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如何跑出加速度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6/3/11 17:04:12
“特色小鎮”,2015年以來一直是國內媒體的熱詞,到2016年1月,浙江共有79個特色小鎮列入省級創建名單。
“特色小鎮既是一個個開放共享的眾創空間,又是一個個創新產品崛起的策源地,是新發展理念在基層的探索與實踐。”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如是說。
對浙江而言,特色小鎮建設才剛剛開篇,接下去怎么走?我們來聽聽代表委員怎么說。
企業主體 政府有為
【代表名片】丁列明 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特色小鎮在國外有許多生動的實踐,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硅谷。浙江省正在推進的特色小鎮建設,有許多精神內核與硅谷是相通的,浙江的特色小鎮完全可以借鑒硅谷的經驗。
探討硅谷成功經驗的文章很多,我的體會是,硅谷核心競爭力是快速將技術商業化,這個依靠的是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根據投資機構的經營業績來進行投融資,依據市場規則把技術專家和創業資本聯系起來,將最優資本和最新技術等資源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優化配置。
當然,在硅谷,政府并非真的無為。硅谷對創新也有很多支持,但不會直接給項目。除了稅收政策鼓勵,還通過各種政策去敦促技術進行商業化傳播,使得技術創新最大限度地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此外,政府還應當致力于打造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以醫藥行業為例,現有審批效率對藥企創新非常不利。一個新藥要上市,要通過好幾次審批,從動物試驗完成以后,進入臨床試驗要有批文,每個審批環節都非常重要,沒有審批就不能走到下一步,但是我們的審批時間非常長,這對創新非常不利。
小鎮名企 創造歷史
【代表名片】張華明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之毅時尚集團總裁
小城鎮的發展離不開產業集群的支撐,浙江的小城鎮成長見證了一個個鄉鎮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史。所謂“一鎮一品,一鄉一業”,是浙江塊狀經濟的真實寫照。現在,浙江正在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加快塊狀經濟轉型升級。
我跑過全世界許多地方的小鎮,深深感到特色對于小鎮的重要。去日本,游客要去熊本縣品嘗拉面,要去北海道買白色戀人餅干,它們的特色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在蜂擁而至的國外游客心中有號召力,這就是特色魅力。
小鎮的特色,源于一個產業,有時候甚至是一家企業。從一家糖果店開始,發展成全球第三大巧克力糖果制造商,這是費列羅的故事,它的發生地就是意大利皮德蒙特地區阿爾巴鎮。讓阿爾巴鎮聞名遐邇的還有這里的特產白松露,在世界美食圈頗負盛名。
浙江也有許多美麗的小鎮,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比如烏鎮,當游客步入烏鎮,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獲得一種獨特體驗。但跟上述世界著名的小鎮比,烏鎮還可以考慮與特色產業相結合。比如,黃酒、手工藝品、精美食品等應該是江南一帶的特色,但我們尚未打造出有影響力、辨識度高的品牌。
專業化是這些小鎮立身之本。它們往往具有悠久的產業傳統,在歷史的傳承中,將專業發揚光大,各自活躍于地方、區域或全球市場。浙江正在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即專業,應該找準定位持續創新。要通過建設一批小鎮,成就一段歷史。
特色小鎮 關鍵要“特”
【委員名片】陳小平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在杭州余杭區,有個“神奇”的特色小鎮。夢想,是它的名字。這里生活著一群名為“創客”的居民,他們的奇思妙想落地之后,就是小鎮的未來。科技、資本、智力、人才在這里匯聚,形成充滿活力的“眾創空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這里最真切的寫照。
作為經濟新常態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浙江的特色小鎮最大特色,就是“特”。在我的理解中,“特”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產業有特色,或是根植歷史的傳統優勢產業,或是活力四溢的新興產業;二是體制有特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實體小鎮,資源和要素、政策和服務,都以產業為中心進行配置和優化。
浙江特色小鎮,發展勢頭迅猛,未來該如何更好發展?通過調研,我們提出建議,要把規劃與申報有機結合起來,把好特色小鎮的創建門檻,始終保持特色小鎮的“特”。要積極探索政府與市場協作的開發模式,借助浙商回歸、眾籌等載體,吸引拉動民間資本,投入城鎮開發建設。要統籌推進中心城區與特色小鎮、特色小鎮與周邊鄉鎮、特色小鎮與農村之間的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實現基礎設施聯建共享。
產業為基,人文為本,通過“城”的平臺,推動工業化,破除城鄉藩籬,實現農民市民化,相信在新型城鎮化的歷史進程中,浙江的特色小鎮,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創新驅動 小鎮根本
【代表名片】周國輝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
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可以作多角度的解讀。依我看,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也是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依托特色小鎮,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轉化創新成果,實現產業發展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發展驅動轉變,這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根本。
從浙江的實踐來看,特色小鎮的創新可圈可點。初步統計,首批37個特色小鎮集聚了高校系、浙商系、阿里系、海歸系的創業創新人才近萬人、創業團隊1900多個,促進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有29個特色小鎮與196所高校、省級以上科研院所開展了技術合作,央企、外企、民企等紛紛主動前來對接。同時促進了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去年,僅山南基金小鎮累計入駐金融投資類企業300余家,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800億元。一批成長性高的創業企業嶄露頭角,多個項目獲得上億元融資,形成了初步完備的金融業態。
各種類型的眾創空間在特色小鎮蓬勃發展,厚植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浙江的特色小鎮,似乎與歐美小鎮相近。細究起來,“浙版”小鎮其實很浙江、很中國,是浙江民營經濟、塊狀經濟、園區經濟的傳承和升華,是踐行“兩山”理論、堅持“三生融合”、建設美麗浙江的生動實踐。
特色小鎮告訴我們,生產、生活與生態決不是對立相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關鍵取決于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只要我們想要,中國大地去霧治霾、再現美麗,應當不會是一個遙遠的傳說。
核心特質 文化為魂
【委員名片】何水法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特級專家
我清晰地記得,就在來京參會的那天,《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浙江特色小鎮能量大》一文。經濟新常態下,實現轉型升級,需要好的制度設計,也需要好的平臺載體。浙江的特色小鎮,之所以成為全國媒體爭相報道的寵兒,是因為這種探索和實踐,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出發,將“產、城、人、文”有機結合,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之江大地,特色小鎮,風起云涌。行走其間,最大的期盼,莫過于留住特色小鎮的根、挖掘特色小鎮的魂,做好“文”這篇文章。我相信,“文”的濃墨重彩,是特色小鎮“特”的內涵所在,會讓“產、城、人”的相融延續得更持久,產生更恒久的生命力。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培育一方產業。產業的誕生,有著不可忽視的文化根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名單里,諸如湖州絲綢小鎮、南潯湖筆小鎮、越城黃酒小鎮、蒼南臺商小鎮等,產業之外都帶著鮮明的傳統文化印記。那是活的文化,以產業的形態,延續生存至今。
如何挖掘特色小鎮的“文”?我覺得,首先,要對特色小鎮的文脈進行梳理,拾掇起相關的文化碎片,整理、挖掘、研究后,在產業發展中加以放大,增強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要以文化為底蘊,融入創意設計,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來反促傳統產業的發展,帶動特色小鎮休閑旅游業的發展。第三,要在特色小鎮的規劃發展中,時時處處融入文化印記,讓這種文化本色最終成為產業的核心特質、百姓的生活方式、小鎮的獨特氣質。第四,要根據小鎮特色輸入特色教育,就地提升原有居民文化素質,促進有效就業和收入增長,形成良好的人口生態走勢。(原標題:特色小鎮,如何跑出加速度)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相關閱讀:
- ·杭州西湖區兩個特色小鎮被正式命名為省(09/27)
- ·浙江打造2.0版特色小鎮:特色仍然是重中(09/27)
- ·嘉興南湖區開出省級特色小鎮“并蒂花”(09/27)
- ·小鎮撬動發展大局 浙江高質量推進特色(09/25)
- ·紹興重大項目勾勒藍圖 特色小鎮深植厚(09/25)
- ·杭州云棲小鎮:逐夢“數字之巔” 打造“(09/24)
- ·杭州余杭區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09/20)
- ·杭州打造“特色小鎮聯盟” 推動長三角(09/16)
- ·充分發揮特色小鎮主陣地作用為杭州西湖(09/04)
- ·寧波鎮海物鏈港特色小鎮蓄勢待發(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