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商業共同體建設的路徑初探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3/2 15:23:10
(原標題:未來社區商業共同體建設的路徑初探 作者:張朵 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2020開年,“黑天鵝”來襲,新冠肺炎的肆虐把人們從公眾場合趕回家里,圈進社區。疫情之下,“離家近”成為最實際的消費推動力。在實體商業領域,受此次疫情影響最小的,當屬社區商業。
近期在參與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中,筆者觀察到毗鄰社區的便利店、超市、菜店成為市民們居家抗疫的“定海神針”。遠程出行減少,大型購物中心經受冷清的時候,社區商業依然“耐打”,訂單量爆發式增長。作為最貼近居民生活的零售業態,社區商業既為居民提供線上下單即時送貨上門服務,又降低受感染的風險,是疫情期間基層民生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
抗疫已進入焦灼對壘的關鍵階段,消費者愈發感受到“家門口有商店是多么重要”。近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做好商貿企業復工營業工作的通知,積極支持具備疫情防控條件的商貿企業,包括超市、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盡快恢復營業。相比于大型商業體,有效解決周邊1-3公里的社區商業愈發突顯其重要性,也將在基層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大有可為。
更具社區理念和社區服務意識的社區商業共同體或將催生
社區商業是一種在社區范圍內以居民為服務對象的,以便民、利民,滿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是城市商業空間中的一個重要層次,基本功能包括滿足社區居民的購物需求、服務需求、休閑娛樂需求等。
提起社區商業,我們很少關注到它的韌性,以及它在突發事件來臨時對供給起到的重要作用。實際上,評價一個商業體的好壞或者其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時,它們的彈性和韌性也是重要指標之一。社區商業一直面臨諸多瓶頸,如不同程度教育“用戶習慣”的難題等,而此次疫情防護的物理阻隔,使作為聚焦“最后一公里經濟”的社區商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直接,更有效率的關懷和信心。
比如盒馬鮮生,店內和線上訂單均處于爆發期,導致了供不應求的現象;蘇寧小店訂單量同比增長419.62%。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是社區商業一個極好的教育市場的時機。僅從生鮮這一個品類來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然發生了改變,以前社區商業生鮮配送接受度低的問題就此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決。
這次疫情防控,將社區與商業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雖然眼下一些零售商家只是被動的“趕鴨子上架”,疫情終將過去,市場終將回歸常態,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也是最好的試金石,或將加速催生更具社區理念和社區服務意識的社區商業共同體。一旦達成,其商業勢能的釋放與后燃效應,都將為未來社區的迭代發展,以及城市本身的治理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拉升作用。
與市場環境不協調問題亟待解決
社區型商業講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困難不少。對于社區商業而言,其核心主要聚焦在周邊半徑1—3公里內,因此社區商業打造過程中,更應該從長遠出發進行考慮怎么樣讓居民買得到、買得好、買得便利、買得放心、買得開心很重要。
近年來,各地政府為推進民生工程,都把社區商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開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居民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消費觀念不斷升級,社區商業改造與發展暴露出許多與市場環境不協調的問題。
1)城市規劃長遠性不夠,社區商業標準制定缺乏科學依據,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社區商業無序發展。
2)開發商仍停留在傳統的“住宅快銷”的思維模式上,在社區商業的定位、規劃、設計、招商、運營都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
3)社區商業的經營主體未能有效地把握當下及未來的消費趨勢,對居民的消費需求理解不夠充分,在業態以及經營模式上缺乏創新。
消費個性化和體驗化趨勢下社區商業建設的建議
從開發經營的層面來講,社區商業的經營本質上是業態的組合規劃,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才能產生商業的經濟價值。未來消費個性化和體驗化將會成為流行趨勢,居民消費對商業品質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開發商作為招商主體,要嚴格把控經營商的產品質量和服務理念,建立優秀品牌資源庫并制訂符合項目定位的招商標準。
在具體業態設置上,要有適度超前意識,用特色化定位來引導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同時結合互聯網打造社區商業O2O平臺,為社區居民提供諸如定制餐飲、定時配送、上門取衣等個性化服務。除了商業本身的打造外,應該重視社區商業文化的建設。通過創建“社區公約”“居民食堂”等形式來深化居民的身份認同,把社區商業建設成為構建和諧鄰里關系的活動場所,使居民對社區商業產生情感依賴,從而促進日常消費。
從政策層面來說,未來城市社區商業建設必須站在城市發展的高度,以規劃為統籌,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為核心,以開發商為市場主體,以健全的政策規范為標準,以多方參與的機制體制使社區商業的建設發展良性健康、行穩致遠。
一方面,要把社區商業規劃納入城市規劃體系,做好社區商業布局。各地區部門之間要互相合作,資源共享,合理布置社區商業網點的區域分布,避免商業資源的重復浪費。同時,研究制定社區商業的開發標準,規范社區商業的市場化行為,鼓勵和支持生活服務業領域的自主創業,推進生活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多元參與、平等競爭的生活服務供給體系。
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區商業多方參與機制,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社區商業建設的參與主體包括政府、開發商、商業管理企業、經營商、社區居民等。因此,從任意單方面去考慮社區商業的開發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作為社區商業的引導者,應該建立一種多方參與的長效機制,使各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社區商業的建設。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西湖區搭建商業地產與商貿品牌對接(12/20)
- ·杭州社區商業中心概念店落地運河邊(12/02)
- ·杭州大運河新城首個社區商業中心運河鄰(10/30)
- ·未來社區商業長什么樣? 杭州江干區這些(09/10)
- ·杭州開出商場版眾創空間 湖濱商圈竟然(08/15)
- ·浙江省首屆社區商業創新創信大賽啟動(07/02)
- ·寧波社區商業迎接下一個“爆發期”(01/17)
- ·商業地產去庫存形勢嚴峻 有城市存量10(11/22)
- ·資金使用或有失衡 便利店行業進入“洗(07/19)
- ·寧波社區商業:商業版圖“潛力股”(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