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泡沫浮現?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3/25 11:16:39
近些年,商業地產的開發正在成為地產市場新興力量,并且迅速延伸至更為廣泛的三四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既不限購也不限貸,成為開發商選擇的熱土。”諸如此類的評論在業內不絕于耳。
三四線城市無疑是一塊誘惑極大的“蛋糕”。萬達集團、娃哈哈商業地產、新世界百貨等紛紛下沉三四線城市,尋求突破。而跨國服裝品牌進入三四線城市也已是大勢所趨。
然而,三四線城市的商業發展真能如想象中的順風順水嗎?
截至3月19日,11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發布2013年年報,32家發布業績快報。在公布年報的企業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增長的企業為7家,占比約60%。已發布業績快報的32家企業中,有15家凈利潤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11家已公布年報紡織服裝類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232.86億元,實現凈利潤13.46億元。
營業收入方面,紅豆股份、嘉麟杰、華斯股份3家公司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紅豆股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9%,不過公司房地產業務占比超過5成,并成為主要利潤來源。
凈利潤方面,華孚色紡、紅豆股份、美欣達和嘉麟杰4家企業同比增加50%以上。森馬服飾和華孚色紡分別以9億元和2億元的利潤總額,拋下眾多“小伙伴”一路絕塵而去。
2013年,森馬服飾休閑服營業收入下降,但童裝業務同比增長19.90%,已占主營業務收入三成左右。主營中高端戶外產品的嘉麟杰則實現超預期的業績增長。
兩家虧損企業均來自于棉紡行業。其中華芳紡織虧損3251萬元,同比下降312%。德棉股份虧損6043萬元,同比下降1289.2%。對于虧損原因,這兩家企業均表示,國內外棉價倒掛、各項成本上漲和國際市場復蘇不穩定,導致出現巨額虧損。
公告顯示,華芳紡織將被嘉化能源借殼,從而退出棉紡行業。而德棉股份計劃通過向大股東定向增發募集流動資金,引入新興業務尋找新的贏利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棉紡織龍頭魯泰A和聯發股份在2013年都有不錯的表現,兩家企業2014年產能有望持續擴充。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虧損企業逐漸退出,棉紡行業集中度預計將顯著提升。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休閑服和家紡類產品去庫存走向尾聲,預計相關企業2014年業績可望觸底回升。隨著棉花直補政策的推出,內外棉價倒掛的局面有望緩解。這從長遠來看將有利于棉紡行業,但預計消化國儲棉尚需時日,棉紡行業仍將處于調整期。
相關人士表示,品牌服裝依靠開店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市場細分化和渠道多元化是未來發展方向。產業鏈上游的紡織制造龍頭企業及中下游兼具互聯網和零售基因的品牌渠道商蘊藏發展潛力,傳統中游品牌商的調整與轉型趨勢仍將繼續。服裝家紡作為網購第一大品類,5年后有望實現40%線上銷售比例。伴隨網絡購物興起,未來行業重構是大勢所趨。嘉麟杰2014年擬通過手游等新興載體來推廣自己的戶外運動服裝品牌。探路者則通過收購綠野平臺發展電商,希望通過觸網來打造全國性戶外門戶龍頭。
紡織服裝上市公司
近半數利潤增長
外表看起來很美
楚風由于工作原因已經有幾年沒有回老家了,他的老家是位于蘇北的徐州。帶著從北京回來的優越感,楚風本想跟幾個好哥們炫耀下,這幾年穿過多少品牌服裝,逛過多少高檔商場,他還特意穿了一件國際品牌的外套去參加聚會。不過到了聚會現場,他發現大家的衣服基本都屬于國外的品牌。
這不由得讓楚風回憶起離開家鄉剛去北京的時候,最流行的美特斯邦威、森馬的服飾,當時這類衣服在徐州很受歡迎,因為普遍處于幾十元起步價的階段,容易被年均收入2萬元左右的徐州人接受。但是過了短短幾年時間,這些店面的生存狀態卻大不如前。
“要不就買件更好的,要不就去網上淘點便宜貨。”朋友如是說。在楚風看來,改變徐州消費習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購物環境的改變。
在楚風遠赴北京之前,徐州的商場屈指可數,并且大部分是傳統的百貨業態,購物中心少之又少。但這次回來之后,楚風看到一站式購物中心正在逐漸受到歡迎,而老式傳統的商場正經歷轉型之痛。以往很知名的老商場身影漸漸淡去,但是類似某某購物中心、某某廣場逐漸成為主流。
不難發現,類似萬達廣場這樣的全國性質的商業巨頭開始搶灘徐州,商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據了解,在2013年底開業的徐州云龍萬達廣場中,有約80%的品牌首次入駐徐州,包括國際快時尚H&M、UNIQLO等上百個國內外品牌。
是的,在幾年前,徐州還很少有人了解商業地產這一概念,而今天,徐州商業地產已經發展十分迅猛,越來越多的知名地產企業把目光聚焦在徐州這片熱土:東區的云龍萬達廣場、月星環球商業廣場、金龍湖國際風情小鎮、泰隆商業街、世茂廣場,高鐵板塊的高鐵時代廣場、歐蓓莎國際商城,新城區的中茵廣場,西區的華廈廣場、銅山新區的圣羅蘭廣場,更不用說中心區的榮盛商業廣場、蘇寧廣場、雨潤城等項目了。
遍地開花或成海市蜃樓
各大商業集團對徐州或者說是三四線城市無疑是青睞的,用楚風的話來總結就是“京城里有的咱們這兒都有”。近日,步步高商業董事長王填便表示:“高歌猛進是今年全年的主旋律,在新增的40余家門店中,大部分都會出現在縣級城市,因為消費者在下沉,所以渠道也必須繼續下沉。”
但是,楚風在高興之余也同時也察覺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商場內過高的空置率。
近些年,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迅速發展。但是,眾所周知,一個商場的建立從最初的項目選址,到后期的招商過程,以及后期的物業運營都很關鍵,其中一個環節處理不好,都會影響后面的進程。在很多三四線城市,許多開發商都是在并不具備綜合體開發經驗的情況下進入市場。所以,接踵而至的招商難、銷售難、開業難、經營難開始密集困擾著各地的商業地產項目。
“商場里很多國際奢侈品品牌并沒有真正開業,只是在店內張貼出海報而已。”楚風感嘆,“匆匆經過看還可以,細看之后就發現大牌們對三四線城市還是很謹慎的。”
事實上,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奢侈品快速深入三四線城市有可能會丟掉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的人面對三四線城市具有優越感,在三四線城市或其消費者中取得成功會影響品牌在一線城市的接受程度。而如果品牌一味專注規模、忽視創新,那么他們最終將會顯得檔次較低而丟失一線城市。
顯然,三四線城市的商業運作如若照搬一線城市模式會出現運營危機。
大眾品牌的寵兒
不過除去奢侈品品牌,不少定位面向大眾的國際品牌表示出對三四線城市濃厚的興趣,日前,ZARA中國執行總裁艾偉民在接受采訪時便表示,ZARA有向三四線城市進軍的意向。“目前來講,在中國已經有超過50個城市有我們的門店。對于三四線城市,其發展和消費者對時尚的追求和一線城市相同,如果當地有一個很好的選址,且消費者也有需求的話,會在三四線城市開設門店。”
據adidas“通向2015之路”戰略透露,其計劃在2015年到達1400個國內低線城市。目前,阿迪達斯在超過900個國內低線城市運營店面。
另外,在中國廣闊的三四線市場上還有著許許多多屬于這個市場的“名牌”,它們幾乎不在一二線城市露面,但它們卻仍然可以健康地生存。“這幾年出現了很多模仿國際快時尚風格的小品牌,價格更便宜,發展的還都不錯。”這個現象讓楚風印象深刻。
事實證明,在三四線市場,終端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品牌載體,承載著更多的角色與職責,而不僅僅是售賣。換句話說,如果入駐知名的商場,即便這些國內快時尚品牌服裝并不知名,也仍然能夠輕易贏得眾多消費者的光顧。
“國內快時尚品牌很適應三四線城市發展的節奏,好奇當國際大眾品牌全面進軍三四線城市,會出現兩虎相爭的情況嗎?究竟會鹿死誰手呢?”楚風帶著疑問坐上了返京的列車。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天天商報
相關閱讀:
- ·遠洋集團上半年商業地產穩健突破 在營(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團十年磨一劍 打造商業地(08/23)
- ·港資頻頻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業綜合體新(08/19)
- ·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面臨集體突圍(08/07)
- ·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期(07/24)
- ·2019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發布 研判(07/17)
- ·郭增利談中國商業地產的缺失和短版(07/15)
- ·7月第一周杭州商業地產成交下降3成(07/10)
- ·商改租遇冷 商業地產困境凸顯(06/25)
- ·存量房市場,一二手聯動成房地產經紀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