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靈溪專業市場:從“聚集”到“聚變”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8/27 14:48:35
說起蒼南縣靈溪鎮,不能不提到創造“無中生有”奇跡的商貿服務業。遍布全鎮的大大小小專業市場,輻射全國24個省市,開啟了靈溪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并逐步樹立起其浙閩省際貿易中心的重要地位。2013年,蒼南縣銷售額超30億元的專業市場有4家,其中靈溪就獨占3席。
成績固然令人驕傲,但前進的腳步卻不曾因此停滯。面對新的形勢、新的競爭、新的商機,靈溪將專業市場發展的方向,從傳統的“聚集”轉向更高層次的“聚變”,全力打造浙南閩東北最具活力的商貿城市。
看,從蒼南浙閩省際專業市場群的規劃圖紙,到街頭巷尾緊鑼密鼓建設中的工地,靈溪專業市場的廣闊前景,已經徐徐展開……
“無中生有”寫傳奇
因時而變謀轉型
自古以來,靈溪便是浙閩交通的咽喉之地,且經商風氣濃厚,商貿經濟成為了該鎮發展的搖籃,專業市場的雛形最早可追溯到西晉時期。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家庭工業的興盛和供銷大軍的活躍,頭腦活絡、勤勞肯干的靈溪人更是不囿于本地有限的產品和硬件,把經營觸角伸到全縣乃至全國,將各地的產業資源和銷售市場對接起來,在自家門口搭起了一座座通達四海貿易的“橋梁”,專業市場由此大量涌現,譜寫了諸多“無中生有”的傳奇故事:靈溪沒有碼頭,浙福邊貿水產城卻躋身于全國十大水產批發市場行列;本地不產藥材,浙閩農貿綜合市場卻被授予“中國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集散中心”稱號……
1992年,靈溪提出“商貿興鎮”戰略,此后,通過擴建、撤并、轉制、控制等手段,將民間自發形成的各個專業市場逐步納入有序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引導其邁向成熟化、專業化。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漫步于靈溪城區,可謂是“無鋪不成街、無街不成市”,這個面積并不廣大的半山區小鎮竟能迸發出如此巨大的商貿活力,令人不得不嘆服。據統計,全鎮現擁有各類專業市場20多個,涉及副食品、水產、藥材、家居、汽車貿易、糧食等多個領域,年銷售額一百多億元。
然而,再輝煌的傳奇,也不可能一成不變,靈溪的專業市場同樣如此。市場基本以傳統業態為主,“現場、現金、現貨”仍為主要交易方式,電子商務、商品展示、合同交易等現代交易方式仍處于初級階段;一些日益壯大的市場面臨建筑老舊擁擠、發展空間不足等瓶頸,亟待擴容升級;一些市場仍處于自發分散狀態,關聯度不高,缺乏先進管理理念、手段以及專業人才,迫切需要整合和提升;希望政府“有形之手”加大支持的呼聲越來越高,倉儲物流、商品配送、商品交易會展、檢驗檢測、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功能有待加強……如何從傳統專業市場向現代新型專業市場轉型,成為靈溪專業市場近年發展的重中之重。
構建專業市場群“串珠成鏈”引聚變
沿著靈溪鎮上的環城路(104國道)一路行駛,該鎮一個個“重頭”新老專業市場盡入眼簾,間或出現樁機林立的建筑工地,一條串珠成鏈、鏈上添珠的“產業帶”正在悄然成型。
它,就是蒼南浙閩省際專業市場群。
它是在整合提升傳統專業市場的基礎上,按照高標準設立的新型專業市場集聚區,規劃總用地約110.2公頃,北至交通樞紐溫福鐵路,南至城市干道建興西路,南北長約4.6公里,囊括了浙閩農貿綜合市場、浙福邊貿水產城等老牌專業市場和溫州嘉恒家居廣場、浙南海西臺灣商品交易中心等新興專業市場,未來還將崛起浙福邊貿水產城二期工程、浙福家電數碼城、蔬菜交易市場、水果批發市場、建材市場、電動車市場等。到2020年,力爭年交易額達320億元,年交易額超100億元市場2家,年營業額超億元的企業或商家超過150家。
在位于市場群南端起點的浙福邊貿水產城,我們向浙福集團董事長助理謝作敏了解他對市場群前景的看法。作為這家成立較早、影響力突出的水產城的領頭人,謝作敏對“集聚”和“聚變”有著切身的體會:“上世紀九十年代,靈溪的水產交易已經很興旺,但一直‘有市無場’。建水產城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我只要有貨,在哪里都能賣,為什么非要進你這個市場?實際上,散打散鬧成不了氣候,把商戶都引導到市場里,不止是硬件上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在完善產業鏈、暢通信息網絡、加強質量監管、形成對外廣告效應、提升市場檔次等許多方面,都是很有益的。”
水產城這些年的發展,也印證了謝作敏的觀點。市場內設有協警、統計、產品質量檢測、食品準入、安全管理、后勤保障、信息網絡、財務管理、治安調解等部門,并改進傳統經營方式,嘗試運用現代的網絡交易和電子信息,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交易正常運行。市場還延伸產業鏈條,大力扶持水產品養殖基地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蒼南縣各個漁業鄉鎮14萬漁民和四大養殖基地的水產品提供了銷售平臺,并帶動周邊各省市漁業的發展。去年,市場交易達38.94億元,同比上升12%有余。這樣的舉措和成效,是“散戶”難以達成的,“聚變效應”不言而明。
水產城二期工程正在申報用地;浙福廣場則于今年6日29日被授予“中國·浙福數碼家電城”稱號,預計2016年建成投入運營。蒼南浙閩省際專業市場群承載的,不僅是浙福集團的新宏圖,更是靈溪專業市場轉型發展的新愿景。
更新理念放眼量再譜發展新華章
在靈溪,值得關注的不僅是專業市場本身的“聚變”。
配套基建,正在“聚變”。在蒼南浙閩省際專業市場群規劃圖紙的中心位置,明確地標出了公共服務中心的區域。這里將建設信息服務、商品集中、檢驗檢測等平臺,提供行政管理、社會服務、會議展覽等服務,并承擔信息中心、會展中心的功能,為市場和商戶提供更良好的經營環境。
去年11月,位于蒼南浙閩省際專業市場群內的浙閩物流中心二期項目舉行了開工儀式。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浙南閩東北最重要的現代物流基地之一,未來還計劃建設包含國內物流和國際物流在內的現代物流園區,使中心實現從基地到園區的轉變,并形成以專業市場、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為重點的東西向城市商貿流通功能軸。
經營理念,正在“聚變”。如今,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牽手、線上與線下融合互動,已成為靈溪專業市場的新課題。靈溪鎮政府將“大力發展網絡經濟”列入2014年四大重點工作,計劃建設行業電商服務平臺,培育配套產業和專業隊伍,引進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引導鼓勵浙閩副食品市場、浙福邊貿水產城、嘉恒家居廣場等龍頭專業市場創新經營方式,切實提高整體競爭力。蒼南縣還出臺了12項扶持政策,對培育壯大網絡經濟主體、規劃建設網絡經濟集聚區、優化改善網絡經濟發展環境等給予有針對性的扶持。
發展視野,正在“聚變”。在浙閩交界這片廣闊區域里,汽車貿易企長期處于“小散亂”狀態,浙南閩東北汽車貿易城的投建,正是瞅準了這片“空白地帶”。目前,寶馬、豐田等10余家4s店已經建成并投用,路虎、東風日產等4s店正在加緊建設,市場初見規模。未來,整個市場將覆蓋汽車銷售、裝飾美容、辦證上牌、繳納購置稅、汽車維修、駕駛培訓、金融保險、商業配套等多個領域,有望成為浙南閩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檔次最高、商戶最多的汽車商貿市場。
離浙南閩東北汽車貿易城不遠處,便是自去年開業以來就備受矚目的浙南海西臺灣商品交易中心。它標志著靈溪專業市場抓住蒼南縣“兩海兩區”戰略的機遇,把發展目光投向了更遼遠的海峽對岸,積極投身于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的建設。特別是今年7月蒼南縣霞關港成為第三批試行更開放管理措施對臺小額貿易點之后,大宗貨物可以通過霞關港進入,交易中心的商品數量將不止現有的3000多種,并更有助于承接一批上規模的臺灣農產品、水產品龍頭企業在此集聚,與大陸農產品、水產品深加工產業形成良性互動。
老市場再拓疆域,新市場力聚人氣,集聚功能不斷完善,輻射范圍繼續擴大。“聚變”中的靈溪專業市場還將續寫怎樣的精彩,值得期待。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溫州網
相關閱讀:
- ·浙江推進電子商務與專業市場融合發展(09/13)
- ·浙江專業市場逐漸走好 必將大有可為(05/16)
- ·義烏商貿城“兩年關門8000家”再調查 (02/21)
- ·杭州下城區力促專業市場品牌建設(02/14)
- ·杭州下城區關停主城區最大鋼材現貨市場(01/17)
- ·杭州西湖區21家專業市場調研分析報告(12/20)
- ·嘉興經開區專業市場前三季度交易額破3(11/10)
- ·杭州西湖區專業市場群調查報告:存在四(11/08)
- ·新常態下臺州路橋專業市場重振途經初探(10/11)
- ·紹興新昌開展專業市場大整治行動(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