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大鱷的“杭州玻璃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10/20 15:27:57
凡是知名的地產大鱷,幾乎都已殺進杭州。但這卻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城市。
她看上去有一種透明的美,但是,當你歡欣鼓舞地要闖進去,很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她始終被一扇玻璃門隔著,就像是美劇《穹頂之下》中,那個被透明穹頂徹底籠罩的小城。
這倒不是因為杭州的政商關系有多復雜,相反,和全國其他城市相比,杭州政府部門做事的方式算高度透明。當然,這種透明性也讓那些已習慣在別處“暗箱操作”的少數外來大鱷非常不適應。但是,對于多數大鱷來說,他們主要是因“高房價假象”誤入其中,而他們的左右腦分別被“救世主心態”與“大都會思維”所牽引,最后,又在這里遭遇了超乎想象的“抵抗文化”。
救世主心態
就政治地位與國際化程度而言,杭州與北上廣深難以相比。地產大鱷的總部基本上都在北上廣深,所以他們是帶著強烈的優越感來杭州的。他們的“救世主心態”,體現在戶外廣告牌或職業經理人的表情上,就是類似“遠洋改變杭州”或“西溪進入融創時代”的標語。
但是,絕大多數地產大鱷造出的房子,放在其他城市或許還算不錯,但放在杭州,實在讓杭州人不忍卒看。杭州的購房者,早就被誕生在本土的綠城徹底洗了腦,他們擁有驚人的品質鑒賞力。不僅如此,杭州本土開發商也只能以綠城為標準,在真材實料及美學手段上下功夫,這就推高了整個城市的商品房品質水準。哪怕是政府主導的經濟適用房,也能讓外來的地產大鱷們大吃一驚。
所以,聰明的大鱷會盡早丟棄“救世主心態”,然后絞盡腦汁地討好這座城市及其居民:在不同場合表達對綠城的尊重,是最低成本的“套近乎”;在湖心亭、錢王祠或城隍閣舉辦品牌發布會,是砸錢的“博歡心”。
當然,杭州不是只有綠城。當地有不少本土房企在中小戶型的精細化設計上,具有睥睨全國的水準。比如,建筑面積為9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做到“三房兩衛兩廳”,這一格局要是放在北京或上海,至少得需要120~140平方米。對于購房者來說,這意味著節省了一筆巨大支出。但是,很多外來大鱷還停留在“90平方米兩房一衛”的水準,只有極少數愿意因地制宜地應用這些寶貴經驗,比如來自北京的中化方興。
大都會思維
與“救世主心態”一同被帶入杭州的,還有大鱷們的“大都會思維”。習慣了在北上廣深做開發的大鱷們,也習慣用大城市的交通距離感與土地增值經驗,來解讀杭州的每一塊土地,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
此前,融創在杭州的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收購了某項目的部分股權,并取得操盤權。用“大都會思維”來解讀,這完全是一宗成功的收購:風景極好,名校學區,離市中心才十幾公里,而且是折價收購。
但對于杭州人來說,除了西湖與西溪,最多加上運河,其他地方的山水或公園,基本都不叫風景,因為杭州風景好的地方實在太多,所以風景就沒那么值錢了。
中海在杭州開發了幾個樓盤,剛剛有了點“扎根”的感覺,但是一個“地王”項目就把它“將”住,且幾乎被“將”成“死局”。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中海的拿地機制是總部決策,地方公司只有建議權而沒有否決權。對于總部來說,若放在北上廣深,中海拿下這個“地王”在邏輯上沒有任何問題。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甚至可以說,幾乎所有外來大鱷在杭州拿下的第一塊土地,都要遭遇“水土不服”的癥狀。有時候,明明是同一個地方,隔一條小河,對于杭州人來說,河這邊是“高大上”,河那邊就“土得掉渣”了。
高房價假象
不管怎樣,被馬可·波羅描繪成“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的杭州還是不斷吸引著外來房企,而它們很可能是“高房價假象”的受害者。
杭州是1998年中國住房制度改革以來的第一個高房價城市。在2005年以前,杭州的房價確實與北京、上海旗鼓相當,但如今早就被北京、上海甩出N條街。此后,2008年被深圳超過,2012年又被廈門超過。但“第一個”總會讓人印象深刻,“高房價”的帽子仍然戴在很多人的心里。以至于某機構發布的“2010年杭州新房價格居全國首位”這條假新聞,遺毒至今。
杭州本質上仍是一座小城,如果一段時間內,幾個豪宅項目賣得較好,那么整座城市的平均房價很可能會直線飆升。
越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越是對財富有崇敬感,杭州人就特別愿意傳頌那些價格超高的樓盤。如果你告訴外來大鱷,“一個住宅項目的開盤均價若超過2萬元/平方米,銷售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他們基本上都會流露出“這怎么可能”的表情。
這一切,就形成了“杭州房價特別高”的輿論假象。所以,過去幾年,外來大鱷們自然就信心百倍、不計成本地在杭州瘋狂拿地。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被“套牢”。
抵抗文化
除了外來房企本身策略失誤,杭州本地購房者的柔性抵抗也頗為強韌。
2013年9月,原浙大華家池校區地塊掛牌出讓,外來大鱷世茂與本地領軍房企濱江集團激戰到最后一刻,只要世茂上臺報價,現場就一片沉默;等到濱江上臺報價,在場觀戰的杭州媒體就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
很少有其他城市會像杭州這樣,將外來大鱷與本地房企清晰地劃成兩個陣營。本地房企取得的每一次“勝利”,都被競相傳頌,甚至神化;外來大鱷的每一個“差錯”,很容易就無限放大,甚至詆毀。或許只能借用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中的術語來形容,這座城市擁有強大的“抵抗文化”。
幾年前,萬科集團總裁郁亮在杭州召開了一次全國媒體見面會。“杭州非常有文化。”話還沒說完,他突然反應過來對面坐著很多來自北京的記者,“當然北京也很有文化。但是北京的文化是顯性的,杭州的文化則是隱性的。”
在中國六大古都之中,杭州似乎最難找到古都的影子,不僅古典建筑的地表遺存最少,就連南宋皇宮遺址都已被埋在現有城市地面以下三米。這座城市的悠久文明,猶如觀音菩薩用柔軟的柳枝從玉凈瓶中蘸出的一滴甘露,早已溶解在杭州人的日常言談舉止之中。
杭州看似柔弱,卻難以被馴服。越是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她、馴服她,越可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這座城市的人,早已經見識了太多精致的事物;一切粗暴的預謀,幾乎都難以獲得成功。如果你要在這座城市有所收獲,你就必須溫柔地對待她。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投資時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十年地產發展史(09/29)
- ·未來科技城成為杭州地產新星(07/16)
- ·中國地產前20強 僅剩三家沒進入杭州市(04/07)
- ·賣項目求生 杭州開發商對地產“徹底失(06/26)
- ·杭州主城區再次拍地132畝 龍湖10.9億進(02/26)
- ·2012 年中國(杭州)年度地產經理人出爐(12/20)
- ·北京商業地產緣何成為“寵兒”?(12/10)
- ·杭州元素—商業地產與城市華宅巡展(08/15)
- ·地產營銷年營銷人才最搶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