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夢棲小鎮:打通設計產業化之路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6/7/20 16:20:11
“良禽擇木而棲。”
7月13日,去余杭良渚新城夢棲小鎮的路上,同車前往的萬事達(杭州)咖啡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偉用這句話說明來意。
人到中年,一身布衣,說起話來慢條斯理,怎么看杜偉都不太符合時下流行的創業者特征。不過最近,杜偉打算和年輕創業者們一起趕個時髦,來剛剛引進首屆世界設計大會的夢棲小鎮,尋一處合適的辦公場所。
這條路——
讓設計走向產品
前不久,杜偉從黎巴嫩帶回來一張價值幾百萬元的訂單,訂單的產品,是他和團隊花幾年時間研發的一款智能咖啡機。這款產品,曾在德國柏林消費類電子展及家電展上獲得諸多點贊。
“它和紅點獎注重外觀設計不同,更在意功能端、產品端的設計。很高興,幾年的努力終于有了收獲。”走進良渚大學科技園,杜偉不禁發出感慨,讓設計走上產業化“這條路”花費了他太多心血,看著眼前幾棟活躍著新鮮血液和成功裝下“這條路”的研發大樓,他竟有些感動。
在良渚大學科技園里,“這條路”叫杭州億腦創新工場,立意在于解決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車間”的難題。
“億腦創新工場”的前身是浙江大學國際設計學院一個對接高校研發和企業生產需求的平臺。2006年,“億腦創新工場”開始研發智能平衡車技術;2013年5月,孵化成立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億腦創新工場”總裁應佳偉說,這里專門孵化雞蛋、出售小雞,把智慧孵化成產品,然后以轉讓部分股權的方式出售。
母雞和雞蛋的關系,從一張名片就能理個明白。應佳偉的名片長得不一般:正面寫著“杭州億腦創新工場總裁”幾個字,翻到背面還別有洞天,億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高越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然后加上了一串省略號。
應佳偉名片的背面,正是“億腦創新工場”孵化的“雞蛋”。騎客智能科技、高越科技、共遠科技等姐妹企業,在“億腦創新工場”共用一個展廳。
走進展廳,一排平衡車整齊排列,每一輛卻都有所不同。“這幾款有扶手,有高爾夫球場用的,警察巡邏用的,沒有扶手的‘扭扭車’是一款利用動態平衡原理控制前進及后退的高科技智能產品。隨著身體的傾斜,‘扭扭車’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行駛速度及前進方向。”展廳里的平衡車全部來自“億腦創新工場”孵化的“騎客”。工作人員說,那款炫酷的“扭扭車”擁有150多項核心知識產權。走到展廳深處,水下清潔機器人、自動割草機、步態訓練矯正儀、大小便自動護理機、無葉風扇等,這些產品大都瞄準市場供應短板,具有首創性,順利在國際市場鋪開。
這條路,是條完整的設計產業鏈。“億腦”,取自英文Innovation(創新)的漢字諧音;從漢字字義還可以延伸出超級大腦的意思。夢棲小鎮“鎮長”沈麗月告訴記者,這里是小鎮的創業中心,依托高校背景,“億腦創新工場”匯集了計算機、工業設計、數字媒體、機電一體等多學科多層次的專業人才,運用大數據這枚聰明大腦,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植物工廠、智能聲音、360度全景監控系統等領域創新產品;然后,以億腦全資控股或技術入股的形式組建一個又一個科技公司;再通過產業孵化中心系統培育孵化,逐漸發展壯大,解決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將“創新”升級為“創業”。
這設計——
也是先進生產力
在良渚互聯網創業大廈里,杜偉跟著夢棲小鎮工作人員參觀了幾間尚未出租的辦公室。他目測著每個房間的大小,已經在琢磨辦公室怎樣布局。
“好的產品必有好的未來,這點我深信不疑。”談到“為什么十幾年只做咖啡機”時,杜偉一臉認真地告訴記者,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一個國家一定要有工業來做根基,好的設計則是將我們與競爭對手區分開的最重要方法,做傳統企業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
之所以要內心強大,多半是因為推動生產之路上的“孤獨”。當手中的產品跟不上市場步伐,當新產品的研發遲遲不見進展,這種“孤獨”,正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所經歷的痛楚。
2010年,沈麗月正負責跟進良渚當地企業高新技術和專利引進情況。“大大小小的工業企業有1000多家,但規上企業只占10%,傳統企業發展普遍遇到了瓶頸。”沈麗月說,就在那一年,良渚開始和高校合作。
從機械制造、計算機專業的教授走進良渚,和企業一對一服務;到良渚設立專門基金舉辦大學生創業創新比賽;再到如今“億腦創新工場”2013年500萬元、2014年2000萬元、2015年1.2億元的產值奇跡,應佳偉說,這是在一步步探索怎樣把冷菜冷飯做成揚州炒飯。
今年1到5月,“杭絲時裝”通過舊廠區提升改造,優化建設用地空間布局、破解土地要素瓶頸制約,銷售產值為去年同期的116.93%;“紅玫軟裝”從傳統紡織行業轉型軟裝企業,在提升改造基礎上繼續加強設計核心競爭力,穩居中國出口英國成品窗簾第一位,銷售產值為去年同期的131.43%。
沈麗月說,工業設計是所有產業的入口,有些時候人們看到它甚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但工業設計不是市場和技術的工具,它看起來不是生產力本身,但其實是處理好生產關系的先進生產力。
好比我們經常探討德國人的無人工廠為何機智如斯、日本的電飯煲為何經久耐用、佛羅倫薩的中世紀建筑為何永葆時尚,或許我們該好好認識一番工業設計之于工業化的意義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柳冠中給出的工業設計角色是這樣的:它是解決工業化社會分工帶來的“制造和受眾需求”以及“社會各工種、各專業、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的,從而以“生產關系”的角色,優化工業化系統中各環節要素的合理匹配,以提升社會生產的效率和生活品質。
這小鎮——
其實很有生命力
離開的車上,車廂里又開始了杜偉的“咖啡機時間”。
“接下來,我們打算把自己從產品、技術為主走向服務為主的企業,增加新的亮點和活力。”杜偉心里住著的“雀躍小人”一不留神就會蹦跶出來,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發和產品功能上,現在產品設備完善了,該去做商業模式了,企業要開始騰飛了。
不過,從“產品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實現由“加工型工業”向“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轉變,并非一日之功。在這條漫漫長路上,工業設計則是陪伴其成長的好搭檔。當下,我國正從“構建工業設計行業結構”為中心的階段向“工業設計拉動為核心的產業創新”過渡。
2015年11月5日,夢棲小鎮正式啟動;2016年1月,夢棲小鎮入選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從去年啟動建設至今年5月底,夢棲小鎮完成投資16.04億元、集聚項目(企業)53個、創業人才400余名。
就在半個多月前,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與20多個國家設計組織共同發起的首屆世界設計大會花落夢棲小鎮,讓這個工業設計小鎮不再僅僅是沈括《夢溪筆談》的發源地。金圓規獎、中國原創設計獎、世界設計大會等都讓夢棲小鎮一步步站上了國際舞臺。
“目標是什么?實現的途徑怎么走?空間怎么來?招商怎么來?服務怎么強化?產業怎么配套?如何打造產業生態鏈?”這一連串的問題該怎么一一搞定?夢棲小鎮從頂層設計讓中國美院做了概念規劃,讓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做了產業規劃,以“設計+科技+人才”為重點,一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靠大項目帶動,但小鎮人知道,目前小鎮引進的大項目還不夠,他們要把星星變成月亮。
每天,夢棲小鎮的工作人員都會接到入駐成員的電話,時常有年輕創業者來咨詢是否有金融服務政策。沈麗月說,大部分的年輕創業者從0到1把創意變成產品已經很不容易,從1到100實現量產投入市場更需要資本的撬動,夢棲小鎮正在打造的設計、創意、創新、創業、金融五大中心,其中的金融較為薄弱、亟待完善,目前小鎮正與金控集團等洽談設計產業基金事宜,助力產業發展。
白墻黛瓦、小橋流水,良渚邱家塢的村落改造方案馬上就要出來了。沈麗月說,產業的、城市的、旅游的、社區的,這是小鎮努力的方向,盡管它還很小,但很有生命力。(原標題:夢棲小鎮:打通設計產業化之路 記者:李丹超)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夢棲小鎮入榜浙江省第三批省級雙創(09/18)
- ·杭州夢棲小鎮設計企業齊聚一堂 碰撞思(08/14)
- ·杭州良渚:用心描繪“中部興盛”宏偉藍(01/31)
- ·夢棲小鎮成為余杭區第7家國際旅游訪問(12/27)
- ·杭州良渚新城全力打造設計夢想棲息地(09/28)
- ·夢棲小鎮:打造“三生融合”的設計夢想(04/18)
- ·走讀余杭夢棲小鎮的“匠心”(01/03)
- ·讓設計因子在杭州夢棲小鎮落地生根(04/11)
- ·良渚夢棲小鎮:引領工業設計回歸中國(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