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杭州土地成交金額全國第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6/7/20 11:23:31
今年上半年,杭州土地拍賣收入意外超越北上廣深,更把房價領漲二線城市的蘇州、南京、合肥、廈門這“四小龍”甩在身后,以818億元拔得全國土地成交金額的頭籌。
既非一線城市,又非房價領漲“第一陣營”,杭州土地成交火爆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應當怎么看?
記者調查發現,一線城市抽緊地根、杭州城市品質提升、政府精準施策、地產巨頭資金充裕四大因素共同推高了杭州土地市場的單價與總量。其中,G20杭州峰會等概念更提升了資本對杭州城市品質的長遠預期,甚至出現了“面粉貴過面包”的奇觀。在形形色色的一線、二線城市劃分榜單爭議紛紜之時,似乎資本已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把眼光投向“后G20”時代的杭州。
土地供應量
超京滬深
分析上半年杭州土地成交金額全國第一的原因,不能離開面積談總價。
上半年,杭州土地出讓面積大大增加。據透明售房網數據,1-6月,杭州全市共成交土地106宗(不含加油站用地),總成交面積30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0%;總可建面積71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0.6%;總成交金額818.3億元,同比增長352.6%。
值得注意的是,從各區域看,上半年杭州市區(含蕭山、余杭、富陽)共成交土地78宗,總成交面積2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0%;總可建面積6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3%;總成交金額814億元,同比增長392%。與之相對比的是臨安、建德、桐廬、淳安四縣市,上半年土地總成交面積22.1萬平方米,總可建面積34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4.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62%、73%、72%。
上半年,杭州新房成交放出近十萬套的天量后,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市區消化周期只有6個月,所以對于新房供應趨緊的市區,杭州明顯加大了土地供應;而在去庫存仍是主要任務的四縣市,則顯著減少了土地供應。這一點,符合差異化供地的原則,房地產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土地要素端的供給側改革,效果正在顯現。
而對比一線城市:1-6月,北京成交土地面積為101萬平方米、出讓金353億元;上海231萬平方米,出讓金608億元;深圳47萬平方米,出讓金364億元……為控制城市規模,一線城市普遍抽緊地根,客觀上將杭州推上了“第一”位置。
當然,也要看到杭州土地成交金額“全國第一”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地價一路攀升,紀錄更迭頻繁。杭州共有14個板塊創下區域樓面價新高,特別是未來科技城、錢江世紀城等城市未來新中心,幾乎每一宗地塊都受到開發商的追捧,位于市中心的綠城潮鳴地塊以45368元/平方米創杭州宅地樓面價新高。
若以均價論,漲幅更驚人——上半年杭州市區樓面均價已達11900元/平方米,比2015年的7397元/平方米,上漲60%。雖然地價大幅上漲與差異化供地、優質地塊大量推出有很大關系,但土地價格上漲幅度超過房價已是不爭的事實。要知道,上半年杭州新建商品房均價16758元/平方米,只同比上漲了3.6%,原來那套以銷售價格倒推成本來測算土地成交價格的邏輯,似乎行不通了。
多因素合力
推高地價
那么,地價是怎么被合力抬高的?通過回顧杭州上半年兩場極具代表意義的土地出讓,細心者也許可以從中尋找到自己的答案。
第一場典型的出讓,是5月27日信達以一家之力拿下奧體地鐵上蓋項目,總成交額達123億元,創下史上總價最高地塊紀錄;樓面價21576元/平方米,也是區域宅地歷史新紀錄。
地塊是G20、亞運會等利好的直接受益者,兩大盛會令開發商看好杭州未來發展預期,不惜花重金布局。“杭州目前正從1.5線城市大踏步跨入準一線城市,不僅是浙江省省會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戰略城市,更是全中國的杭州。經濟活躍、產業聚集強、高素質人口導入能力強、市場需求強勁,同時2016年的G20峰會以及2022年的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城市的勢能將不斷釋放,更是增強了我們在杭州拿地的決心。”浙江信達地產有限公司總監孫艷這樣解釋花重金拿地的原因。還有更多開發商在躍躍欲試:上半年,有3家外來開發商相繼進入杭州——和昌、江蘇中南以及重慶東原,還有北京K2、葛洲壩和建發也一直試圖進入杭州市場。
在充滿火藥味的拍賣現場,還有一幕頗具象征意義:與信達搶到最后一輪的,是閩系開發商融信。這半年來,全國的高地價,似乎不是由閩系房企制造,就是由央企拍下。隨著地價不斷走高,土地成本占項目總成本的比例大幅增加,開發項目的風險也越來越大,背靠國資系統的央企及因資本市場而資金充沛的閩系,更有實力拿地。
同時,上半年貨幣流動性充裕,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5萬多億元。回望歷次土地高熱,其宏觀背景有著相似性:2008年,央行曾5次降息、4次降準,2009年土地高熱;2012年2次降準、2次降息,2013年土地高熱;2015年5次降準、5次降息,2016年迎來相對充裕的流動性環境,開發商“資金彈藥”充足,對價格的承受能力也前所未有。
第二場特別值得關注的出讓,是5月20日熱電廠地塊“閃電戰”:僅報價8輪、15分鐘,融信以總價23.61億元,折合樓面價31404元/平方米,不僅打破了申花板塊的樓面價紀錄,更是刷出了拱墅區的地價新高。
參與競拍的融信、濱江、金茂和中糧,他們都在該地塊500米范圍內有項目。因此出現了牛市特有的現象——板塊“守門員阻截現象”,即在板塊內地價快速上漲的情況下,原先有項目的開發商本著板塊內“通吃”的想法,積極搶地并阻截對手進入。由于“守門員”擁有大量的浮盈,再拿下的地不管價格如何高企,都可以通過原先的利潤進行對沖降低成本,于是,不計較現有項目的售價,為了阻截、為了份額,地價就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迅速抬升。這個現象,在杭州的幾大熱門板塊中,尤其突出。
下半年房價
陡升概率小
那么,下半年的趨勢,能如“守門員”所希望的那樣,地價與房價輪動上漲嗎?
土地市場風起云涌的表象之下,風險正不斷累積。有業內人士指出,歷史上“高價土地”往往叫好不叫座。曾經拿下“申花板塊最高價土地”的雅戈爾,已悲壯地退出了房地產市場;2009年,高價地頻出時,中華企業以18206元/平方米的拿地成本進入杭州,此后,杭州樓市動蕩不安,直到今年“中企·艮山府”才開盤,但前期虧損已超6億元。而同一板塊、后來以一萬元出頭樓面價拿地的萬科、德信等開發的產品,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不拿地,就沒有項目做。對上,沒法跟老板交代;對下,養不活這些人,要裁員。”某業內人士解釋房企近期的拿地心態。
“下半年市場走勢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撲朔迷離。但無論從經濟走勢以及政府的容忍度判斷,還是從市場地價已經達到的高度等維度判斷,下半年重復上半年的走勢,價格繼續大幅度走高的可能性不大。”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在其樓市半年報中指出。
還有業內人士透露,杭州上半年各個區域都基本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供地目標,再加上杭州將進入G20時間,下半年供地或將收緊。
但無論如何,開發商不愿做虧本買賣,這批高價地轉化成的高價房,正在逼近。拿地熱將許給杭州樓市一個怎樣的未來,只能讓時間來檢驗了。(原標題:818億元!上半年杭州土地成交金額全國第一 記者:方臻子)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土地市場供應密集 勾莊新增大型商(09/25)
- ·全國“地王”再易主 新世界97.92億競得(07/31)
- ·杭州樓市半年報出爐! 銷售金額濱江、萬(07/04)
- ·杭州上半年土拍收官 下半年市場形勢復(06/27)
- ·杭州6月將有26宗地塊掛牌出讓(06/06)
- ·限價不松動,杭州樓市何去何從(04/24)
- ·2019年杭州土拍熱度一路攀升 卻不及去(04/18)
- ·杭州主城區16日出讓7宗地塊 總成交金額(04/17)
- ·杭州主城區推出4宗地塊 總起價43.76億(04/03)
- ·2019年杭州首期《讀地手冊》發布(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