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起點高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12/23 10:29:41
走進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天是藍的,地是綠的,水是清的,抬頭深吸一口氣,也是甘甜的。
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成立于2010年底,是湖州市資源集約化發展、產業協調發展、產城融合發展引領示范的窗口。集聚區重點規劃區面積約為72.73平方公里,已形成“一個核心區、四個特色片區”的總體布局框架。“在我們眼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集聚區有三大主導產業,入駐的企業必須是主導產業內的。”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副主任一句話道出其中秘訣。
作為國務院批準的中國首個(唯一的)地級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湖州一直嚴格踐行生態文明的標準。據悉,經過5年的發展,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目前已引進2700多家企業,形成了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現代物流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今年1~9月,集聚區重點規劃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9.81億元,同比增長27.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55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利稅總額22.89億元,同比增長12.2%。
這里的企業很環保
什么樣的企業能帶來綠水青山?
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厚。為了保住太湖的一湖秀水,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重要理論,嚴把入駐企業關,形成了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現代物流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
湖州南太湖生物醫藥產業園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平臺。
湖州南太湖生物醫藥產業園規劃面積2.14平方公里。筆者在現場看到,產業園臨近高速,背山面水,環境優越。產業園主要發展生物醫藥、生命科學、醫療技術、醫療器械以及基于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技術的營養健康食品等項目。“生物醫藥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大氣、水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藥品的安全和質量。”一旁陪同的集聚區部門負責人介紹說。
據悉,集聚區的生物醫藥產業涵蓋基因、蛋白質、干細胞三大生物科技前沿領域和植物提取、醫療器械、藥用輔料、體外診斷、工業酶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目前已集聚了82家重點企業。“生物醫藥產業和化工醫藥產業不同,因為大多是生物反應,污染相對較小。而且產業園還專門規劃有針對藥物廢水排放的污水處理中心。”園區負責人說。
再看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這家位于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核心區(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由留美博士吳楊領軍創辦,是美國微宏公司在開發區投資設立的高科技企業。
10分鐘快充汽車動力電池,目前國際上僅2家公司實現了工業產業化,一家是日本的東芝,另一家就是中國的微宏。作為電池行業內的創新領先者,微宏公司擁有提升汽車動力電池相關應用性能的關鍵技術。微宏創新的CCT解決方案已經成功應用在重慶公交,在重慶建立了首個10分鐘快速充電純電動公交車隊。電池使用近5年,衰減不到5%。
據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總經理介紹,研發是公司的生命線。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后投入超過3500萬美元用于汽車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的研發與中試,開展汽車動力電池的失效分析及汽車動力電池主要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的研發與產品中試。“該企業廢水排放量很少,經預處理后可直接納入市政污水管網統一處理。”
集聚區還有許多這樣的企業:有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精密機械、新能源、節能環保等主導產業,聚合生產制造、研發設計、中試成果轉化、企業總部、產品展示和生產性服務功能于一體的浙蘇皖省際核心高端產業綜合體——聯東U谷;有實現北斗導航系統民用化的北斗衛星通訊微電子產業園。據預測,2020年北斗系統應用將占據國內市場80%、國際市場20%;還有建設年產40萬臺智能機器人產業園,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主要完成人形智能機器人研發中心、制造基地、展示培訓中心和銷售公司等建設。該項目用地為305畝。達產后,預計實現銷售30億元,利稅9億元。
這里的運轉很高效
有意思的是,集聚區引進的都是創新高科技企業。很多企業研發的產品在國內市場都很少見,但奇怪的是,管理機制的全新改革,讓這里的項目運轉起來非常高效。
在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政府部門白天不開會,小會工作日晚上開,大會周六開。
“周六,是我們雷打不動的開會時間。每周一至周五,一般有兩三次晚上開會。”集聚區的干部們這么說。
在集聚區辦公大樓,筆者還看到了在顯眼位置公布的幾張榜單:《湖州開發區9月份農村環境綜合管理工作考核排名表》《湖州開發區9月份全面深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排名表》……在這些榜單上,每個片區都有自己的責任領導和責任部門,還有考核得分。“這些考核結果我們都很在意,因為它不僅影響到每個人的面子,更多的是影響到群眾對政府的認可。”一位集聚區領導這么告訴筆者。
在集聚區訪問期間,筆者深深感受到了高效的工作節奏和洋溢著的工作激情。“我們加強拆遷和配套建設,50億、100億的大項目招進來都可以直接落地。” 相關人士介紹說。
正因為集聚區建設的高效,筆者在現場看到,湖州南太湖生物醫藥產業園自2010年正式動工建設以來,園區主要道路已基本完成,年底將完成全部基礎配套建設。截至10月份,園區已簽約項目8個,總投資額91億元。
同樣,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項目進展之快也出乎意料。整個項目計劃分三期實施,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3500萬美元,已于2010年9月投入運行,2014年實現產值2.78億元、利稅8380萬元。二期項目總投資4980萬美元,將于2015年底完工,預計明年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三期項目已經啟動。
據悉,為了加快拆遷,同時消化房產存量,集聚區還推出了“房票”制度改革。也就是,拆遷戶安置房源不再面向新建房,而是從存量房中解決。目前,集聚區10個拆遷村已全面推行“房票”安置,累計在首批7個房源樓盤簽訂購房協議900戶,完成安置面積16.5萬平方米。
這里的服務很優質
說起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還有兩塊響當當的招牌:一是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二是南太湖科創中心。
筆者在集聚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看到,大廳里近十個辦事窗口一字排開,又寬敞又明亮。自2013年底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與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以來,南太湖產業集聚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就以打造“環節最少、收費最低、效率最高、環境最優、服務最好”的陽光政務平臺為目標,在全省15個集聚區中率先成立了一站式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實現了“辦事不出區”。
首次入駐集聚區的企業發現,在這兒辦企業,所有手續都可以在這個中心完成,不必跑到市里,方便極了。而且,這兒還推出了不少審批改革新舉措,全面加快了辦事速度。
比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協調市場監管、質監、國(地)稅、社保、統計等部門,深入調研,通過“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份證照”的方式,實現了多部門后臺并聯審批,頒發“五證合一”營業執照。
再比如,打破區域性壟斷,向全省公開邀請中介服務機構入駐集聚區服務,組建中介超市。服務范圍涵蓋可研報告編制、環評、地質勘察、規劃設計、招標代理等15個類別63家中介單位。進駐中介超市的中介單位還承諾“時間壓縮50%,收費下浮40%”。
正因為這樣,服務中心取得了明顯成效:備案類(鼓勵類、允許類)工業項目從項目簽約到開工建設,總審批服務時限從272個工作日壓縮到了90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縮減40%以上;中介超市已為企業節省成本支出2000多萬元。公共資源交易分中心自2014年8月21日開辦以來,累計完成交易256個,交易金額達14.1萬元。
有一個生動的案例,某美資企業首次落戶集聚區,本來花一個月時間辦理注冊各種手續,結果,讓負責人意想不到的是,所有手續一天就辦完了。
再說南太湖科創中心。在集聚區管委會旁,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幢博士樓。在這兒,80多個來自中科院、浙江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項目,共建設了24個創新平臺。今年1~9月,科創中心35家入駐企業完成產值和利稅分別增長55.3%和82.6%。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打造產(10/27)
- ·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04/28)
- ·湖州啟動南太湖產業集聚區建設(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