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與創客:不共振則出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6/2/23 10:44:09
隨著深圳“地庫”的曲終人散,人們對虛胖的孵化器市場,終于從隱憂走到唏噓:該來的總會來!
其實,早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就有人開始質疑,孵化器市場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哄而起之勢?但理性的聲音完全被突起的、形形色色的孵化器所淹沒。科技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僅科技企業孵化器近3000家、眾創空間2300多家;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面積超過80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超過10萬家,孵化器內創業人數超過150萬人……
應該說,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深入推進,以創業者為服務對象的孵化器行業迎來“風口”。但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爭先恐后上馬這一項目,有的動輒建一座數百畝甚至數千畝的孵化器或孵化基地,在這個風潮中,有的創業者舍本逐末,將創辦孵化器作為創業新方向。
同業市場的競爭在加劇,孵化器作為“創客”的服務平臺,在回答“怎樣幫助創業者活下來”之前,先回答好“自己怎樣存活下來”的問題。“如果不能為創客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只是扮演‘二房東’角色的孵化器會被洗牌掉。”這是業內人士的切身感受。
我們認為,創客孵化器首先應回到原本的定位,應想清楚怎么孵化創客項目。而實際情況是,許多的號稱“創客中心”“夢工場”“創業咖啡”等孵化器,既當“二房東”收租度日,又拿政府針對創業孵化器的補貼。拿政府補貼,本是享受政策鼓勵,是無可厚非的,也就是說,拿政府補貼也行,但得孵出成果,孵化器要真能孵出“小雞”來,應為進駐的創客團隊帶來價值。現階段的孵化器更像是“列王紛爭”,很多不是為了提供價值,而是為了分食政策紅利;不是為創客而存在,而是為逐利市場而存在。
以深圳為例,2015年,深圳創業者有1萬余人,孵化器卻有100多家,平均每家孵化器的創業者數量只有100人左右。數量瘋狂擴張已讓各類孵化器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創業服務資源同質化、服務效率低下、投入成本高等問題日益突出。
對創業孵化器,科技部將其定義為: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科技創業服務載體。設想,由創業者創設孵化器,再為其他創業者提供服務,這種服務的含金量能有多高?沒有或不能提供高附加值的孵化器,結果只能像“車庫”一樣“過不了年”!
真正的孵化器,就應該為創業者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對此,有專家提出兩個維度的考量:一是在項目的篩選階段,要挑切中市場熱點和用戶痛點的產品,而且具有可實施性,這一階段要過濾掉不靠譜的項目;二是在產品的設計、供應鏈等方面進行資源的全方位支持。當然,作為一個市場運營主體,國內孵化器尚需做多方面的改進,比如對創客團隊提供專業支持和培訓,指導團隊更好地推進項目;要善于通過資本運作,推動創客項目實現市場化;在產品后期,還要提供完善的供應鏈服務等。
孵化器只有真正融入創客團隊,并成為創新項目的鏈條時,免遭淘汰才成為可能。
返回頂部- 責編:8057
- 瀏覽:
- 來源:中國企業報
相關閱讀:
- ·高新園區“撿漏”亂象:企業為達門檻突(09/04)
- ·杭州上城區開出商場版眾創空間(08/28)
- ·杭州蕭山區再添一家省級眾創空間:蕭山(08/22)
- ·杭州開出商場版眾創空間 湖濱商圈竟然(08/15)
- ·湖州發揮眾創空間“創業搖籃”作用(07/29)
- ·溫嶺眾創空間“創”勁足 2家企業成臺州(07/22)
- ·眾創空間大發力 杭州蕭山經濟技術開發(06/26)
- ·眾創空間路在何方 雙創周給你“專業”(06/21)
- ·杭州上城創業創新跑出“加速度”(06/18)
- ·“2019百家特色空間”正式出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