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到跨界融合:商業地產探路線下O2O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6/3/21 12:26:18
經過2015年傳統商業地產的艱難轉型期,它們仿佛尋找到了通往行業春天的路徑。
3月17日,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2016(第十三屆)年會在成都舉行,同時發布《中國商業地產行業(2015/2016)年度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里,創客等新興業態開店活躍,線上與線下從火拼開始出現融合,中國商業地產行業正進入大變革與大整合時期。
近年來,一些企業開始嘗試商業與文化、旅游、科技的跨界融合。阿里入股蘇寧、京東投資永輝則成為另一個標志性事件,表明O2O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了象征性突破。
睿意德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家鵬表示,大數據、社交、場景已經成為商業地產三個新關鍵詞。互聯網深度融入商業地產,也正在從這個行業消失。現在商場的運營太過冰冷、功利和割裂。而實際上商場運營的核心是社群運營,要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商場與人的關系才夠緊密。
商業地產商覺醒
主力店上演關店潮讓轉型創新勢在必行。
2015年,百貨業態出現集中關店潮。繼百盛、天虹、王府井等業內領先百貨公司關閉部分門店后,萬達百貨也集中關閉了40多家虧損門店,轉型為電器專賣店與購物街。
另一零售主力業態大賣場也陷入業績下滑困境。行業領頭羊大潤發超市首次停止增長,后來居上的永輝超市業績也出現了小幅下滑,其他賣場因為業績不佳紛紛放慢甚至暫停了開店計劃。
兩大傳統主力業態同現衰狀為多年未見。傳統主力店本身如何創新升級,商業地產尋找新的替代性主力店已成為行業緊迫課題。
近期零售男人圈、iziRetail(逸芮)聯合發布了2015年全國170多家大型賣場業績報告。其中顯示,全國170多家商場中超過90個項目出現業績下滑,入榜的10家成都賣場卻有5家業績同比呈增長態勢。成都國際金融中心可以說是實體店成功運營的案例,根據九龍倉日前披露的2015年年報,成都國際金融中心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55%至33億人民幣。
九龍倉中國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營運)侯迅指出行業下滑并非想象中那么失控,關鍵在于經營者的思路、策略與方向。
侯迅認為,線上與線下消費是一個相互輔助的過程。實際上,商業經營包括與商家互動、大數據、后期跟進等,更離不開賣好的商品。利用移動端做營銷的好處是更快接觸年輕消費群,形成互動及傳播,或增強消費體驗,提供便捷服務。
1月14日,萬達商業地產與光大安石、嘉實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錢公司簽署投資框架協議,4家機構宣布投資240億元人民幣,建設20座萬達廣場。據悉,2017年以后,萬達將保持每年至少開業50個萬達廣場的速度,其中40個以上是輕資產項目。業界對此的解讀各不相同,主流看法是商業地產領域出現分水嶺,今后行業進入專業化時代,市場格局開始洗牌。也有人認為,這是商業地產重資產風險加劇的標志。緊隨其后,萬科、星河、紅星美凱龍等知名企業紛紛開啟輕資產模式。
近年來,一些企業開始嘗試商業與文化、旅游、科技的跨界融合。但是,體驗業態并不等于體驗商業,體驗商業的品質、場景與服務是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總經理崔崇彥分析指出,2016年商業地產將呈現四大趨勢,包括從“互聯網+”轉向“商業+”、創新業態、資本導向、行業兩極分化等。
探路線下O2O
可以說,互聯網對于商業地產的沖擊,恰恰按下了商業地產開發商們的轉型意識引擎。從一開始的一窩蜂線上O2O,到如今的線下O2O嘗試,商業地產商們終于沖破傳統藩籬。
商業地產如何從線上走到線下?正如容易網CEO陳從容所言,零售業交易包括引流、轉化、交易、交付、售后五大環節,整個過程形成了信息的數據流,形成了用戶的行為軌跡,然后形成了完整的用戶畫像,如果不能把這些數據在整個零售業務鏈中全部覆蓋,那么這個用戶畫像始終是不完整的。
從產品品類角度出發,3C、服裝、化妝品、大健康產品(保健品和藥品等)、生鮮和酒水均為萬億產品市場,互聯網創業從這里切入,只要做到10%,就是千億規模。
而電商平臺切入品類超過10%規模的,主要集中在3C、服裝、化妝品這三個產品品類。因此在移動時代,大健康產品、生鮮和酒水必定是互聯網創業者聚集的“巷戰區”,在“巷戰區”創業,不僅需要大資本支持和強大物流體系,更需要符合消費者碎片化和個性化消費的O2O運營體系。
商務部市場運行專家、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認為,從“互聯網+”走向“商業+”是值得關注的重大變化。之前,商業地產業界普遍把發展困境歸結于電商沖擊,對于自身運營方面的問題認識不足,對于電商的應對總體也處于被動式,只是在互聯網+上做文章。現在業界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商業為主導而不是互聯網為主導,向商業+方向探索。
實際上,上海自貿區對于線下O2O的商業模式早有關注。初步統計,最近一年半時間內,其電商+門店數已經超過20萬家。
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櫻則指出,跨境電子商務規模高達3.2萬億,其中電子商務的規模是一千億,這對于國內實體經濟確實是一個巨大沖擊。據其透露,自貿區在外高橋的解決方案中提出了mall of mall概念,通過比較體驗式消費和線上消費可見,貨品的豐富度是一樣的,但是體驗式的消費品類更全。(原標題:從“互聯網+”到跨界融合:商業地產探路線下O2O 記者:沈浪 編輯:駱軼琪)
返回頂部- 責編:8057
- 瀏覽: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閱讀:
- ·衢州商業地產轉型吸引投資者(03/22)
- ·房超:商業地產轉型升級要有“匠人”精(03/22)
- ·商業地產去年全國供需創新低(03/18)
- ·傳統商業地產轉型第一選擇:走輕資產之(05/05)
- ·王健林馬云過招背后:商業地產對電商的(04/24)
- ·傳統商業地產轉型正在經歷“囚徒困境”(04/23)
- ·中國商業地產應注重軟實力營造(09/02)
- ·商業地產借城鎮化東風問路小城市(07/22)
- ·商業地產十年磨一劍 如何轉型與升級?(04/07)
- ·天津商業地產該選擇持有還是散售?(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