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通大廈成鹿城樓宇經濟樣本 年創稅超億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7/2/27 16:41:11
“過去五年,置信廣場、世貿中心等商業綜合體開業運營,稅收‘千萬元樓’達32幢,其中‘億元樓’7幢……”日前開幕的鹿城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振奮人心。
記者從鹿城區經信局獲悉,7幢“億元樓”分別為新城大廈、高聯大廈、華盟商務樓、交行廣場1號樓、中通大廈、工會大廈及溫州國際貿易中心大樓。那么,這些樓憑什么這么“吸金”,又是如何長成“億元樓”的?
成績:鹿城去年7幢樓創稅超億元
“樓宇經濟”是指隱藏在商用樓宇中的經濟形態——以商務商貿樓為載體,通過開發、出租樓宇,招商引資,從而引進稅源,引進各類企業,增加稅收。
發展“樓宇經濟”的優勢在于占地少、污染少、產出高,有些樓一年創稅額超出內陸地區一個縣的總稅收。因此,有人形象地把“樓宇經濟”比作都市里的“垂直印鈔機”。
鹿城區位于溫州市區中心,人口多,區域面積小,土地資源極度稀缺,而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對集中。“樓宇經濟”已成為該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載體。
據統計,鹿城區具有純商務辦公樓宇47幢,總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300多家,去年市、區兩級國地稅合計23.13億元,同比增加10.7%。目前,實現年創稅千萬元的有32幢,其中“億元樓”7幢,創稅冠軍為交行廣場1號樓,去年稅收達2.3億元。
樣本:中通大廈46家企業去年創稅1.6億
位于新城大道311號的中通大廈,共有20層,商用辦公面積1.686萬平方米,目前共有46家企業入駐,去年創稅超1.6億元。與創稅“億元樓”冠亞軍主要靠銀行業務不同的是,作為季軍的中通大廈,入駐企業涉及金融、物流、房產、保險、教育、設備等行業,其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可以說是鹿城區“樓宇經濟”的典型樣本。
創辦于2010年的通力電梯有限公司溫州分公司,位于中通大廈8樓,是一家外商獨資分支機構。該公司辦公場所僅275.5平方米,卻有100人的團隊,分銷售部、安裝部、維保部、人事行政部4個部門。客服人員在訂單處理平臺上確認信息,維修人員馬上奔赴現場……每天上午8點30分開始,公司上下就是一片忙碌的場景。
為什么看中中通大廈?“通力電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當初選擇入駐中通大廈,除了公司形象需要外,更重要的是看重高檔商務樓的設施和完善的服務,再加上這里位于新城區,交通便利,周邊城市建設全面。公司入駐中通大廈以來,業務一直在穩步增長。
一位業內人士說,交行廣場1號樓之所以能拿下“億元樓”冠軍稱號,也與其區位優勢明顯、合理的物業租金及完善的配套服務等密不可分。
未來:濱江南匯七都等區塊 將建高端樓宇群
自2009年,溫州市提出發展樓宇經濟以來,如今逐步形成了“向藍天要空間,向空間要效益”的樓宇經濟發展模式。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制約“樓宇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不少。一些入駐商務樓的企業負責人及員工代表反映,市區樓宇普遍存在停車難、設施老化、物管人員文化程度低、年齡大等問題。
為此,鹿城區不僅在財稅、獎勵機制等方面給予相應扶助,還專門派駐街道工作人員做各樓宇聯絡人,協助樓宇招商、管理,促進樓宇發展。
據介紹,鹿城在樓宇經濟發展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該區將大力提升城市經濟綜合實力,實施總部樓宇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域優化區塊布局,在濱江、南匯、七都等區塊規劃建設標志性建筑、城市綜合體、高端樓宇群,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信息經濟。(原標題:溫州中通大廈成“樓宇經濟”鹿城樣本,年創稅超億元 記者:劉彩玲)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溫州都市報
相關閱讀:
- ·溫州樓宇經濟如何打造“升級版”(05/17)
- ·盤點溫州市區最吸金的寫字樓(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