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小微園成長記:用“四化”為企業集聚發展耕出一片沃土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7/23 16:38:58
(原標題:德清小微園成長記 首席記者:夏燕 通訊員:王利蘭)
小微企業,是浙江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然而,長時間以來,其發展一直面臨著土地不足、空間制約、產業分散、升級困難等問題。如何破解?在德清,小微園成為一個重要的抓手。
導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當地以“四化”舉措推進小微企業集聚發展,已建成德清縣科技創業園、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浙江“千人計劃”德清產業園等15個小微企業創業園,占地面積2487畝,建筑面積152.8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29家,擁有地信夢工場、眾創實驗室、創客邦等眾創空間26個。
好的小微園,如何打造?
合理化、多元化、綠色化、保姆化
小微企業的集聚發展是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成長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打造出一個好的小微園?布局合理化無疑是關鍵。
在德清,縣委、縣政府把小微園建設提高到了全新的戰略高度,并提出要把小微企業創業園作為老百姓創業致富的孵化器、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孵化器、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的主平臺。
早前,縣里就編制《德清縣小微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根據產業布局和鄉鎮功能區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小微企業集聚培育空間布局體系。一方面根據產業集聚現狀布點小微園區,做到能集聚的盡量集聚,另一方面以“土地集約、功能集成、要素集中”為原則,設置創業園建設門檻,打造高標準園區。
對納入規劃的園區,各部門紛紛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審批速度和建設速度。比如雷甸科技園利用閑置廠房改建,僅用38天就完成了改造并投入使用。
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德清小微園的建設主體也呈現出多元化。除設立專項資金、加強政策支持外,當地還采取政府主導開發、龍頭企業開發、工業地產商開發、企業合作建設等多元開發模式,著力破解資金制約難題,加快推進小微園建設。
比如,位于洛舍的木皮小微園由龍頭企業德華集團投資建設,而2017年底引進的新安鎮運河智谷小微園項目,則由工業地產商中南高科投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地還積極探索小微園“異地共建”模式,在杭州福地創業園建立了德清創客空間。
建好園區的基礎上,德清還注重準入把關,出臺管理辦法對項目業態、投資強度、產出水平、生產工藝、綜合效益等進行嚴格規定,有效提升入駐企業及項目品質,確保入園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都說一個好的園區離不開保姆式服務,德清也不例外。記者了解到,在當地,各創業園主辦方紛紛結合實際,通過自建或引入第三方機構,積極組建專業化服務團隊,為入園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化管理、科技金融“雙對接”、創業人才等各種服務。
好的經濟生態環境,紅利幾何?
小微企業成為中堅力量
好的經濟生態環境,會培育出健康的經濟生態。
如今,一批服務全面、配套完善的小微企業園,已成為德清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的搖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夢工廠”——
1家園區被評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3家園區被評為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園,4家園區被認定為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重點培育基地;德清創客邦、地信夢工場成功入選“國家級眾創空間”;德清縣電商產業園被評為浙江省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基地;德清縣地理信息小鎮(地理信息產業園)入圍中國特色小鎮50強,今年11月,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將在小鎮召開……
這份優異成績單的背后,折射的是小微企業在拓寬發展空間、轉型升級等方面“質”的突破。
導報記者了解得知,由于結合民間資本豐厚優勢,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小微創業園,德清有效拓展了小微企業發展空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眾多小微企業通過入園發展,促進了技術交流和人力資源的培養和利用,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推動園區企業整體發展和壯大。同時,園區通過集約服務,使得配套設施利用率大大提高,產業集聚形成了規模經濟效應。
一些園區的建設,還盤活了大量閑置資源。比如,鐘管鎮小微園、新市鎮小微園、雷甸東方工貿小微園都是利用了閑置廠房,在解決小微企業用地難的同時,也為原業主帶來一定的租金收益,真正實現一舉雙贏。
更重要的是,通過一批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長性項目和“專精特新”、科技型、創新型小微產業項目入園,有效改善了全縣規下工業結構,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眼下,繁星點點的小微企業正和大型企業一起,成為拉動德清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市場導報
相關閱讀:
- ·杭州江干區兩大園區入選浙江省第一批小(09/23)
- ·專家學者支招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09/16)
- ·保小微企業是穩就業的第一要義(09/09)
- ·余杭28家園區入圍浙江省第一批小微企業(09/06)
- ·杭州余杭區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正式(09/05)
- ·杭州余杭區28家園區入圍浙江首批小微企(08/30)
- ·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成本下降超1個百分點(08/21)
- ·良渚大學科技園成浙江首批省級小微企業(08/21)
- ·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強基礎方能利長遠(08/06)
- ·央行:要切實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