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街道建6個樓宇社區服務寫字樓白領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9/7 14:22:17
坤和中心位于運河邊,上到36樓,一出電梯,迎面就能看到“中國第一樓宇社區”8個大字。
“這是我們的目標。”下城區天水街道廣場樓宇社區黨委書記李樂如說。
從去年年底入駐以來,隨著食堂、停車、噪音等一件件事情的協調解決,36樓樓宇社區的名頭,在坤和中心的白領中越來越響:有事就找樓宇社區。
而樓宇社區的定位也很明確:為寫字樓的白領提供民生服務。
移植傳統社區概念 專職社工時常“跑樓”
在傳統的社區,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產生鄰里糾紛,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找社區工作人員。
天水街道的樓宇社區,就是“移植”了傳統社區的概念,寫字樓里的白領們,就是社區的“居民”,物業公司管理硬件上的事情,社區則負責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位于武林商圈的天水街道,轄區內有30幢商務、文化樓宇,2011年9月,天水街道把這些樓宇分成了6個樓宇社區,去年年底,天水街道樓宇社區服務中心入駐坤和中心。
“和傳統社區不同的是,傳統社區老齡人口比較多,養老、衛生保健等問題是社區的重點,樓宇社區里大多是年輕人,他們的需求不一樣,樓宇社區就要根據他們的需求來開展各項服務工作。我們就是一個‘垂直’的社區。”李樂如說。
天水街道為每個樓宇社區都配備了專門的社工。服務中心入駐坤和之后,社工向大樓里的白領開展了一次需求現狀調查,一共發放了427份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白領們最想參加文化休閑和體育健身活動,最需要辦理的事是交通服務,最想解決的問題是就餐難和停車難。
坤和中心的社工小倪和小侯時常會到樓里的各家企業走走,了解大家最近都有哪些需求,她們將這稱為“跑樓”。
協調解決吃飯停車問題 員工有事喜歡找他們
樓宇社區服務中心的第一把火,燒在了食堂上。
當時,坤和中心原有的食堂承包方,因與物業的種種矛盾,沒有支付費用,物業對其采取了停水停電措施,要求其立刻離開,而承包方則自己發電、拉水管。
這樣的就餐環境,大家很不滿意。
2000多人的吃飯是個大問題,樓宇社區與物業、食堂承包方進行了多次溝通協調,承包方同意撤離,物業也同意撤離時間放寬至兩個月內。
今年5月,食堂原承包方撤離,在新食堂審批、辦證的過程中,樓宇社區又找到了相關的部門,幫忙一起協調,讓這個過程盡快一點。7月1日,新食堂開張營業。
9月3日中午11點多,記者來到位于地下一層的坤和中心食堂,這里寬敞明亮,除了自助餐,還有特色點心、炒菜。對于新食堂,“居民”們的滿意度普遍提高。
相對于吃飯,停車難是較難解決的大問題,李樂如說,他們也只能盡力緩解。
由于坤和中心地下停車場包月要1200元,大家紛紛喊“停不起”。社區幫忙找到附近一個大型停車場,“居民”可到那里辦理停車包月,每個月600元。“我們還在跟周邊社區協調,看能不能進行錯時停車等措施,方便大家停車。”
從那以后,找樓宇社區辦事的“居民”越來越多,社工建立了一個可以容納1000人的QQ群,有事情可以在群里喊一聲。
時刻關注民生需求 準備引入醫生坐診
在坤和中心22樓工作的王先生對于樓宇社區的最大感受,就是“方便”。
有段時間,附近有家餐飲企業,每天中午11點左右,在旁邊的樓頂開例會并喊口號,影響坤和大廈“居民”的工作和休息。王先生先后打電話向多個部門投訴,但一直沒能解決。于是,他將這事通過QQ群告訴了樓宇社區工作人員。
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找到了那家餐飲企業和它所在的大廈,出面協調,很快,“居民”們再也聽不到那些擾人的口號聲了。
29樓的仝小姐覺得,除了方便,樓宇社區的存在,把樓里70多家企業2000多名員工的生活打通了,社區組織了騎行、音樂、攝影、登山、瑜伽等多個社團,還給大家舉辦相親會,讓大家溝通交流范圍更廣闊了。
在樓宇社區的協調下,大樓里有了公交充值處,每天中午可以去物業那里充值;拉卡拉(一種銀行還款網絡裝置)也放進來了,還信用卡也不用出大樓了;如果沒時間處理交通違法記錄,社工可以幫忙受理,幫你去交通管理服務站代辦;有“居民”的孩子遇到入托入學的難題,社區幫忙聯系附近的學校,看能否就近解決……
社區最近在努力的一件事,是想引進醫院的醫生來樓里坐診。他們已經和下城區一家醫院談妥,一旦樓里找到合適的地方,就在這里設個門診,每星期定期過來坐診。
民情點評
將服務觸角伸得再長一點
在年輕人的心里,傳統社區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清晰,除去睡覺,在家的時間還不如在工作單位長。
采訪中,一名1981年出生的企業負責人說,年輕白領們的生活其實很“可憐”。
想創業的不知道怎么注冊;剛入職的沒時間找對象,有車的發愁沒地方停,有孩子的擔心孩子沒地方上學……種種問題,在離開了傳統社區的依托之后,只能依靠自己努力解決。
天水街道樓宇社區的成立,將基層管理部門的服務觸角伸到了這個空白處。有些服務內容雖然很小,但對于當事人來說,卻省卻了不少煩心事。
從傳統社區到樓宇社區,變化的只有名字,不變的是貼心服務,甚至比傳統社區更為貼心,連“居民”的個人問題都開始操心。這些民生服務,是基層管理部門踐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蕭山區北干街道“黨建+樓宇社區”(07/05)
- ·杭州蕭山區北干為樓宇經濟發展“把脈問(05/23)
- ·杭州西湖區蓮花商務圈積極做好企業服務(02/27)
- ·杭州下城區第六屆樓宇社區文化節閉幕(12/21)
- ·杭州坤和中心開了一場創業大咖分享會(12/06)
- ·“中心之巔 大V商道”坤和中心企業領袖(06/30)
- ·杭州大廈與坤和中心,攜手再創下一個黃(06/30)
- ·杭州下城區樓宇社區“百團納新”(06/28)
- ·杭州數字娛樂產業園樓宇社區打造“魅力(12/13)
- ·下城區第五屆樓宇社區文化節開幕(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