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云棲小鎮:城市大腦“智”向遠方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1/9 9:29:18
(原標題:云棲小鎮:城市大腦“智”向遠方 趙路、吳俊俏)
孕育于云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又生長出了新的枝芽。
2019年12月22日,云南普洱市政府與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達成合作。大腦同型,智慧同行,杭州的“大腦”將移栽至2000多公里外的普洱。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地“到底有多少棵樹數清楚”。
2016年初起,當時并不起眼的城市大腦,在云棲小鎮啟動了研發。4年過去了,從民生切入,交通、旅游、醫療……越來越多的杭州市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大腦”所帶來的便利。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應用場景的不斷成熟,杭州城市大腦正“智”向遠方——
在蘇州,城市大腦正在進行公共安全領域相關的犯罪預測、企業建筑火災風險預測等應用;在吉隆坡,城市大腦接入特種車輛調度系統,大大縮短了救護車到達所需時間;在普洱,杭州城市大腦將要首次實現“智慧中樞”的移栽,更明晰了產業應用的廣闊未來。
而云棲小鎮,正在精心培育“城市大腦生態”——據統計,截至目前小鎮已聚集城市大腦研發、運營和服務團隊、企業超過60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杭州城市大腦的初期研發者,以及在建設過程中涌現的創新公司。
在云棲小鎮和它所在的西湖區,一系列“城市大腦生態”相關產業新政呼之欲出,首支總額達20億元的城市大腦產業基金即將啟航。
云棲起步,杭州出發,從應用到生態,杭州城市大腦的下一站更精彩。
從不可能到可能——將城市大腦打造成為杭州“金名片”
2016年春節剛過,在位于西湖區教工路上的一幢寫字樓里,召開了一場有關“城市大腦”的溝通會。會議的召集者,是云棲小鎮的名譽鎮長王堅;參與者,是杭州部分云計算龍頭企業負責人和政府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會上,不少人頭一次聽說了“數字治理城市”的概念。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簡直是天方夜譚。”一位與會者說,甚至很多做了多年云計算的企業,都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大的瓶頸有兩個:第一,如果想用數字治理城市,勢必需要政府開放數據資源,此前,國內外都沒有先例;第二,就算政府真的愿意給數據,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數據形式五花八門,如何進行統一調配,技術上也很難實現。”
盡管“難上加難”,但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甚至爭論中,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啟動了。2016年4月起,交警、城管、建委等11個政府部門和西湖區,以及阿里云、數夢工場等13家企業的上百名人員,聚集在云棲小鎮,開始了杭州城市大腦的研發。“不像其他項目,這一次,大家都是志愿者。政府、企業出數據、出人、出場地,甚至自掏腰包,租用服務器參與。”參與該項目的云棲小鎮工作人員說。
2016年10月,杭州城市大腦在云棲大會上進行了發布。“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一次給出了“確定”的答案。
“我很自豪,杭州是第一個意識到計算和數據如此重要的城市,并真正把理念付諸行動。我當然要盡我所能,去幫助更多的創新得以實現。”正如王堅所說,一如十年前的云計算一樣,杭州城市大腦從云棲小鎮走出,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并刷新所有人的認知,最終開創了新的領域。
2017年10月,同樣在云棲大會上,杭州城市大腦發布2.0版,將交通管轄范圍擴大至城市全域,并加入了杭州最擁堵的道路之一“中河-上塘高架”。治理后,每輛車在高架上的行駛時間節省了大約10%。
2018年12月,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在云棲小鎮發布上線,從交通延伸至旅游、醫療、住宿等民生領域,并發布了9項惠民政策,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突進。
2019年12月30日,杭州城市大腦在年度總結會上發布,它已升級到3.0版,覆蓋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完成了從“治堵”向“治城”的轉變。
從先看病后付費到酒店30秒入駐、從無人收費停車場到基層治理的“數字駕駛艙”……無數的杭州市民,因這個充滿智慧的“大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
杭州城市大腦經驗輸出——“大腦中樞”邁向產業藍海
杭州城市大腦在普洱的探索正式啟動。“基于普洱以農業、林業為支柱的產業特點,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里到底有多少棵樹數清楚。就如同我們在杭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道路上的汽車數清楚一樣。”云仰科技CEO方彥彬說。
2018年,杭州云棲工程院在云棲小鎮設立,重點建設城市大腦的核心——“大腦中樞”系統。當時方彥彬的身份還是云棲工程院專班負責人。“相比其他城市的智慧系統,杭州城市大腦的‘大腦中樞’除了計算能力強大外,它最大的特點是打造了一個開放的系統。一個城市引入‘大腦中樞’后,無需改變原有的數據結構,且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設計和接入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治理城市的目的。因此,城市大腦是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我接觸它越多、越深,就對它的產業前景越有信心。”
從模糊到清晰,城市大腦的市場化之路也越走越寬。2019年4月,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在云棲小鎮成立。這家由國有企業控股,社會企業和研發團隊參股的公司,主要使命就是豐富城市大腦應用場景,以及對城市大腦進行運營推廣。同年8月,云仰科技成立,方彥彬也從城市大腦的建設志愿者,成為了城市大腦的創業者。
截至2019年末,杭州城市大腦的“中樞系統”已接入4500個API(應用程序接口)和3200個數據指標,日均API調用760萬次以上,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不僅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超級能力”,更能幫助城市治理者掌握一手資料,作出科學判斷。
它的產業應用也越來越多。2019年7月起,繁華的杭州浣紗路上樹起了一面“智慧停車大屏”,能夠引導前往省婦保、省中醫院和杭州市一醫院就醫的社會車輛,找到合適的停車位。而它的背后,正是城市大腦“數”清楚了附近醫院、商場、住宅的1293個車位“家底”,并實時知道“車位哪里有”。
“這個智慧應用,不僅消除了醫院門口幾百米的車隊長龍,拿掉了存在十多年的道路隔離墩,還盤活了周邊的空閑停車位資源,帶來了新的商機。”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云棲小鎮也將原本歸屬于政府、商業和單位的6000多個車位打通,并與杭州交管系統聯網,成為杭州市第一個無道桿、先離場后付費的停車場景。小鎮區域內如果出現違章停車,車主會先收到短信提醒,并根據短信鏈接導航到最近的空位……如今,城市大腦正在不斷“點亮”新的領域與區域,邁向新的產業藍海。
“城市大腦是杭州帶給世界的禮物。”4年前,“鎮長”王堅說過的這句話,正在世界范圍內加速實現。
20億元基金啟航——精心培育“城市大腦生態”
2019年12月30日,在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度總結發布會上,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授牌成立。杭州市數據資源局將與西湖區在云棲小鎮共同打造該基地,打造城市大腦科技與產業的新未來。
“這也是云棲小鎮在培育‘城市大腦生態’關鍵時刻的關鍵之舉。”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產業負責人表示,在杭州城市大腦啟動、研發、擴展的過程當中,云棲小鎮聚集了60個團隊和企業,它們已經初步構成了“城市大腦生態”。
“其中,有城市大腦研發的志愿機構,如云棲工程院;有云計算大數據龍頭企業成立新的城市大腦事業部,如阿里云、數夢工場、華通云等;還有在大腦研發過程中孵化出來的新創企業,比如云仰科技等。”這位負責人表示,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以杭州城市大腦實踐為基礎,開放城市大腦科技創新平臺,完善城市大腦技術架構體系,構建城市大腦產業體系,重點培育圍繞城市大腦建設相關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型產業,打造以行業龍頭企業、知名研發機構為引領、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大腦產業集群,成為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經驗、技術、能力和服務的輸出地。
“像培育‘云生態’那樣,培育‘城市大腦生態’。”這已成為不少云棲小鎮工作人員口口相傳的新“座右銘”。“事實上,‘云生態’在起步發展階段,經歷了不被眾人接受的過程,這與城市大腦的經歷類似。有了‘云生態’的成功經驗,更加堅定了我們對‘城市大腦生態’未來的信心。”一位云棲小鎮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目前云棲小鎮已經擬定了一系列針對“城市大腦生態”的相關政策。在人才補助、房租補助、科研補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時,一支投資總額達20億元的“城市大腦產業基金”即將啟航。城市大腦相關產業的項目和企業一旦通過認定,便可獲得來自政府與社會層面“上不封頂”的資金支持。這也是國內率先問世的城市大腦的產業基金,再一次開創了行業的先河。
而在更大的范圍內,西湖區也將云棲小鎮作為核心,建設數字經濟的“突破地”“實踐地”和“觸媒地”。西湖區還啟動了“云棲小鎮2.0版”的建設,調動全區資源,以城市大腦相關產業為突破口,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百億產值、千億市值的城市大腦產業集群。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云棲小鎮:多措并舉 打出穩企“組合(09/04)
- ·杭州云棲小鎮開啟建設2.0版本的新征程(05/27)
- ·杭州云棲小鎮:大風起兮云飛揚 鑄就發展(04/13)
- ·杭州云棲小鎮啟動2.0版建設(12/26)
- ·杭州云棲小鎮:逐夢“數字之巔” 打造“(09/24)
- ·定了!2019杭州云棲大會將于9月25日至2(07/02)
- ·杭州云棲小鎮:打造云上創業創新第一鎮(06/13)
- ·杭州云棲小鎮今年首月實現“開門紅”(03/09)
- ·杭州云棲小鎮入選首批省級高新技術特色(12/12)
- ·杭州云棲小鎮:五年揮就“飛天之夢”(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