不是為了建房、開發房地產項目。因此,政府目前對土地價格的定位,對于金融企業來說顯然過高。
事實上,今年2月,國際金融城首批地塊出讓時,就曾出現金融企業不敵房企,無法進駐金融城的尷尬局面。業內也曾擔心,金融城最后可能會淪為房企的戰場。
此次,新華人壽在沒有競爭對手的“零舉牌”情況下,以網上競價13.51億元競得地塊,溢價僅2000萬元。記者從該公司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零舉牌”是預料之內的情況,這與新華保險去年年底與廣州市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相關。廣州市政府在協議中表示將積極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并給新華保險后援服務中心建設、投資性不動產項目提供選址、規劃、建設等方面提供支持。
上述知情人士稱,雖然新華人壽去年全年業績稍有提升,然而,在整體大環境的影響下,經營壓力大,分公司并不能輕易動用超過13億元購置物業。
金融機構引入難題
記者了解到,由于金融企業對金融城的“保留”,使廣州市政府引入金融機構進駐的過程并不順利。
據悉,金融城此番推出的4宗土地按計劃本應在本月初推出,結果保證金繳納與拍賣的時間都有所推遲。4宗土地的保證金繳納由7月18日延長至8月7日,掛牌出讓現場競價及成交日期也由8月6日延長至8月26日。
此外,政府還調整了此次土地出讓的準入門檻,使房企無緣競拍。按規定,經廣州市政府認定的必要且重要的金融相關企業,包括金融企業與金融市場交易機構,以及金融設備制造企業、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生產與交易類企業,才能夠進場拿地。
對于政府來說,國際金融城的發展是市政府“不容有失的重頭戲”,要兼顧土地出讓金創收以及產業經濟發展兩個方面。上述政府人士分析,政府劃出一個新區組建國際金融城,要保證土地創收不失利,就必須跟房地產發展結合起來。然而,又不能只發展房地產,需要吸引金融機構將其總部設在金融城。
合富輝煌首席分析師黎文江表示,國際金融城先引鳳凰再筑巢的做法,比先筑巢再引鳳凰要科學,一定程度上避免房企在建設時由于不知道誰是最終使用者而出現后續問題。
不過,現在看來,新區“先引鳳凰再筑巢”的效果并不理想,廣州金融力量單薄成為政府眼前的難題。早有業內人士提出,國際金融城所背靠的廣州金融背景薄弱,須防止空城危機。
早年曾有部分跨國金融機構將總部或業務中心設在廣州,最后以遷址收場。而與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廣州的金融機構以本土機構為主,且中小型機構居多,缺乏大型的國際化金融企業。
熱捧此次土地出讓的三家機構廣東南粵銀行以及廣州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均與廣州市政府關聯甚大。廣東南粵銀行前身為湛江市商業銀行,廣州分行是該行的第一家異地分行。而廣州國際控股網站則為廣州整合市屬金融資源的平臺,控股廣州銀行和萬聯證券。
此外,國際金融城還需要面臨競爭對手的爭奪,廣州另一CBD區域珠江新城地理位置離國際金融城并不遠,且開發多年,已經吸納了多家金融機構。
“從近幾次參與競拍國際金融城地塊的金融企業來看,主要以本土的企業為主,而缺乏國際化金融公司的身影。因此,國際金融城對于金融機構的吸引力受到質疑。”上述知情人士稱。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閱讀:
- ·互聯網金融企業遇人才荒 風控總監30萬(05/12)
- ·廣州CBD豪華酒店供應井噴 或加劇入住率(02/18)
- ·把杭州建設成全國互聯網金融中心(02/13)
- ·廣州天河CBD今年新增三棟億元樓宇(10/31)
- ·廣州國際金融城5幅商業地塊掛牌出讓(05/07)
- ·廣州紅專廠創意園將拆 文創園生存凸顯(04/07)
- ·廣州國際金融城超高層建筑“減高”(01/09)
- ·廣州新中軸線寫字樓突起 售價上漲(12/16)
- ·廣州寫字樓租金預計上漲13.3%(12/15)
- ·杭州市金融服務業監測企業調研分析報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