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年地產發展史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9/29 14:58:02
杭州作為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是世界了解當代中國經濟和文化的最佳窗口之一。在中國極為迅猛而高效的城市化進程下,杭州扮演了成熟而富有詩意的角色。作為杭州主流大報,《杭州日報》不僅是時代與城市的見證者,更是記錄者。杭州日報成立六十周年,見證了杭州地產發展史,更是見證了杭州地產高速發展的黃金10年,回顧十年以來的房地產報道,可以清晰地洞見這個地產時代的精神屬性:有精致的訴求,有瘋狂的欲望,有充滿戲劇性的變化,更有繼續前行的力量。

2006年 “90方”元年
2006年5月30日《杭州日報》: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建設部等九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意見》規定,自今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2007年 地王涌現
2006年9月26日《杭州日報》:7月9日,雅戈爾拍下杭州商學院附近一塊土地,創下了杭州土地拍賣的天價,樓面地價達到每平方米15712元,比周邊樓盤的銷售價格還高;中天房產以每平方米7077元和7750元的樓面地價競得杭州三墩兩塊地,基本趕上或超過三墩目前在售項目的房價;在8月末的一次拍賣中,杭州轉塘多個地塊再創新高。
2008年 降價與“救市”
2008年9月24日《杭州日報》:2008年9月,萬科·魅力之城等樓盤的猛烈降價成為導火索,杭州樓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下滑時刻,降價潮此起彼伏,部分開發商一度接近了崩盤的邊緣。
2008年10月14日《杭州日報》: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合理引導住房消費與住房開發建設,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我市出臺了《關于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將購房入戶政策實施范圍由杭州經濟開發區、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錢江新城區域擴大到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區等區域;將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50萬元提高到60萬元,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職工購買商品房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自本《意見》發布之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對個人購買普通商品房的,實行契稅、印花稅補貼,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后,按所繳納的契稅、印花稅地方體制分成部分給予全額補貼;對新出讓的經營性房地產用地,特別是價款超5億元的地塊,可適當放寬地價款支付期限和比例。
2009年 成交天量
2010年1月5日《杭州日報》:據杭州透明售房網數據,2009年杭州的房產成交總共創下了115577套的天量(這個數據還沒有包含蕭山和余杭兩區的成交量),平均每個月成交近1萬套。其中,新房成交量為66319套,比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成交總量還多出3911套;二手房成交量為49258套,是2008年(共計14181套)的約3.5倍。這一年,杭州成交套數排前十名的樓盤,全部在1000套以上。而成交在千套以上的樓盤,多達12個。2007年這一數字是4個,2008年這一數字是0個。排名榜首的欣盛·東方郡更是破天荒地達到了2604套。
2010年 史上最嚴厲調控
2010年10月14日《杭州日報》:9月29日,國慶長假前夕,中央出臺二次調控政策。10月11日,杭州出臺22條房產調控新政,其中,暫定本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杭州新購一套商品房(含二手存量房),以及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首套首付不低于30%,二套首付不低于5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1.1倍,三套房及外地不能提供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暫停發放住房貸款(被坊間稱為“限購令”和“限貸令”)。無疑,這是地方反應最快、出臺細則最快的一次調控。
2011年 板塊價格體系重塑
2011年6月30日《杭州日報》:杭州樓市的價格體系正在重塑。其中最具標志性的是,德信·中外公寓宣布以14800元/平方米的均價首度開盤。這個價格已經表明了杭州房價的回調幅度,不僅與一路之隔的龍湖·滟瀾山拉開了顯著的價差,而且直接倒退到了兩三年前德信·早城(同樣一路之隔)的價格水平。德信·中外公寓在杭州樓市價格體系重塑過程中可以說是“戰略要塞”,它的東面是下沙沿江板塊,西面是九堡,與下沙沿江、九堡,甚至丁橋、華豐、筧橋等熱門板塊均存在著顯著的地緣性傳導效應,它的價格站位勢必影響著這些板塊重塑其價格體系,進而有可能影響整個杭州的房價水準。
2012 丁橋“破萬”
丁橋在杭州的樓市,有著獨特的存在地位,作為杭州剛需樓盤的集中供應地,丁橋成熟配套一直被視為“杭州最佳剛需置業地之一”,其房價的變化,基本能檢測出杭州主流房價的變化。2012年5月3日《杭州日報》,對丁橋房價的“破萬”進行了評論——跌破萬元單價。而在此之前,4月20日,杭州主城區丁橋樓盤昆侖·天籟正式宣布降價,以均價8800元/平方米的價格進行銷售,成為本輪調控以來主城區首個均價跌破1萬元/平方米的住宅樓盤,創下主城區房價的新低。4月27日,丁橋另一樓盤中豪·四季公館也宣布均價降至8500-9000元/平方米;昆侖·天籟迅速跟進,宣布當晚緊急開盤,并且把均價再次下調至8536元/平方米。這被稱為杭州房地產有史以來“最血腥的價格戰”。杭州樓市由此走入熊市。
2013 杭州主城區土地成交金額841.6億元
《杭州日報》2013年12月26日報道:2013年12月13日,寶嘉地產拿下了該年度杭州主城區公開出讓的最后一塊宅地,為整年高潮迭起的杭州土地市場畫上了句點。2013年,杭州主城區共出讓土地102宗,出讓金額達841.6億,成交面積320.5萬平方米(約合4807.6畝),可建面積88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出讓45宗,出讓面積185萬平方米(2774.7畝),成交583.3億元,占總成交額的七成左右。住宅用地平均樓面地價達到約11822元/平方米,這是一個歷史高點。從總成交金額看,2013年幾乎是2012年的兩倍,并超越2009年784.85億元的歷史紀錄,也再創歷史新高,并且位居全國第三,排在北京、上海之后。作為二線城市,杭州的城市規模遠遜于北京與上海,杭州土地供應量的增加,有效抑制了房價的上漲。
2014 綠城、融創之爭
在2014年,沒有一家企業的并購案能如此吸引目光,劇情的精彩程度更是不亞于一部宮斗劇。
2014年5月22日晚間,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綠城簽訂協議,以約63億港幣的代價收購綠城24.313%的股份。當月23日,綠城、融創在杭就股權收購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收購之后,融創與九龍倉并列綠城中國第一大股東。而100多天后的10月,宋衛平即將回歸綠城的傳聞四起。
2014年12月18日,融創中國和綠城中國簽署終止協議。當月19日上午,綠城中國發出公告,有條件終止向融創方面出售股份,至此,宋衛平正式回歸綠城。當月23日,中交集團與綠城聯姻,中交集團成為與九龍倉并列的綠城中國第一大股東。
不過融創綠城之間的“糾葛”并未就此結束。2014年12月31日,融創發布公告稱以155.4億元代價收購合營公司融綠平臺的境內外目標公司的權益。隨后,綠城聲稱,該公告只是融創的“一廂情愿”,并于今年1月5日以公告的形式表態,強調無法接受融創中國于未取得所需批準及同意前所作出的無事實根據宣稱及單方面行動。1月6日,融創中國發公告就綠城5號的公告進行反駁。當晚,綠城中國在媒體溝通會上緊急表態,稱融創所言不實,并在7日早上再發公告,表示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事。
而在融綠之爭的大半年時間內,杭州另一房產公司郡原地產也傳出牽手中城建的消息,在杭州開發有升華·悅西溪等項目的升華地產則由中交集團收購了80%的股權,余杭的海港城項目由北大資源集團整體收購,未來樓市企業并購或將成為常態。
2015 城市再升級
杭州城市在經歷西湖西進、西溪濕地開發、錢江新城崛起、運河申遺等重大歷史事件后,再次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杭州城市在這一年開始再升級。繼明年將有一個國際性峰會落子杭州后,杭州又取得了2022年亞運會的舉辦權,成為繼北京和廣州之后,中國第三個舉辦亞運會的城市。在一躍成為中國名列前茅的城市后,杭州這些年一直在開啟國際化的進程,除了國際性峰會和亞運會,杭州這些年還誕生了阿里巴巴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并且在互聯網產業方面走向全中國所有城市的前列,今年上半年,杭州GDP的增幅更是高達兩位數,排名全國第二,并且現代服務業在其中占據很高的比例。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之后,杭州率先在全國城市中完成經濟轉型升級,在未來產業的發展開拓上占據有利位置。而這一系列的成長,也讓杭州的城市與房地產業受益良多,杭州城市再升級所爆發出的能量,讓人刮目相看。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未來科技城成為杭州地產新星(07/16)
- ·中國地產前20強 僅剩三家沒進入杭州市(04/07)
- ·地產大鱷的“杭州玻璃門”(10/20)
- ·賣項目求生 杭州開發商對地產“徹底失(06/26)
- ·杭州主城區再次拍地132畝 龍湖10.9億進(02/26)
- ·2012 年中國(杭州)年度地產經理人出爐(12/20)
- ·杭州元素—商業地產與城市華宅巡展(08/15)
- ·地產營銷年營銷人才最搶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