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洗牌加速 房企尋找新機遇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6/19 14:26:40
(原標題:行業洗牌加速 房企尋找新機遇 孫鑫)
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洗牌加速。在后疫情時代,從房產行業的危與機,到企業的使命探索,再到個人的思維方式,每個地產人都在不斷向內自省,向外追問。日前,易居沃頓案例研究與教育基地PMBA第9期課題發布線下公開課舉行,探討房企如何保持戰斗力、存蓄力量應對危機?在這個不確定性陡增的時間節點,房企要如何擁抱變化之后新機遇?而同行在行業里是怎樣的打法,優劣勢分別是什么,不同歷史時期應該采用怎樣的運作理念,大家現在又在做什么,應該朝哪個方向轉型升級等課題。
后宅家時代,頭部房企紛紛求穩
宏觀經濟角度,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一語中的地分析了中國未來經濟的動力和發展方向。李迅雷表示,我們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疫情,是正在經歷的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階段。我們現在經歷了分化的時代,這種分化的時代恰恰又是長期平和導致的。全球貿易占GDP比重在2009年時候已出現了下行,現在拐點趨勢比較明顯。
年初這場極端的壓力測試改變了房地產行業的環境,也將重塑未來的市場格局。市場下行壓力下,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再度緊縮,有的被迫闖關IPO,有的引入戰投計劃,以期自救。頭部房企的日子也不好過,紛紛在負債、資金鏈、內部優化和裁員中苦苦尋找出路。
萬科的郁亮說今年萬科的目標就是活下去;碧桂園莫斌表示今年全年要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勿以規模論英雄,要追求有利潤的現金流;世貿許世壇預測今年房地產銷售將下降10%-15%;恒大許家印則提出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把負債降下來。疫情影響下,各大房企們迫切感受到,變化已經發生。
挑戰倒逼房企求新求變
后疫情時代,共享辦公、租賃公寓其扭虧為盈的精細化運營能力和可持續商業邏輯到底是什么?穿越至暗時刻,房企如何管控現金流、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資本杠桿,做到重壓之下大而不倒?疫情倒逼房企擁抱數字化,房企又該如何利用新技術賦能營銷創新?
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周忻表示,世界正在改變,易居沃頓是橋梁。作為企業家,現有階段,最需要去了解的不是疫情何時結束,而是世界因疫情正在如何改變。關于近期辦公市場受到的沖擊,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冰雪事業部CEO丁長峰認為,傳統辦公市場的問題根本上是供需帶來的問題,不是疫情。在供給端,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持續三年到五年,每年的供應量在150萬平米以上,壓力重重;而在需求端,外資調整,經濟遇到挑戰,只靠線上企業不足以彌補傳統辦公市場萎縮。總之,供應在增加,需求在縮小,中間的差距在不斷的擴大,疫情不過是加速了這一變化。
房企需重視實現價值創造
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多扇融資門被迫關閉,不確定的周期里,房企的投資和融資策略是什么?房地產投融資方面的“地產老中醫”——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再次拋出了自己的“抗疫良方”。對于中小房企,吳建斌表示,在房地產上行階段,負債率高一點沒有關系,用融資推動業務發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房地產從2018年開始是一個橫盤,利潤率是下調的趨勢,差不多每年下調1%,現在整個市場的毛利率就是25%左右,凈利潤率很可憐,中小房企凈利潤率更是只有7%-8%左右,有些小的企業更糟糕一點,這就有問題了。
不確定是常態,但依舊有“套路”可循。針對戰略與組織變革課題,珠江投資集團總裁王晞王晞表示,管理者要認知企業發展的真相不是賺錢,而是實現價值創造。管理價值就等于管理未來。有三個公式,杜邦公式,規模與質量的生產函數,價值關鍵因素模型。過去遵循的杜邦公式是房地產行業變化的公式,但是有問題,不是一個單一的公式可以符合。要更多的公式、工具、模型來促成未來的走向,有了規模和質量的生產函數模型。在2015年以后,這個函數就應驗了,很多追求高周轉的企業,追求規模的企業出現了質量問題,品質問題,這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反思。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新聞晨報
相關閱讀:
- ·為杭州賦能 這些房企各有絕活(05/28)
- ·50強房企平均償還短債能力減弱 多家房(05/18)
- ·嘉興市出臺8條舉措支持房地產行業發展(03/17)
- ·第九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9月啟幕(08/02)
- ·147家房企上半年銷售額超50億(07/02)
- ·房企拿地節奏放緩,土地市場回歸平穩(06/14)
- ·樓市告別“黃金時代” 房企堅持“現金(04/22)
- ·今年房企多元化布局或將提速(04/22)
- ·房企多元化 玩“跟風”還是創新(04/15)
- ·超三成百強房企布局文旅地產 尋求轉型(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