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棒式”的孵化 眾創空間的“杭州模式”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7/9/20 10:08:42
“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在杭州點擊鼠標,聯通的是整個世界。”G20峰會閉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點贊杭州。
隨著資本、項目、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杭州涌現出了一大批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業創新平臺,并呈現出建設主體多元化、投融資鏈條化、創業活動常態化、創業理念國際化等特色,杭州已躋身全國創業創新“第一方陣”。
杭州眾創空間如此活躍,其原動力和基因是什么?它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把脈問診創業創新平臺,進一步營造良好創業創新環境,杭州日報特推出“聚焦杭州眾創空間生態圈”系列報道。
中午12:00,正值午餐高峰。夢想小鎮創業大街的一家面館里,蘇杰點了一碗雞蛋面,并選擇靠墻的位子坐下來。
穿過面館后門,就能看見“良倉孵化器”。在這里,2000多平方米辦公區集聚了數十家創業公司。蘇杰就是“良倉孵化器”的創始合伙人之一,浙大畢業,阿里巴巴工作8年,創業2年,他來杭州已經17年。
這兩天,良倉合伙人都忙著籌備阿里巴巴“諸神之戰”總決賽,同時還有花生粒、鮮入為主、Uface等一批新項目入駐,蘇杰邊吃面邊接電話,說“吃飯就是忙里偷閑”,一點也不夸張。
像良倉這樣的創業空間,僅是杭州創業創新的一個縮影。市科委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杭州在冊的眾創空間已達106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35家,省級優秀眾創空間12家。截至今年1月,累計入駐企業(團隊)2387個,已注冊企業2069家,注冊資本累計超過41億元,吸納社會就業人數13127人。
“接力棒式”孵化
平均每天有9場創業活動
前兩天,第三屆“創青春”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夢想小鎮落幕,杭州視氪科技有限公司的“盲人視覺輔助眼鏡”項目在比賽中一路過關斬將,從7183個創業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冠軍。
這是一個什么項目呢?簡單點說,就是通過計算機視覺、AR和VR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控制等技術,為盲人及弱視群體打造的一款智能眼鏡。眼鏡集機器視覺與聲音編碼映射于一體,能讓視覺障礙的群體重見光明。
誕生于浙大科技園,發展中得到潤灣、良倉、六和橋等機構的連續孵化,從第一次項目路演到第一次投融資對接,再到600萬天使投資的落地,再到未來科技城重點項目資助750萬元,視氪科技的成長離不開眾創空間“接力棒式”的孵化。
在杭州,創業大賽、創業分享、項目路線、融資對接等創業活動幾乎天天都在上演。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杭州共舉辦2936場創業活動,同比增長99.2%,平均每天9.0場,共有118151人次參加創業活動。更難能可貴的是,眾創空間還設立或整合的風投基金也多達181個,資金總規模76億元,建立了從種子期投資到中后期投資的完整投融資鏈條。去年,共計739個項目獲得41.1億元的投資。
眾創空間催生千企
“黑馬”項目層出不窮
你瞧,在夢想小鎮3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內,就集聚了良倉、蘇河匯、第七空間、蜂巢等近40家眾創空間。而在濱江阡陌路,一塊“杭州創業大街”的牌子顯得格外耀眼,周邊匯聚著3W咖啡、天使匯、創業邦創新空間等。
“在這里,入駐項目可享受最長3年的免租辦公場地,水電、物業等費用的60%由小鎮支付;這里還在小鎮周邊提供遠低于市場價格的人才公寓配套,創業者根據學歷每月可以享受300—500元的住房補貼;憑小鎮發放的創新券,企業可免費享受小鎮聘請的律師、會計等中介機構服務……”
說起第七空間,Light Hi(來嗨)科技聯合創始人周舟這樣回憶兩年前的情景。而不到一年的時間,第一代產品智能燈“Gooro”上線;半年后,第二代產品智能母嬰燈“哈球”也上市了;接著,第三代產品“哈球量子護眼臺燈”成功上線有贊商城,并保持了較高的銷量。“這里創業環境好,設施全,政府扶持力度大,我的選擇沒有錯。”周舟說。
眾創空間是杭州創業創新的一道“風景線”,也催生了一大批創業企業。比如,“樓友會”孵化的“微鏈”、“六合橋”孵化的“米趣科技”、“福云創咖”孵化的“貝貝網”、“創業蜂房”孵化的“快的打車”、良倉孵化的“開始眾籌”……這些耳熟能詳的成功案例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這些項目都出自杭州眾創空間。
原有空間不夠用
杭州眾創空間忙著“擴容”
“現在這里的280個工位已滿員,新入駐的搏享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母嬰玩具、數碼產品、健身運動、戶外用品等行業的共享租賃平臺,現在只能到我們的拓展區塊。”良倉工作人員黃穎說。
夢想小鎮互聯網村,“良倉”老倉4000平方米的辦公區已滿足不了創業者的需求,如今其拓展區塊已延伸到下沙、e商村等周邊區塊,還有不少物業正在洽談中。
在下沙,由杭州經濟開發區、阿里云、良倉共同打造的阿里巴巴創新中心已于8月29日開門迎客,它依托華媒科創園區3000平方米大平層空間,開放式+獨立辦公空間,可以滿足創業公司不同階段的需求。“目前,500個工位正在火熱招商中,半個月已租掉了100多個工位。”良倉合伙人、阿里巴巴創新中心(杭州下沙)CEO莊笑峰說。
同樣面臨“擴容”的還有“第七空間”。“1500平方米辦公區域共108個工位,目前入駐企業近30家,現在工位一席難求,我們在金之源大廈的拓展區有1300平方米,目前正在裝修中。”華知投資常務副總經理葉鳳說。
作為杭州最早運營眾創空間的創巢創業園,最近也面臨著空間不夠用的難題。“我們創巢創業園共有30多個‘房間’,面積30-60平方米不等,但這些‘房間’根本不夠用,現在我們在4號大街附近拿了一處物業,目前正在恰談。”創巢創業園負責人潘利靜說。
優化創業生態
杭州“雙創”躋身全國前列
近年來,杭州在打造眾創空間的“杭州模式”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創新體制,優化創業生態;集聚資源,整體提升運營模式;招才引智,推進眾創空間國際化建設;注重關懷,塑造良好創業生態文化……
以優化創業生態為例,一方面是化扶持政策體系,從創業啟動、房租與寬帶補貼、促進創業投融資、品牌活動等方面進行資助;另一方面是培育特色,持“創業投資+特色服務”為核心的發展理念,引導眾創空間培育核心競爭力,走專業化道路,實現差異化發展。如華立潤灣聚焦智能硬件、貝殼社聚焦醫療領域。同時,還不斷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建立多層次融資生態鏈,建立政府為主導“創投引導基金+天使引導基金+硅谷引導基金”的基金體系。
尤其值得一提的,杭州還引導眾創空間建設主體多元化,大企業大集團、教育培訓機構、科技服務中介、大學科技園、傳統媒體、創業投資機構、連續創業者等各類主體不斷加入,如云棲小鎮與富士康實施的智能硬件平臺“創新牧場”項目、與阿里云合作建設的“淘富成真”項目等都在擴展著眾創空間形態。(原標題:“接力棒式”的孵化,眾創空間的“杭州模式” 記者:吳靜)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開出商場版眾創空間 湖濱商圈竟然(08/15)
- ·杭州182家眾創空間 累計入駐項目數412(04/04)
- ·共謀未來 2018杭州孵化器、眾創空間發(04/02)
- ·杭州單個眾創空間最高可獲每年350萬元(03/01)
- ·杭州眾創空間邁向國際化 省級優秀眾創(10/18)
- ·杭州眾創空間仍需更多“陽光、空氣和水(10/11)
- ·杭州拱墅區新增5家省級眾創空間(09/29)
- ·眾創空間:創新之花正盛開(03/28)
- ·杭州拱墅今年首批眾創空間名單出爐(03/24)
- ·杭州眾創空間帶動 基金規模已超75億元(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