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區(濱江)開創“一園四區”新局面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1/20 13:37:43
(原標題:高新區(濱江)開創“一園四區”新局面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孟嬌、宋桔麗 制圖:焦俊)
時代的大潮激流澎湃,生機勃勃的濱江朝氣前行。
回望2019,濱江全區上下,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和踏石留印的勁頭,狠抓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生態賦能,狠抓城市品質提升和社會治理攻堅,狠抓民生實事推進和政府自身建設,謀劃了一批改革創新大事,推進了一批城市治理難事,辦好了一批群眾關切實事,保障了一批社會穩定大事,也規范了一批政府建設要事,切實打好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一年來,濱江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產業發展“步履堅實”,專利授權量首次突破萬件大關,軟件產業基地綜合評價全國第三,摘得信息化發展水平“五冠王”;以全年新增8家上市公司,累計50家上市公司的亮眼成績,成為浙江資本第一區……城市能級穩步提升,教育現代化達成度列全省第一方陣,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連續三年列全省前三,白馬湖獲評省級“美麗河湖”……人才吸引力形成“強磁場”,引進人才31325人,其中碩博人才8232人,占人才引進總量26.3%,均列全市第一,新增省、市領軍創新創業團隊數量列省市第一……“產城人”三態融合的濱江,已經成為管窺全省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重要窗口。
上下同心開新局,擊鼓催征再出發。
1月19日,濱江區區長李志龍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2020年,高新區(濱江)將把握三對關系、深化三態融合,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總體目標,緊抓亞運會機遇,深入推進“數字經濟最強區、新制造業引領區、新型城市標桿區、幸福生活示范區”建設,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開創新局面、再創新優勢、鑄就新輝煌。

再創經濟發展新優勢 建設“數字經濟最強區”“新制造業引領區”
去年,高新區(濱江)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均列全市第一——這是該區數字經濟的成績單,再看細分項,云計算與大數據、物聯網、信息軟件等8個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主導產業強勁增長的背后,離不開科創要素的集聚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去年,濱江在創新方面拿下了多個“全省冠軍”——擬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42家,有效數突破1200家;全年技術交易額超120億元;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40件……一個個“全省第一”,代表著高新區(濱江)科技創新創業的區域競爭力在不斷增強,影響力在持續擴大。
數字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而制造業則是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在高新區(濱江),“制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制造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兩業融合”的新業態,已經成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隨著“兩業融合”新業態的提檔升級,也促使企業抱團輸出,形成“濱江方案”,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智慧治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好消息接連不斷,2019年底,2020-2022年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市、區)創建名單出爐,高新區(濱江)成功入選。
這意味著,未來三年,高新區(濱江)將作為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間”,為“浙江制造”從規模擴張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提供可復制的“濱江示范”。
信心在春天激蕩,力量在心中澎湃。
濱江提出,2020年,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最強區、新制造業引領區”,依托數字經濟和新制造業“雙引擎”,實現優勢產業更優,新興產業更強,努力打造全國自主創新策源地、技術創新樞紐地、創新創業圓夢地。
如何加快數字經濟軟硬結合發展,再創經濟發展新優勢?濱江提出,要在做高做強主導產業,做全做優創新要素,做深做細對企服務、做大做精產業平臺等方面下功夫。
做高做強主導產業。堅持數字驅動、智造帶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鼓勵企業瞄準“硬核”,突破“卡脖子”技術,留住“硬貨”,落地生產制造,推動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在制造端廣泛應用。持續壯大科技企業梯隊,力爭新增上市企業不少于5家,動態保持上市后備梯隊60家以上;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集團、“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力爭細分行業領先企業達30家。
做全做優創新要素。力爭人才工作繼續保持全市第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360件,持續保持全省第一;建立全國首個物聯網產業知識產權投資運營平臺,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與上交所、深交所戰略合作,深化與國開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加快科技金融服務業發展等。
做大做精產業平臺。做實高新區(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力爭再落點3至5個項目;增強江北區塊孵化陣地功能,推動北企南遷200家;鞏固發展物聯網小鎮、互聯網小鎮、白馬湖創意小鎮產業特色和領先優勢,實質性啟動智造供給小鎮、智慧醫健小鎮項目建設,謀劃布局金融科技小鎮、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建設,助推杭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爭創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企業方面,濱江將修訂出臺新一輪“1+X”政策,開展“營商環境再提升”行動,打造“雙一流”政務服務環境;持續開展“走親連心三服務”,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該區的目標是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力爭超過3000億元,增速保持在15%以上。新落點產業項目不少于20個、新開工不少于15個,高新產業投資、工業投資分別增長10%。
聚焦迎亞運、擁江發展 建設新型城市標桿區 幸福生活示范區
前不久,望江隧道全面通車,3分鐘即可穿過錢塘江。如今,對濱江人而言,“跨江去、向江來”成了一件“分分鐘”的事兒。
出行方不方便,直接關系老百姓的生活品質。2019年,上班族路不堵、心也不堵了,物聯網街等14條(段)道路建成通車,火炬大道“四改六”、西浦路基本完工了。隨著江南大道下穿快速路順利推進,地鐵5號線具備開通條件,6號線10座車站主體結構完工,市民出行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多了。
百姓的幸福感,不止于交通優化帶來的改變。過去一年,高新區(濱江)認認真真做答卷,統籌各項社會事業,推進惠民舉措落地實施。
狠抓城市品質提升,白馬湖獲評省級“美麗河湖”,太廟橋河、廟后王河獲評市級“美麗河道”,“美麗杭州”建設實現三連優……江河清溪串起了一個個現代化產業高樓,也在一個個樂居的小區流淌。
濱江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讓生活在濱江、創業在濱江的人們重塑與自然的親密關系。2019年,濱江新增綠化30萬平方米,完成11條河道19千米游步道綜合整治。隨著聞濤路最美跑道全線貫通,沿江景觀帶建設順利推進和井山湖農耕文化園正式開放,居民的樂享空間更多了。
狠抓民生實事推進,教育醫療持續優化,新增小學學位4320個、幼兒學位1080個;省市醫聯體雙覆蓋、兒科醫聯體全覆蓋,讓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就醫體驗;去年,“大小蓮花”開門迎客,接連舉辦大型賽事、慶典。同時,動漫節、文博會、CBA……成為家門口的品牌賽會,居民選擇文娛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廣了。
濱江的“民生福袋”還不止于此,社會治理為人民,過去一年,185個停車場11.1萬個停車泊位接入城市大腦,“智慧教育”“開放校園”特色場景公辦中學全覆蓋,大數據賦能社會治理的效能正在逐步顯現;濱和、觀潮社區成功創建國際化示范社區,也讓濱江從產業到城市,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2020年,濱江將建設“新型城市標桿區、幸福生活示范區”,緊緊抓住迎亞運和擁江發展“雙機遇”,建設有實力、有品位、有情懷的現代科技新城,成為高端人才產業資本首選地、國際會議目的地、重大賽事主辦地,全面推進產城人深度融合發展,共建共治共享新老濱江人幸福生活的家園。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2020年,濱江聚焦迎亞運和擁江發展、聚焦智慧化和精細化,聚焦民生保障和美好生活,形成了12個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待票選確定后,只爭朝夕,奮力帶給群眾滿滿的獲得感。
比如,實現城市能級新提升,深化三橋水電區域等亞運主場館周邊區塊、白馬湖區塊、智慧新天地等重要節點城市設計,推進“大小蓮花”配套工程等一批城市精品亮點加快實施。開創社會治理新局面,強化社會治理數字應用,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推動物業管理提檔升級,鞏固提高垃圾分類工作等。促進人民福祉新改善,打好教育“創新牌、高質牌、暖心牌”,探索在企業園區開辦面向內部員工的嵌入式幼兒園;推進“健康濱江”建設,均衡醫療資源區域布局;完善人才房配套服務,實現“人才公寓”向“人才社區”升級,新配租人才房1000套;完成老舊小區電梯加裝80臺以上等。
堅持治理“一張網”,堅持城市“一張圖”,堅持上下“一條心”,離不開“聽得懂產業項目、干得了城市治理、做得了群眾工作”的高素質隊伍建設。
2020年,濱江將聚焦克難攻堅和干凈干事,塑造政府建設新形象,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政府部門履職全過程,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通過擔當有為強戰力、依法行政提效能、正風肅紀塑形象等路徑,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勇立潮頭的擔當,匯聚起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奮力推進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偉大事業!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高新區(濱江):守正創新 在干事創業(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