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稅征收分4步走 首先對商業地產征收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0/2/5 9:32:51
物業稅開征分四步走
孟曉蘇表示,自2003年以來,物業稅“空轉”工作在北京、遼寧、寧夏、重慶、深圳等試點省市已經開展6年多,當下開征時機已經成熟。
但是他指出,目前并不適合一步到位推出針對住宅市場的物業稅,他建議可以分為四步漸次推出。
首先是向商業地產征收。80年代中國就有了商業地產交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的規定,只需要將這些稅種合并變成物業稅,極具可操作性,可率先保證物業稅走出第一步。
第二步,從小產權房開征物業稅。小產權房的產生,是由于過去常年不讓農民的土地流轉,但與此同時城市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民把自己的宅基地建了房賣給城里人。按照三中全會的要求,是符合的,但按照當時的規定(《土地管理法》),是不符合的。農民土地可以流轉,但要規范流轉,而且要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和國有土地享有平等權益,那么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途徑就是征收物業稅。可以按照國際標準,按照1-3%的比例去征,它原來沒有交的土地出讓金就轉換成物業稅的方式源源不斷地征回來。
第三步,從高檔房和豪宅來征物業稅。目前很多城市的富裕人群已經擁有多套房,對這部分人征稅既是天經地義也沒那么敏感。物業稅的基本原理一定意義上說就在于消除貧富分化,持有的房屋越多、占用的資源越多,繳納的稅費就應該越多。
第四步,對普通商品房征稅。但是老百姓的普通房哪些應該征哪些不該征呢?經濟適用房征不征?按照香港的經驗,香港的“居屋”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適用房,它也是征的,但稅率很低,算下來一年一套普通房交6000塊錢稅,可在買房時還能得到政府的補貼,400萬的房子200萬可以賣給低收入家庭。而補貼的這部分錢正是從物業稅里得到的,如果把這個道理講清,即便是那些住保障性住房的居民,只要他們持有產權,交一點稅,算下來也還是合算的。
孟曉蘇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何要開征物業稅,他說,面對目前房地產市場因為供不應求造成房價上漲,在想出各種辦法抑制房地產市場過旺需求時,千萬不要亂箭齊發,“有些辦法出臺后慢慢會起到作用的,不要把別的出足了最后再出個物業稅,亂棒齊打,這樣就把孩子打死了”。
開征物業稅有利于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孟曉蘇指出,物業稅開征后,保證了財源,政府可將資金來源投入到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中。他說“物業稅更多是由有錢、有房的人多交,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調節方式”。
他說,世界各國各地都有物業稅和地稅,有的甚至占了地方政府財政的75%左右。中國目前并沒有,所以地方政府通過收取土地差價,獲得財政支持。如果我們的稅收制度合理了,土地出讓金就會大幅度下降。
孟曉蘇也表示,土地出讓金下降的另外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土地招拍掛制度需要改革。土地供應不能僅僅由政府提供,集體建設用地也應該合法稱為土地供應來源。
孟曉蘇:物業稅稅率應區別對待
對如物業稅如何征收,孟曉蘇表示應該按照評估值來征收,“全世界都是按評估值”。但是對于稅率要區別對待,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房型,可以采取不同的稅率標準。他指出稅率應該遵循兩個標準。
第一個標準是國際標準。參照國際標準,標準稅率按評估值的1-3%征年稅是合理的,而征收對象包括多套房、商業地產、小產權房。尤其是小產權房,可以通過用征物業稅來解決其非法身份的問題。
第二個標準是“優惠稅率”。國內有學者提出0.3-0.8%的稅率期間,這種稅率適用于那些帶有一定保障性和第一套住房的人。但是同時,他們應該從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補貼。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網易財經
相關閱讀:
- ·物業稅開征陷爭議 商業地產不宜當征收(03/06)
- ·財政部王朝才:開征物業稅或商業地產先(01/06)