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止 特色小鎮之“云棲”路徑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8/9/18 13:57:37
選擇的路徑
“到底是一群平凡的人在做一件不平凡的事,還是一群不甘平凡的人在做一件平凡的事?”
說這話的是數夢工場董事長兼CEO吳敬傳,21年前她就是一個背著碩大的設備器材奔走新疆大漠的創業女將,也許不會想到21年后,她會和一個叫“云棲小鎮”的地方產生交集,成為這個小鎮孵化的重量級獨角獸企業的掌門人。
同樣是21年前,宋城和未來世界相繼開業,繞城公路和之江大道先后通車。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它們幾乎都是這一區域的代名詞。很多人并不知道,再往西南,有一個叫“轉塘科技經濟園區”的地方。

今天,我們走進云棲小鎮很多企業的辦公區,都能從玻璃窗向外探見一抹抹的綠色,小鎮建設把山水、人文景觀透視出來,使在這里工作的人真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逐漸構筑起了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空間秩序。但在以傳統GDP為價值追求的發展模式中,這樣的情景是不可想象的。時代在產業大潮中疾馳而往,人被裹挾在產業和潮流之中。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對環境不可逆轉的破壞性,對鋼筋水泥的推崇,對速度和數字的盲目追求,留給我們一條越走越窄的道路。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我遇到了很大的瓶頸。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可以把企業做得更大,就特別迷茫,然后我出去旅行、打拳、越野。等我真的放下了,我反而就想通了。”放下和重啟,讓葛立穩帶領神途網絡邁向了“神途”游戲生態系統。
而此時的轉塘科技經濟園區也正從迷茫中抬起頭來。
隨著世界新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才取代傳統因素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并日益成為主導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正如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喬爾科特金在《新地理——數字經濟如何重塑美國地貌》一書中所闡述:“數字革命重塑美國人的生活和工作,隨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區域、產業、城市的發展形成了新的聚集邏輯。”
“在資源、環境、成本的多重擠壓下,我們需要以生產要素的整合、以基礎設施效率的優化來重構優勢。”云棲小鎮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根據他們當時的分析,條塊分割不再適合新經濟發展需求,相反,強調具有人文關懷、用地集約、適合人居的環境,強調自主創新和市場機制,摒棄自上而下規劃的理念,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以人為本”高度和諧、深度融合的空間創新,正是大勢所趨。如果說工業園區是傳統制造企業的集聚空間形式,那么與之對應,“小鎮”則是后工業時代生態圈的空間載體。
也在此時,轉塘科技經濟園區將目光瞄準了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在2012年前后,知道云計算的人還寥寥無幾。但轉塘科技經濟園區想要發展云計算產業的想法一經提出,就獲得了各級領導的支持。在杭州市的支持下,西湖區政府發布了《關于促進杭州云計算產業園發展的政策扶持意見(試行)》文件,推進云計算模式下的信息軟件、電子商務、軟件開發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由此,云棲成為了浙江省首個云計算產業園。不可否認,正是西湖區乃至杭州市政府的前瞻眼光和果敢魄力,讓云棲小鎮在云計算發展史上留下了今天這樣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4年8月,省領導參觀云棲小鎮,云棲小鎮管委會負責人至今都對那次參觀印象深刻,因為就在領導來之前,他們經過了一番激烈討論,到底要不要在這個時候把“小鎮”叫出去?在這之前,浙江人對“小鎮”的印象都停留在建制鎮,一個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叫“小鎮”是否合適?
就在此時,有人提起了小崗村。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以“托孤”的形式,冒著巨大的風險按下紅手印,將村集體土地“分田到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和勁,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彼時的云棲就決定要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或許這就是融入浙江人血脈里的“紅船精神”。所以,這樣的精神一定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有,而是一個集體的共同信念和旗幟。
正是一個“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浙江,“產業生態+小鎮形態”推動浙江轉型升級的模式被充分肯定。領導在現場首次公開提及“特色小鎮”:“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朵創新‘彩云’。”也感嘆于浙江各級領導的遠見卓識和責任擔當,“特色小鎮”理念被一次次深入推進。
事實證明,鎮小動能大,小空間承載著浙江創新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戰略。三年多來,從浙江的眾多特色小鎮中,我們能清晰看到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智慧謀略、推進供給側改革和轉型升級的精準招法,特色小鎮也已成為浙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成功實踐。
而云棲的腳步從未停歇:阿里云、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數夢工場、北大數字視頻編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云棲中心,孫家棟院士領銜的北斗衛星芯片“微系統模組”及“北斗自主時空研究院”項目……這幾年來,以創新驅動打造特色小鎮“升級版”,它正在朝著全國的樣板、產業的標桿、信息經濟發展的典范繼續努力,構建云棲產業生態,挑戰科技創新制高點,云棲小鎮也逐漸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的一張新名片,而每年一次的云棲大會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已經成為杭州向世界展現國際范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云棲小鎮的前身是傳統工業園區,創建之初,無論是產業和形態面貌都與特色小鎮差距很大。如何用特色小鎮的理念來推動傳統工業園區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是一個重大課題,如何實施騰籠換鳥,如何進行規劃建設和面貌提升,它都通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和實踐交上了一份值得借鑒的“浙江方案”。而“云棲路徑”對遍布中國大大小小的傳統產業園區的啟示意義和價值,或許今天我們依舊無法估量。
事業的圓心
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句話,“到底是一群平凡的人在做一件不平凡的事,還是一群不甘平凡的人在做一件平凡的事?”吳敬傳說,他們創立數夢工場,不是因為沒有品嘗過成功的滋味,恰恰是成功過后才再次選擇了走出舒適區,他們更愿意把自己歸為“不甘平凡的一群人”。
“出來了挺后悔的,但是如果不出來就更后悔。”同樣在云棲小鎮的“政采云”高管團隊中,有部分之前都是機關干部,現在他們適應著“996”的生活節奏,和“8090”后一起喝著咖啡,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沖浪和激蕩。
“不甘平凡”讓數夢工場提出了新型互聯網的理念:作為一種敞開想象力的資源整合,業務再造,新型互聯網正在催生政府、產業和城市一系列的創新變革,引領新治理、新服務和新經濟。從2015年開始,數夢工場就開始服務浙江“最多跑一次”,深入參與了這場引領全國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重大改革;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數夢工場助力吉利汽車新營銷,實現6000臺領克01量產版137秒被秒光,57分鐘完成全部支付,刷新了汽車行業的銷售記錄。當領克02上線時,在短短11天內總訂單量破萬,平均生成1筆訂單用時不到2分鐘。
“不出來會更后悔”是因為,“政采云”平臺的推廣運用,實現了政府采購“零上門”服務,將事前審批盡可能地轉變為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簡政放權,對提高政府采購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重大意義。對真正想為社會進步做一點事的人來說,這樣“實干”的機會,是不愿意放棄的。
云計算和大數據所帶來的智能浪潮,讓他們緊緊團聚在了一起。而這個圓心,就是阿里云。當問及這幾年云棲大會最大的變化,阿里云副總裁李津開玩笑地說,美女多了、外國朋友多了、老人和小孩也多了。這樣的變化背后,其實正是中國云計算產業從“夢想照進現實”的最真實映照。
從聽說,到知道,再到應用,云棲小鎮和阿里云一同成為了中國云計算產業的“拓荒者”,今天他們也正在離那個“杭州與西雅圖”的故事越來越近。
要營造和培育起一個新的產業生態和氛圍,阿里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己的身體來溫暖”。2013年云棲大會的前身“阿里云開發者大會”首次在轉塘舉行,自此至今,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帶領這家公司從接觸到融入到輻射。如今,阿里云及相關業務群已整體遷至云棲,開辟了阿里巴巴“飛天園區”。夜深人靜,園區的燈光就成為了云棲“夜空中最亮的星”,而這顆“星”也正在追趕時間的腳步,去競逐全球技術的制高點,重塑云計算產業的世界格局。
云計算不只是工程師們的舞臺,而是我們真實的生活。
在浙江義烏的一家飾品企業,一名工作人員打開一個像“微波爐”的箱子,把一款項鏈放了進去,項鏈在里面轉動幾個角度,不多久,他的手機上就呈現出了一組戴在某位明星身上的場景美照。這個長得像“微波爐”的智能硬件終端,就是位于云棲小鎮的“商圈網絡”自主研發的商拍酷寶(COBOX)系列智能攝影臺。
中小企業,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力量。作為一家以商業領域的圖形圖像解決方案為基點,為客戶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商品展現和精準營銷解決方案的技術型公司,商圈網絡就是希望能成為全球中小企業連接互聯網和賦能新零售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目前,在國內已有2萬多家企業在應用我們的智能硬件和移動應用解決商品拍攝和營銷問題,在東南亞我們的產品也很受歡迎。”商圈網絡創始人虞洪強說,同時他們也在500多家大專、中職院校部署了eBizLab視覺營銷人才育成系統,3年后這個數字將變成1000家,也就意味著每年可以向社會輸送10萬左右經過系統充分訓練的視覺營銷人才。
有一名合肥工業大學的學生參觀完云棲科技博悟館后說:展廳不大,卻潛藏了足以改變未來中國的能量。就像博悟館入口處那個24層不等分的錐形標志,每一層都能旋轉,旋轉出的是一個超乎想象以及無限可能的科技中國。這或許也就是今天的云棲,它倡導的“意義觀”,展現出一種更大格局的思考。
2016年7月在云棲小鎮誕生的“杭州城市大腦”,由阿里云、數夢工場、富士康、依圖科技等13家對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有深入研究的企業以及整合杭州市11個政府部門的資源共同參與建設。目標是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將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城市。城市大腦是全球首創的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高效管理城市,為世界城市解決共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
瞄準當下,更要劍指未來。
“假如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我一定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西湖大學。”2018年7月18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一場講座中對年輕的學子們稱。云棲小鎮,是西湖大學主校區。淡黃色的大門設計簡潔,“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九個大字嵌在大門正上方。施一公曾形容西湖大學,“為夢而生”。這個夢想,即讓擁有5000年歷史文化、曾經引領人類文明和進步的中華民族,重新在科技和教育領域引領世界。
在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近年來蓬勃發展,但目前主要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還未在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嘗試。“這個空白需要一代人攜手邁出第一步去填補。”這一次,云棲小鎮又和西湖大學共同邁出了這一步。
文化的地標
喬布斯曾問可口可樂前總裁斯卡利:“在剩下的人生中,你是想繼續賣糖水還是想和我一起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世界、創造不同,從來不是某一家公司的壯志雄心,它是每一個科技推動者的使命。云計算正在為各行業、領域帶去革命性的改變,作為這一切的見證者與推動者,身處其中的云棲人在滿懷激情的同時,也體會到強烈的使命感。
“做成了是遠見,做不成就是胡扯。”2013年以后的幾年中,這句話就是懸在云棲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之所以不愿改變,是因為害怕未知。但歷史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切都會改變。
去擁抱變化,但勇氣從何而來?有人說是因為“相信”。的確,在走訪中,我們無數次從創業者口中聽到了這個詞,這個詞也見證了王堅博士和云棲小鎮對核心技術的直覺和堅信。但我們更愿意認同另一種說法,那就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不確定性中,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會踩幾個坑,但我們能保證每一個坑都不是白踩的。”
2016年2月,云棲小鎮作為產業先導型城鎮化的代表,在國家發改委新型城鎮化與特色小鎮發布會上向全國作了經驗介紹。云棲小鎮將自己的產業發展經驗總結為——創新牧場——產業黑土——科技藍天,即打造草根創業者創新創業平臺、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平臺,由此問鼎科技和人才的制高點。其中“黑土”一詞,不僅代表稀少、有營養,也暗含了這里有很多失敗的苦澀沉淀。
云棲小鎮凝聚人的不是對于“成功的渴望”,而是對于“未知的向往”。
在小鎮的林蔭路邊,豎著一個不動的雕塑,這背后卻是一個生動的故事。
大巴山位于中國西部,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遠在深山里的一個鐵路工人通過自學阿里云的云技術,成功破解了困擾鐵路施工多年的大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給阿里云發了一封問題郵件,沒想到的是,這封郵件讓王堅博士和他的團隊專門趕到了巴山。在一條長達30公里的隧道里,吳磊打開手機,向王堅展示自己創建的系統。這件事情感動了很多人。在云棲大會上,這位叫吳磊的鐵路工人走上了舞臺,他說“無論是在大山里,還是云計算研發中心,我們對創新的追求都是一樣的。我們的追求、堅持和云棲小鎮的勃勃生氣在本質上是類同的,那就是人類對創新的不懈努力。”今天,這個他和鐵路工人花了30多個小時運來的“巴山鼎”雕塑,成為了云棲精神最真實的詮釋。
如果不是因為云棲大會,云棲會展中心是一個大型的文體中心。有人說,為什么不引入一家會展公司把它運營起來,這里邊的收益和成效也一定不會太差。很多時候需要面臨“舍與得”的考題。追求遠方的道路上,誘惑重重。云棲錨定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就像阿里云副總裁李津說的,創業者真正想要的是“有溫度的配套”。因為這樣的溫度中積蓄著強大的勢能。
今天,中國復興之路的核心問題,是中國產業和技術如何發展提升之路。杭州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已經站在了世界矚目的位置上。我們應該思考,我們能為國家做些什么,如何把杭州的產業向國家需要的方向發展,唯有創新。
這種創新發生在實驗室里,發生在流水線上,同樣發生在咖啡館、在跑道上,在“云棲竹徑”的天大地大與自由生長中。如果說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的生命力,那么特色產業的生命力又是什么?
這幾天,無論是轉塘、濱江還是杭州城區,大大小小的賓館酒店都被來自全球各地的年輕人占滿。一個城市的酒店服務業會因為云棲大會而受到考驗,估計這是很多人之前沒有想到的。年輕的活力已經在云棲的角角落落開始蓬勃涌動。
2014年,商圈網絡創始人虞洪強還是浙江大學的一名老師,這是他第一次參加云棲大會,“我真的被現場的氛圍震驚了,原來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我記得5年前現場就稀稀拉拉8位外國朋友,但是現在參會人員遍布五大洲80幾個國家,而且他們開始上臺演講,深度參與到這個‘中國技術’的輿論場中。”阿里云副總裁李津親歷了云棲大會從露天菜地到如今星光璀璨的蛻變。如今,它已不僅僅是杭州每年一次的大事件,更是全球三大技術峰會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熱愛和創造被集聚在這里,音樂節和彩虹跑等圍繞云棲大會IP的延伸活動也越來越豐富,這已經是一場可以“玩起來”的技術盛宴。
2017年的云棲大會以一種特別人文的方式奠定基調,小號獨奏的悠長、深沉、悲傷又充滿慈悲與力量。盡管“人工智能”是未來的方向之一,但人類更加擁有開創的智慧。無論新技術怎樣發展,都將回歸“人文”本身,更加關注怎樣更好地服務于人,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也因此,今年5月25日,同樣在云棲,一場“撕掉標簽”的云棲2050大會,未來感的前沿科技,天馬行空的藝術創作,科技感爆棚的體育新體驗輪番上演,這場匯聚了2萬人的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熱愛科技的青年。他們用自己的創意、知識和熱忱實踐了“科技未來屬于年輕人”這句話。
這些大會小會,云棲科技博悟館、百草園、云棲下午茶、云棲techday、淘富成真幾百場的活動匯聚而成云棲小鎮創新文化、開放包容精神的寫照。這是超越了所有物質支撐而形成的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我們需要夢想在現實中妥協、放棄、磨礪了很多次之后,還有一種力量溫暖心靈,文化就是這種力量。我們也相信,不久的將來,即使不是云棲大會,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云棲駐足,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經是中國產業文化的一個新地標。
后記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真正的英雄既能深刻領悟歷史運行規律,更能主動營造社會發展前景。
在平等開放、自由創造的云棲,英雄是每一個人的標簽。
他們敢為人先,勇于在改革路上、在技術禁區“吃螃蟹”,將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變為“可能”。而那種挑剔和匠心最終體現在產品的完美和技術的行業顛覆性,乃至發展模式的突破上。也由此,云棲小鎮在中國的“創新版圖”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地標。
(原標題:創新不止 特色小鎮之“云棲”路徑 朱言、趙路、鄭少曼、馮濤)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西湖區兩個特色小鎮被正式命名為省(09/27)
- ·浙江打造2.0版特色小鎮:特色仍然是重中(09/27)
- ·嘉興南湖區開出省級特色小鎮“并蒂花”(09/27)
- ·小鎮撬動發展大局 浙江高質量推進特色(09/25)
- ·紹興重大項目勾勒藍圖 特色小鎮深植厚(09/25)
- ·杭州云棲小鎮:逐夢“數字之巔” 打造“(09/24)
- ·杭州余杭區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09/20)
- ·杭州打造“特色小鎮聯盟” 推動長三角(09/16)
- ·充分發揮特色小鎮主陣地作用為杭州西湖(09/04)
- ·寧波鎮海物鏈港特色小鎮蓄勢待發(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