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夢之城:解讀高質量發展的信息港小鎮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11/28 13:13:18
(原標題:造夢之城:解讀高質量發展的信息港小鎮 文:朱春波、馮佳程、方亮)
高標準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是浙江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的關鍵一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更是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舉措。
錢塘江南岸,浙江大灣區建設核心地帶,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熱土上,一座耀眼的“創新之城”——蕭山信息港小鎮正以蓬勃之勢,全力擁抱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
從誕生之年稅收百余萬,到如今有望全年沖破20億元,從一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演變為省級特色小鎮,信息港小鎮的奮進五年,就像一團燎原之火,激發了蕭山創業創新的新活力,深刻改變著杭州的科創格局,在逐夢“三生有幸”中展現出無可比擬的魅力。
新人,新鎮,新未來,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三大產業齊頭并進,信息港小鎮也將被打造成為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高端平臺。
數智驅動,產業集群擁江立
特色小鎮,題之要義在于“特”字。在信息港小鎮中國智慧健康谷內,有一處重要的學術文化標志——院士林,誕生于2017年信息港小鎮二期開園之日,至今已有包括潘云鶴、韓德民、吳朝暉、姜景山、俞夢孫等在內的近30位兩院院士在此種下院士樹,向創業者傳遞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院士精神。在杭州,有“院士林”的地方,除浙江農林大學外,只有信息港小鎮。
院士林所體現的不僅是“院士精神”,更是一種產業集聚的氛圍。作為小鎮最早規劃的X個產業谷之一,中國智慧健康谷在龍頭企業——中國醫療人工智能領頭羊微醫集團的引領下,五年內,吸引集聚了生命健康領域上下游產業鏈的眾多企業創業,更是脫胎于原本的樓宇空間,形成了“鎮中鎮”、多點開花的網狀集聚效應。
今年4月26日,“鎮中鎮”華佗健康小鎮正式啟用時,微醫創始人廖杰遠便以“院士林”開題。“2017年11月,韓德民院士帶領17位院士在這里奠基,當時種下的文旦柚,去年秋天就結出了‘果實’。”他口中的“果實”,更指代中國智慧健康谷當前集聚的27家在醫療創新領域卓有建樹的企業,比如浙江大學睿醫人工智能中心,在浙大校長吳朝暉的指導下,正在為我國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做著卓有成效的開拓。
健康谷所集聚的生命健康產業,被認為是一種代表未來的方向和產業。隨著國內生物研發不斷成熟,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生命健康的策源地。面對生命健康產業大潮涌動的趨勢,信息港小鎮五年前就開始科學布局,發展至今,成果頗豐。
越來越多面向國際、面向未來的生命健康領域“獨角獸”在健康谷集聚,他們行走在世界科技前沿,不斷闖進生命健康的“無人區”。歌禮,一家致力于解決疾病治療領域中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的研發驅動型生物科技公司,于去年八月在港股上市;廣科安德,由畢業于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青年科學家共同創立,致力于免疫治療靶向藥物開發;深圳華大基因在杭子公司華大青蘭,將建立測序平臺和合成平臺產業基地,為生物產業提供基因測序和合成等相關服務。此外,諾迦生物、美聯醫學、康久醫療、杜比醫療等一大批深耕生命健康各領域的企業集聚中國智慧健康谷,為浙江乃至全世界生命健康產業的突破發展做貢獻。
如果說中國智慧健康谷是小鎮“最具代表”的,那么中國人工智能谷就是“最具前瞻”的。兩年前,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信息港小鎮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布局人工智能產業。以科大訊飛這一人工智能領域龍頭企業入駐信息港為契機,圍繞“基礎資源層+人工智能技術層+人工智能應用層”,打造中國人工智能谷。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在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承擔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港人工智能谷內,以一知智能為例。2017年8月,趙洲在信息港小鎮創立一知智能,實現從浙大最年輕的副教授到一知智能CTO這一角色轉變,僅一年時間,其“Tanyi探意”AI機器人正式對外發布,以NLP語義理解技術賦能呼叫場景,實現人機語義交互,讓曾經繁瑣、低效率的呼叫行業得到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提升。
如今,一知智能、健培科技、量知數據、近店科技、知衣科技......越來越多活躍在語音識別和處理、圖像及語義識別、醫學人工智能共性關鍵技術領域的企業在信息港人工智能谷集聚,搭建起杭州人工智能產業的又一生態圈。
可以說,中國智慧健康谷,中國人工智能谷,以及以博信智聯5G產業為龍頭的中國智慧交通谷,以華瀾微為龍頭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谷,是信息港小鎮打造杭州科創高地的一個美麗縮影。大項目落地、大產業崛起,無疑是一條發展的“鐵律”。在信息港,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三大產業齊頭并進,1個“智匯港”+X個“智慧谷”產業集群擁江而立,猶如一個個“改革創新的先鋒”,扛起小鎮科創經濟的大旗,盡展數智時代的無限未來。
創新引領,造夢空間聚動能
在這個“天天都有新物種”誕生的特色小鎮,高新資源集聚升華,數字魅力無窮盡現。
今年9月底,第三屆“浙商創業青云榜”首場青云說在信息港小鎮舉行,量知科技CEO邵健、飛巴科技CEO陳倩楠、小強停車CEO陳永強作為小鎮新落戶數字經濟領域企業的優秀青年創業家代表上臺發聲,暢談企業以前沿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探索。10月中旬,2019 CITC網易前沿創新大會暨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信息港小鎮舉行,從海選到決賽,一知智能從千余項目中脫穎而出,奪得亞軍。
年輕但頗具實力,是小鎮企業的代名詞。在發力科創經濟的同時,信息港依托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布局“1+X”創新孵化模式,為產業發展構筑新的“造夢空間”。自2017年底信息港首個雙創平臺——網易聯合創新中心落戶信息港以來,微軟云、阿里云創新中心、灣區孵化器、中日產業基金孵化器等12家雙創平臺陸續入駐,40余個億元級明星項目成功孵化,200余家國際知名學府和世界500強企業創業團隊接踵而至,讓信息港成為初創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搖籃。
在這些“造夢空間”里,省級眾創空間灣區孵化器是較為“亮眼”的一家,初心只為做一家溫暖的孵化器,孵化“戰果”卻非常雄厚。通過“資本助推+創新孵化”,灣區已引進包括云集、知衣科技、無碼科技、我匯網絡等三十余個重點入駐項目,成功孵化了7家估值超億元企業,成為信息港“雙招雙引”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和灣區孵化器一樣,信息港的這些雙創平臺還有更大的“造夢”。當入孵項目邁入高速成長和不斷擴張階段,原有的空間已不能滿足彼此的進一步發展,空間擴容勢在必行。
隨著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退二進三”工作的開展,通過舊廠房改造升級,信息港小鎮的存量空間正不斷盤活。5月27日,灣區數字公園舉行開工儀式,未來將以“互聯網+”、“數字經濟”為產業導向,打造杭州接軌國際、引領創新、吸引人才的新地標;10月17日,浙江長三角生物醫藥國際合作產業園舉行開園儀式,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核心業態,承接生物醫藥實驗室建設、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中試、產業化場地需求以及孵化器專業公共平臺建設。
從灣區孵化器到灣區數字公園,從浙江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研究院到浙江長三角生物醫藥國際合作產業園,不變的是初心,變的是產業新動能。
與此同時,被譽為蕭山“之江實驗室”的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過渡區塊)已在小鎮五期中國場景科技谷正式啟動。浙大校長眼中的這個“創新特區”也將為小鎮帶來更大的關乎未來的想象空間,世界頂尖學者、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將帶著“夢想”齊聚信息港“造夢”。
無疑,信息港跑出了一條產業擴容的“高速路”。
最近,信息港小鎮六期(南區塊)七幢樓宇主體完工、幕墻基本完工。這樣的項目建設速度,在蕭山是“超常規”的。為了能加速項目的推進,信息港六期建設引入“并聯審批”模式,從項目概念到立項,再到解決土地指標、項目評審,建設進度大大加快。這10萬平方米的創新平臺,預計明年4月底就能交付使用,將主要集聚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領域企業。與此同時,信息港小鎮六期北區塊EPC招標已發布公告,信息港七期已完成設計招標,正在進行方案優化調整。
從小鎮“鎮長”到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發局局長,韓夢龍一直在關注信息港的規劃建設和運營情況。“建樓的速度遠遠比不上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的速度,信息港要不斷發揮產業溢出效應,為產業發展擴容。”
因此,在信息港六期明年4月交付及七期今年年底前開工的時間表之下,信息港八期、杭州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等創新平臺已開始謀劃,微醫國際醫學中心、娃哈哈研發總部、歌禮、云集、華網、裕隆金融、浙商中拓等總部經濟將相繼落地。
未來五年,整個小鎮的創新平臺將超過500萬平方米,其中由政府主導建設運營的,大約在200萬平方米。韓夢龍表示,小鎮把最好的區塊留給產業,“政府主導建創新平臺,可以更好地引導產業集聚和發展,也更容易通過‘雙招雙引’做好產業和人才集聚的頂層設計。”
大平臺集聚大夢想,信息港小鎮自創建以來,產業溢出效應正在不斷顯現。產業園的建設不只是“個例”,未來,還將有更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集成電路等領域創新空間、產業園區落地開花,加速放大信息港小鎮產業優勢,不斷推動產業鏈延伸拓展,為浙江省打造特色小鎮2.0版本輸出“信息港經驗”。
服務深化,三生融合見未來
筑巢引鳳,花開蝶來,從科技孵化器演變為省級特色小鎮,信息港最大的升級就是生態、生活、生產“三生融合”,近兩萬名海內外創業者在此集聚智慧,可謂蕭山“創新濃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面對不斷涌入的青年人才,經常掛在信息港管理者嘴邊的一句話,是“要保護青年人才的創業激情”,在小鎮,所謂更好的生態系統、更好的“陽光雨露”,只有服務。信息港總經理傅曉軍說:“專業人做專業事,我們的任務,就是做好服務,甚至連年輕創業者的相親問題也要考慮。”
毋庸置疑的是,在如何保護青年人創業激情上,信息港小鎮下足了功夫。
依托政府主導,企業專業化運營的創新管理模式,信息港小鎮始終秉持服務至上的初心,以專業化、精細化、國際化“三化服務”為目標,打造充滿創新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港灣,全面提升科研機構、企業、人才集聚的密度,開拓金融創投、企業服務等創新要素的維度,增幅創新創意互相交流、碰撞的頻度,以更好地體現“創新濃度”,催生經濟新動能。
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信息港早于2017年初便開設了精簡快速的創新服務大廳,實現黨務、政務、商務、社務四務一體化,為園區創業者提供一站式零距離服務,刷新創業體驗。
針對企業與人才的發展需求,信息港落實專業部門,一對一上門輔助資質申報工作,并積極對接上級部門,解決企業發展、人才住房、子女就學等實際問題,讓創業無后顧之憂。此外,e港招才、e港交友、e港投融資等品牌創新活動,也早已成為小鎮服務創業者全方位需求的“金名片”。
今年8月底,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重磅打造的系列節目“中國產業地標”走進杭州,共同探討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探索與實踐。微醫廖杰遠作為醫療健康領域唯一受邀企業家,直言杭州是一個適合沉下心、扎下根創業的地方。“真正的服務型政府給了我們最大的創業動力。”作為福建人,廖杰遠曾多次受邀回鄉創業,但他始終不愿離開蕭山,其背后正是因為蕭山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與信息港的優質服務,在他看來,在信息港創業,已成為了一件幸福感滿滿的事。
不僅是微醫,信息港小鎮的所有企業都對此感同身受。讓人工智能領域龍頭企業科大訊飛浙江總部下定決心落戶信息港小鎮的一大因素,便是小鎮“店小二”式的服務。“不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信息港小鎮的團隊,面對企業的需求,都會層層迅速響應,一條龍辦所有事項,也正因為此,訊飛浙江總部落地蕭山后,各項技術與應用都得到了快速的突破,并推廣至全國。”科大訊飛總經理徐甲甲表示。
創業有深度,服務有溫度,無疑,這是企業與信息港小鎮共成長的真實寫照。而服務工作也不止步于此,對信息港來說,創業即是安家,而信息港便是要打造成為創業者安居樂業的第二個家。
圍繞著信息港核心區向外延伸,各類醫療、教育、出行、公共服務等設施配套正不斷落在信息港小鎮3.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3A級”配套聚力未來創業生態,讓創業者足不出“鎮”,便能享受到各種優質、高端的休閑配套服務。
比如小鎮與微醫集團合作,將優質的醫療資源與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下沉至基層。除此之外,微醫全科中心已正常運營,開發區市三醫院正在建設中,微醫國際醫學中心也已完成規劃,未來將為小鎮創業者提供更為便捷、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在信息港園區北門空地上,地鐵七號線建設正如火如荼,這條穿鎮而過的地鐵線直達蕭山機場,與主城區相連,加速信息港深度融杭。此外,13條公交線路,微公交、微巴士、通勤線等定制專線,也正滿足創業者的出行需求,不久后,由博信智聯研發的5G自動微公交將駛入小鎮,進一步形成發達多維的小鎮交通網絡。
不僅如此,小鎮內配備了全國首個以特色小鎮命名的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切實解決小鎮創業者子女的就學問題;城市綜合體寶龍城市廣場、星巴克、新華書店、網易嚴選、索菲特酒店、樂刻健身房、銀行等配套均已投入使用,信息港小鎮文體中心也即將籌建,打造小鎮居民、創業者的最佳休閑場景。
“3A級”創業生態圈聚力逐夢,創業激情與品質生活在此交融。正是基于對人才的服務,信息港小鎮在短短五年里就迅速崛起,高新資源、高端人才集聚升華,成為蕭山乃至杭州轉型升級的“窗口”,以蓬勃之勢全力擁抱數字經濟時代的廣闊未來。在這里,一個集創業、健康、教育、出行等場景為一體的未來社區式特色小鎮已然誕生。
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說,“看一個地方有沒有未來?就看四樣東西,年輕的人、年輕的產業、年輕的‘錢’(資本)、年輕的心態。”而信息港小鎮也正以這種蓬勃的“年輕”力量,不斷擁抱經濟新常態、擁抱美好未來。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14個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被約談(11/01)
- ·浙江省設立特色小鎮產業金融聯動發展基(10/12)
- ·浙江打造2.0版特色小鎮:特色仍然是重中(09/27)
- ·小鎮撬動發展大局 浙江高質量推進特色(09/25)
- ·杭州信息港小鎮上半年實現稅收逾10億(07/25)
- ·中日產業基金孵化器落戶杭州蕭山信息港(06/10)
- ·浙江特色小鎮:讓小平臺實現大創新(06/04)
- ·杭州蕭山信息港小鎮六期建設全面啟動(05/09)
- ·杭州蕭山信息港小鎮招商引資開局良好(04/30)
- ·杭州信息港小鎮引來萬名求職者(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