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沖擊下的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如何尋找出路?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6/5 14:01:55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碼產品逐漸成為了“潮流”的代表。在外人眼中,傳統IT商貿業曾是個利潤豐厚、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行業。然而,當互聯網浪潮席卷一切時,IT商貿業亦不能免俗。撤柜、空鋪、利潤薄……這樣的詞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這一次,我們將目光對準了“文三路電子一條街”,看看這條在杭州傳統IT商貿業有著風向標意義的特色商業街,在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下,將如何轉型并找到未來發展的出路?
【歷史】
匯聚11個IT產品大賣場 品牌經銷商上千家 全省IT商貿產業最大集聚、發散地
西湖區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以下簡稱文三街區)很大,東起莫干山路、西至豐潭路、南起天目山路、北至余杭塘河,面積約11.44平方公里,毗鄰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是高新技術的創新源和上市企業的發源地。
文三街區的主軸,便是總長3.5公里的“中國特色商業街——文三路電子一條街”。
2003年10月,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正式開街。在互聯網尚未如此普及的當時,絕大部分杭州人的數碼產品更替購買,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這條街區。經過十數年的飛速發展,文三街區已不再是單純的“文三路電子一條街”。
如今,街區不僅匯聚了以神州數碼、美承為代表的1100多家IT產品經銷商;分布著以臺灣百腦匯、宏圖三胞、國美電器、頤高數碼市場、五星電器等11家IT產品大賣場(連鎖市場);還有以國家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為代表的9大產業園區,以華星時代廣場為代表的60余幢IT商務寫字樓……
可以說,文三街區已經成為浙江省電子信息產業、數字娛樂產業和IT商貿產業的最大集聚地和發散地,初步打響了“北有中關村,南有文三街”的品牌。
【現狀】
2008年是一道分水嶺 2013年開始市場出現空鋪
文三路108號,是西溪數碼港坐落之處。這是2002年頤高集團在杭州推出的第三家IT賣場,上下兩層面積共1.2萬平方米,其中一樓是各大數碼品牌體驗館,二樓則主要是數碼產品個體工商戶的零售柜臺。
可能是工作日的緣故,西溪數碼港里的顧客不是太多。記者來到二樓,張眼望去,一個個年輕的店主在柜臺后或坐或站,大部分人的精力都集中在玩手機和閑聊上。
老板小趙正在自家柜臺前忙碌著。面前的兩位姑娘剛剛下單了一臺金色64GiPhone6,小趙除了要結算賬目,還要幫顧客的手機裝軟件、貼膜、“越獄”,等對方仔仔細細地檢查一圈后,才算真正完成了這單生意。
“現在的生意不好做啊。”小趙捧起手邊的飯盒,吞了幾口飯,含糊地跟記者說著。“10年前,一臺幾百塊的數碼產品可以賺幾十塊甚至一兩百塊,現在幾千塊的手機只能賺幾十塊。”
2006年年底,小趙來到西溪數碼港,花了二十多萬元接下別人轉讓的柜臺,開始售賣錄音筆、優盤、MP3等小數碼產品。4年多前,智能手機的風潮愈刮愈猛,她開始轉向賣手機,其間她開過淘寶店,也做過產品批發。但就在2014年,小趙一面管著自己的柜臺,另一頭開始做起了微商,賣的是和數碼毫無關系的嬰兒用品。
“2007年的時候一個月純利潤有幾萬塊,現在有萬把塊就算還可以了。”小趙掰著手指說,“早些年這里的鋪位很多店主早早就轉型了,做服裝、做餐飲,還有就是做母嬰用品。”
對于旗下門店經營形勢下滑的情況,頤高集團也深有感觸。頤高數碼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遠朝告訴記者,在文三街區,頤高主要有4個大的IT產品賣場,在網商對實體電商的沖擊下,IT賣場商鋪的經營情況確有下滑。
“2008年開始有下滑的趨勢,但當時不是特別明顯,最明顯的是從2013年開始,市場開始有空鋪位出現,商家有退出,也有轉型,空鋪位的增加對商場經營確實是有影響的。”
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管委會也證實了這個說法。管委會管理科科長陳洪壇坦言,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國的IT商貿業大環境變得不是非常樂觀,杭州也受到了影響。
“2013年年底開始,好多開淘寶店的商家也陸陸續續從淘寶撤出,因為在淘寶開店成本已經與線下差不多了,廣告、活動支出占了很大一部分。”
【個例】
最好時一個店鋪年利潤過百萬 電商沖擊下商家嘗試多方位轉型
33歲的小汪來自江西,2005年底,他在西溪數碼港租下柜臺,主營手機,外加銷售充電寶、電池、數據線、耳機等配件。一轉眼10年過去了,像他這樣做得長久的商鋪,西溪數碼港只剩下了3家。
回憶起傳統IT商貿業的“黃金時代”,小汪打開了話匣子。在他的印象中,2008年之前,是經營狀況非常好的時期。
“當時沒有淘寶,大家買電子產品還是以線下實體店為主,線下價格透明度低,競爭也小,一個市場里只有三四家賣手機的,利潤十分可觀。”
小汪告訴記者,當時一臺手機賣出的價格是拿貨價格的兩倍,有時甚至兩倍還要多出五六百元。“好的時候一天有兩三萬元純利潤,過年時不會低于四萬元進賬,一年的純利潤超過百萬元。”
然而,2008年成為了傳統IT商貿業的一道分水嶺。小汪說,2008年底開始,進駐市場的手機商戶多了起來,內部競爭變得激烈。同時,互聯網電商逐漸起步,品牌直營網店、淘寶店鋪猶如雨后春筍,上網查價格的顧客越來越多,手機價格變得透明化。內外壓力疊加下,商家不斷壓價競爭,導致利潤一再變薄。
“現在一臺手機的利潤在50-150元之間,一年的純利潤縮水到40萬元左右。”小汪說。
固守柜臺的未來不再明朗,小汪決定積極尋找新的出路。
2007-2008年,小汪相繼在淘寶網、中關村、太平洋等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出網上店鋪。據他回憶,那段時期,淘寶生意還算可以,一天的手機發貨量在10-20臺之間。
2010年之后,隨著淘寶網規則更改,消費者要求增多后,淘寶也變得“不是很好做”了。2014年,小汪關閉了自己的淘寶店,將精力投放到中關村、太平洋的網店上去。“中關村的收益比淘寶更好,好三倍還不止。”
進軍電子商務的同時,小汪還開辟了市場批發客戶。“2010年之后,重心就從零售客戶移到了市場批發上來,有些是市場內互相調貨,也有省內的一些數碼大客戶,直接給他們發貨。”
小汪告訴記者,市場批發不同于零售,不需要面對繁瑣的個人客戶,也無需擔心售后問題,不會牽扯過多的個人精力。目前,店里的收入來源30%來自于柜臺銷售,70%來自于市場批發。
去年,小汪還嘗試在微信上開了微店,趕上了微商的潮流。“數碼產品的行情變化是很快的,在這行立足,要有足夠雄厚的資金,也要能預測到行情的風向變化。”
解讀
街區管委會:積極調整業態 開設企業電子商務平臺 頤高集團:線上銷售是未來趨勢
為何在2008年之后,傳統IT商貿業走向了下滑趨勢?陳洪壇給出了答案。
“傳統IT商貿業整個大體的環境不好,主要是產業壽命問題。一方面手機的功能逐漸集中,臺式電腦、數碼相機這塊很多被手機所取代,這屬于產業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帶來的沖擊非常大,市場內部和外部都有競爭,壓力很大。”
作為文三街區的專門管理機構,街區管委會一直在探索各種方法,努力延緩經營下降的趨勢。
“市場業態調整方面,比方說照相機、手機這塊這幾年做得還是可以的,利潤也高,就擴大其業態。類似可穿戴設備這樣的新興業態也會積極引進,促動人流,人氣有了之后,市場的生意自然而然就會好了。”此外,在配套服務方面,也有移動、電信等運營商的入駐,方便顧客購買的后續服務,餐飲的配套也在逐步完善。
陳洪壇說,線上銷售依然是未來的趨勢,因此管委會也在和各大渠道商探討,積極給予配套支持,合作打造屬于企業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應對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的沖擊。
“去年美承數碼集團與浙江省采購中心合作,打造了浙江省政府采購網上超市,針對政府采購,將優質商家入駐到平臺中,性質與淘寶網一樣,但利潤空間較大,商家的可靠度也高。”
“有些渠道商在微信上開設微信商城,功能差不多,主要是對商家之間進行資源整合,拉近商家之間的聯系,方便調配貨物,同時也能整合客戶群。”
作為杭州傳統專業的IT賣場,頤高集團也在積極轉型發展。
“雖然有空鋪出現,但整體情況還算是比較良好的,能夠把存量堅守下來。我們也在通過其他的方式發展,除了集團自身的轉型,還有就是賣場引進其他的異業,增強配套服務等,以此來提升整個賣場的出租率。”鄭遠朝表示,在商家有進有出的情況下,鋪位的出租率基本能達到90%-95%以上。
就像積極尋求轉型的個體老板小汪一樣,市場里還有千百個“小汪”在謀求新的出路。
“經營情況雖有下滑,但商戶還是能夠繼續在這個市場內經營的,大部分的商戶自己也在謀求轉型,通過網商,或者發展其他業務,尋求多元化的經營。”鄭遠朝說,“有的是開辟網上經營渠道,比如天貓、淘寶、微信等,現在商戶做微信營銷的特別多。”
她告訴記者,一部分商戶也曾經歷了實體店-網商-實體店這樣一個過程,但現在多半的商戶都會兼顧網商生意,兩手一起抓。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每日商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西湖區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打造“中(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