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優質零售物業的空置率僅為1.7% 排名全國最后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7/16 8:42:26
電商業的崛起以及迅猛發展,外加大環境背景下的疲軟經濟,使得傳統的零售業受到很大的沖擊。這種趨勢,在很多購物場所連年下滑的營業額指數中可以得到直觀佐證。然而,是不是說,在電商業的全面沖擊之下,傳統的零售業已無任何的還手之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世邦魏理仕昨天發布的有關零售業的調查報告,至少在杭州這個市場,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市中心的優質商鋪,仍是一鋪難求的局面,而且租金連年上漲。在大數據支撐下的杭州零售業市場,仍有長足的發展空間。
應該說,世邦魏理仕的這個調查報告,與我們的日常感受大相徑庭,而在此之前,杭州市政府就剛剛出臺有關在城東、城北暫停商業綜合體布局的規定。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兩者間如此反差的結果呈現。世邦魏理仕方面給出的答案是:杭州可能不缺乏商業綜合體,但杭州一定缺乏優質的商業綜合體。在統計學中,供應與有效供應是兩個概念。那些低能級的,不符合市場需求的綜合體,終究是要被調整的。而那些優質的綜合體,一定是欠缺的。這個欠缺,從節假日萬象城找不到一個車位的火爆中可以得到印證,也可以從傳統百貨業持續下滑,而區域性優質綜合體的營業額卻連番上漲中得到印證。
在世邦魏理仕看來,杭州的購買力與杭州目前優質商業綜合體有效供量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對等。而這,與一系列國內城市的對比中可以得到印證。在全國主要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中,杭州以39310元的收入,排名國內各主要城市的第7名;以24833元的人均消費排名第8。在世邦魏理仕看來,杭州是一個在二線城市中兼具領先消費能力和較大消費容量的市場,眾多的國際品牌對杭州的關注度在二線城市中首屈一指,以目前最為市場接納的國際快時尚品牌(優衣庫、ZARA、H&M等)在國內市場的滲透力為例,杭州的平均值為0.40,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武漢、成都等城市,但這些品牌在杭州的開店數量僅位居中游。
看中杭州人的消費能力,包括國際快時尚品牌的眾多品牌,事實上都有著強烈的在杭州開店,或增加門店的需求,但杭州目前優質商業綜合體的供量卻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在全國各主要城市優質零售物業的存量中,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杭州以100萬平方米的量排名最后,排名靠前的北京、上海、沈陽、成都等城市的存量,都在450萬平方米以上。而把眼光放遠點,即便到2016年,杭州的優質零售物業的存量,也不到200萬平方米,排名仍然偏后。
與此同時,全國主要城市10萬平方米以上的零售項目個數排名表上,截至今年二季度,杭州以2個項目排名所有城市倒數第二,僅高于1個項目的南京,遠落后于北京的19個、沈陽的18個、上海的16個和武漢、成都的12個,甚至不及寧波的5個。即便到2016年底,杭州也僅以6個10萬平方米的零售物業,排名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倒數第三,而那時,上海已有31個,成都甚至超越北京,達到28個,沈陽和武漢各有23個和21個,寧波也有8個。
供應量的偏少,使得杭州的優質零售物業,長期處于一種一鋪難求的局面,長年的優質零售物業的空置率處于1.1%左右,今年第二季度,因為湖濱銀泰和萬象城有少量店鋪空出調整,這個季度的空置率才略微上升0.6%,達到1.7%。而就是這個升高了的空置率,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中,仍排名最后。像無錫和沈陽,空置率都接近20%,北京、深圳和南京等,都在10%左右。
正是這種供應與需求的不平衡性,直接導致一個后果,那就是杭州優質零售物業的租金一直在漲,截至第二季度,杭州的租金報價為37.2元/天/平方米,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僅低于上海、北京和廣州,甚至高于經濟總量遠在自己之上的深圳。而在過去三年中,杭州也以20.9%的累計實際增長率,排名全國各主要城市的第3名,僅次于北京和蘇州,甚至高于上海。這也是為什么,一邊是眾多品牌削尖腦袋要來杭州布局,一邊又高喊“真貴”的原因所在。
根據這份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報告,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同時又有著良好的運營團隊,以杭州的消費能力,杭州的優質零售物業,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有長足的空間。正像一些朋友所說的那樣,如果有機會去逛過上海的IFC、APM等商業綜合體,再來逛杭州的商業綜合體,有種索然寡味的感覺,而這就是差距。而在另一些零售業人士看來,零售業目前在電商面前如此不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并沒有做好體驗感,或者說,自己的品牌與檔次都還不夠,以至于在相對低端的消費層級,被電商徹底蠶食。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缺乏優質綜合體 零售業有長足發展(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