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商業地產轉型正在經歷“囚徒困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4/23 11:07:34
在2015年的“綠公司年會”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萬達正在往互聯網金融方向轉型,探索O2O模式。對此,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立即向王健林發問,“你做O2O想付出多少代價?”,王健林回答稱,“不準備付出太大代價,代價太大我就變窮了。”
王健林與馬云的首富爭奪戰在各家排行榜上已經日趨白熱化,而王健林和馬云的身后,更大的博弈正在悄然發生于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間。商業地產與百貨商場一直是萬達的名片,也是傳統商業最為典型的代表,作為傳統企業的領軍人物,“有錢任性”的王健林的回答,同樣也可以理解為是傳統商業企業管理層普遍的心聲。
萬達只是萬千正在努力想要進入互聯網風口的傳統企業的縮影。
連王健林都不敢付出太大代價的轉型,正在被其他企業證明并不容易。盡管百貨業績的下滑是拜強勢發展的電商“所賜”,但是王府井、萬達、銀泰等國內百貨企業還是主動選擇了進入電子商務市場,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部分并無突破,如今百貨企業在電商方面的發展也愈加尷尬。
根據王府井百貨3月發布的2014年年報,雖然王府井百貨在推進全渠道戰略上不遺余力,但從收益數據來看,王府井百貨電子商務項目建設仍面臨著虧損嚴重的問題。據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王府井電子商務項目建設虧損已達到4206.28萬元。
正如王健林不敢付出太大代價來轉型O2O一樣,2014年上市公司利群百貨募集的約19億元資金中僅有約1.25億元用于電子商務平臺升級項目。而對于大型電商網站而言,1.25億元的資金僅僅只是一部分業務的試水。哪怕是初創期的互聯網企業,也能夠輕松獲得千萬級別的融資。
電商業務對于資金需求量幾乎是天文數字。傳統百貨蜻蜓點水般的投入,完全無法與已經完成多輪巨額融資的電商去拼市場規模。
更重要的問題其實還不在于資金供給的不足。對于傳統百貨企業來說,重資產的商業模式在以往是其優勢,而如今卻變得“尾大不掉”,靠收租度日的百貨企業做自營已經是勉為其難,如今轉型做電商,想做電商自營,就意味著要從零開始建立采購體系、物流體系。而如果希望建立第二個“淘寶”,在線上搭建平臺,對于品牌商來說,在天貓上開旗艦店比在王府井百貨平臺上開店要有價值多了。
地皮和租金是傳統百貨的重要收入來源,但是,相比網站電商的輕資產,門店商鋪等都在成為品牌的巨大負擔,甚至許多時候,傳統門店正在淪為電商的“試衣間”。這對于品牌商來說,代價是巨大的。
“互聯網+”的風口正在股市彰顯著力量,但是在概念炒作之外,回到公司的經營基本面來看,盲目的互聯網轉型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也許并不適合,甚至有可能會“死得更快”。王健林的轉型思維其實恰恰反證了,傳統商業已經深陷“囚徒困境”。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已經瀕臨城下,攻城略地無往不勝;另一方面,往互聯網轉型卻受限于經營思維以及原有的商業模式。對于青睞靈活多變的互聯網商業來說,傳統商業這位身軀龐大的市場“跟隨者”,想要成為風口上的豬,并不是那么容易。
返回頂部- 責編:8055
- 瀏覽:
- 來源:新京報
相關閱讀:
- ·遠洋集團上半年商業地產穩健突破 在營(08/29)
- ·杭州新天地集團十年磨一劍 打造商業地(08/23)
- ·港資頻頻入局 杭州成高端商業綜合體新(08/19)
- ·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面臨集體突圍(08/07)
- ·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期(07/24)
- ·2019中國商業地產發展白皮書發布 研判(07/17)
- ·郭增利談中國商業地產的缺失和短版(07/15)
- ·7月第一周杭州商業地產成交下降3成(07/10)
- ·商改租遇冷 商業地產困境凸顯(06/25)
- ·存量房市場,一二手聯動成房地產經紀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