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特色小鎮 建設美麗浙江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7/12/13 9:51:14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發源于浙江實踐的特色小鎮建設是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有益探索,符合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要求,符合推進綠色發展要求,是加快建設美麗浙江、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路徑。
紹興市從2015年啟動特色小鎮創建工作以來,已確定培育對象34家,列入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9家,總體上呈現出工作氛圍濃、創建數量多、平臺作用發揮明顯的良好態勢。特色小鎮已成為紹興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主陣地、招商引資的主戰場、新興產業培育和未來產業謀劃的主平臺。
創建特色小鎮、建設美麗浙江、美麗中國,必須在各級黨委統籌、政府主導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調動各類民間資本參與其中。應因地制宜,區別不同地域、不同特色、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創建目標,實現分類整體推進。應健全創建工作協同機制、綜合評價機制和優勝劣汰機制,確保創建工作既有數量也有質量,切實提高特色小鎮創建水平。
做亮小鎮特色。特色小鎮關鍵在于有鮮明的、獨一無二的“特色”印記。只有做精做強特色,才能推動特色小鎮持續健康發展。其中,產業是關鍵、核心和靈魂。在產業定位、產業選擇時,堅持高端引領,站在國際視野,緊扣產業升級趨勢,做深主導特色產業,拓展延伸產業鏈,不斷提高主導產業的集聚度,形成方向明確、精準聚焦、錯位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而文化是小鎮特色的內核,應大力推動“文化+”,利用各地獨特的山水、人文資源,找到自己的文化標識和產業特色,傳承好歷史文化,挖掘好創新文化,系統規劃品牌打造、市場營銷和形象塑造,讓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時尚、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從而真正打造一批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特色小鎮。
融合小鎮功能。特色小鎮是宜業、宜創、宜居、宜游的小鎮,是“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新空間。創建特色小鎮,一定要把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有機融合起來,把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綠色化融合起來,注重多規融合,避免大拆大建,維護形態特色,保留原汁原味的原生態,實現新老建筑有機更新。注重人文挖掘,加快鎮城相融和文化引領,推進小鎮的風格、風貌、風情融合,形成特色鮮明的小鎮內涵、小鎮風情,使小鎮真正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
集聚小鎮要素。特色小鎮是各類高端要素集聚的新平臺,應通過打造生態環境優美、配套服務完備、體制機制靈活的特色小鎮,招引優質項目、吸引高端人才。要全力盤活低效用地,創新土地利用方式,為新型業態找到傳統工業用地與商業用地之間的第三條道路。要立足產業謀劃招商項目,開展精準招商,吸引骨干企業、優質項目落戶特色小鎮。要主動順應創業主體由精英走向大眾的趨勢,推動廣泛引智。重點抓住90后年輕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等創業大軍,大力引進高端創新創業人才,打造一批凸顯創客功能的特色小鎮,推動形成人才匯聚、項目集聚的創建格局。
創新小鎮模式。要拓展特色小鎮創建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從產業園區到特色小鎮、從重點鎮到特色小鎮、從城市綜合體到特色小鎮和“無中生有”創造特色小鎮的創建模式,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特色小鎮、騰籠換鳥示范小鎮、高產出特色小鎮、歷史文化小鎮。重點要注重科技創新,主攻方向要瞄準高新技術前沿,瞄準重大科技項目、重大科學裝置、重大創新平臺。要加快改革,先行先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進以準入標準替代審批的企業承諾制,加強風險投資、市場推廣、技術孵化等供應鏈服務。要創新小鎮建設投融資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探索建立特色小鎮發展基金,補全眾籌、PPP等融資通道,實現特色小鎮項目直接融資和低成本融資,用政策紅利讓各類小鎮建設參與者增強獲得感。(原標題:創建特色小鎮 建設美麗浙江 作者:王繼崗 紹興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浙江打造2.0版特色小鎮:特色仍然是重中(09/27)
- ·小鎮撬動發展大局 浙江高質量推進特色(09/25)
- ·紹興重大項目勾勒藍圖 特色小鎮深植厚(09/25)
- ·杭州余杭區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09/20)
- ·別讓“特色小鎮”成為低效投資(08/20)
- ·特色小鎮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07/31)
- ·特色小鎮:多些“特色”少些“名不副實(07/29)
- ·厚植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根基(07/03)
- ·提升紹興特色小鎮建設品質(04/28)
- ·“新浙江現象”之特色小鎮:講述浙江改(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